李应振
- 作品数:25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论新特征的外贸发展战略被引量:14
- 2006年
- 一个国家需要根据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我国当前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因此,需要对外贸战略进行调整。在对某些新特征的外贸战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发展要求的“动态平衡的外贸战略”、“梯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外贸战略等。
- 李应振李玉举
-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
-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体制机制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从深层次上看,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制机制的束缚。本文构建了地区体制机制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全国各省(区、市)在体制机制环境上的差距,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李应振李玉举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协调发展
- 高校农民工子女边缘化角色建构分析与解构途径
- 2015年
- "农民工"一词本就隐喻着歧视,在这种语境中成长的子女,在共时的社会化过程中,受色彩文化的熏染,逐渐将这种"污名"内嵌入自身的潜意识,无声地接受了社会设置对自己身份的建构,认同着这种"边缘化"。其子女在进入高校后,因家庭背景、阶层固化等因素,"边缘人"角色得以建构。这既违背了教育者的初衷,也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善的实现。通过降解文化设置、解构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方式等途径,解构边缘,让边缘回归中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 赵灯峰李应振
- 关键词:高校管理农民工子女社会化边缘化角色建构
- 环境标志制度与技术性贸易壁垒被引量:8
- 2004年
- 环境标志制度的迅速发展适应了环保政策由“法规导向”转为“诱因导向”的世界潮流,但由于各国环境条件千差万别,要想实现环境标志的全球统一是不可能的。在环境标志制度的授予及鉴定标准难以完全基于客观的环境或技术等因素的情况下,环境标志很有可能成为一种事实上的贸易技术壁垒。在WTO贸易规范中,环境标志制度应该属于TBT规范范围内的事项。
- 鄢达昆李应振
- 关键词:环境标志制度TBT协议PPM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生命周期评估
- 建立中国—新加坡双边FTA的经济效应被引量:2
- 2008年
- 1990年10月中国和新加坡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在不同场合都倡议要尽快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2006年10月26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第一次谈判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就自由贸易区谈判机制、范围和时间安排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标志着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正式拉开序幕。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并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李应振
- 关键词:双边FTA经济效应双边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经贸关系谈判机制
- 后税费时代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本文认为,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并没有根除。我们应该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农业投入持续增长的保障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农村各项改革制度等方面入手,构建后税费时代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 李应振
- 关键词:农民收入
- 后税费时代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 2006年
- 本文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农业投入持续增长的保障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完善农村各项改革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构建后税费时代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 李应振
- 关键词:农民收入
- 对主要经济体贸易平衡状况的认识和思考
- 2014年
-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增长12.8%,预计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德国,几乎接近2008年的最高水平。贸易不平衡问题再度凸显。
- 李应振李玉举
- 关键词:贸易平衡状况经济体进出口总额贸易顺差大贸易
- 我国工业行业面临“技贸相长”困局——基于入世10年劳动生产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数据
- 2011年
- 入世10年来,我国工业行业在贸易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有所提升和提高,但技贸相长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建立起来,面临着发展困局。本文列出劳动生产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的4个组合,通过4个象限分析,将33个工业行业划分成4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行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标准进行了研判。
- 李应振李玉举
- 关键词:贸易竞争力指数劳动生产率入世
- 韩国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双边FTA展望被引量:2
- 2010年
- 中韩两国同属新兴市场国家,"新新联合"必将为两国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无疑是现实的最佳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格局以及构建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的谈判模式、市场准入和深度一体化等三个关键问题。
- 李应振李玉举
- 关键词:双边贸易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