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药物
  • 3篇药性分析
  • 3篇耐药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2篇血液
  • 2篇药敏
  • 2篇药敏分析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医务人员手卫...
  • 2篇医院内
  • 2篇阴性
  • 2篇手卫生
  • 2篇污染
  • 2篇耐药监测

机构

  • 17篇三门峡市中心...

作者

  • 17篇李慧平
  • 2篇赵虹
  • 2篇常婧
  • 1篇田建波
  • 1篇潘滇豫
  • 1篇王柏丽
  • 1篇吴晓涵
  • 1篇刘心平
  • 1篇张英波
  • 1篇董林
  • 1篇薛燕

传媒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医院内电梯按钮污染及对策被引量:3
2008年
李慧平
关键词:污染消毒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包括早期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转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菌群种类(G^(+)菌、G^(-)菌)。分析不同菌群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早期脓毒症59例(54.63%),重度脓毒症30例(27.78%),脓毒症休克19例(17.59%)。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转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种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G^(-)菌感染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与G^(+)菌感染相比,G^(-)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发生休克的风险也更高。
李慧平薛燕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一种生化检验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化检验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加热装置,包括检验台,所述检验台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钢化玻璃,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拉条,检验台内腔的两侧开设有供导向拉条滑动的导向滑...
李慧平赵晓毅
文献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1年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广泛,空气、水内均有存在,寄居于正常人的体表、呼吸道等,在医院环境中可长期存活,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危重患者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近年来,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多重耐药的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我们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李慧平张英波常婧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一种检验科血液检验用储存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科血液检验用储存装置,包括恒温保存箱,恒温保存箱,恒温保存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内部均设置有夹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夹紧机构使试管在放进恒温保存箱中时可以进行固...
李慧平
文献传递
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白血病患者,根据输血时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输血)与观察组(60例,去白细胞输血),比较输血对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 h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均高于输血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均低于输血前,体温高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均高于输血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改善白血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改善凝血功能、稳定体温波动。
吴永久李慧平
关键词:白血病去白细胞输血细胞免疫
临床常见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假丝酵母菌属在临床标本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抗真菌感染,提高疗效。方法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的ID 32C做菌种鉴定,ATBFunguns3测定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并对假丝酵母菌属的鉴定结果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722株标本中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属878株,检出率为13.06%,对有临床意义的假丝酵母菌属进行药敏试验和分析,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分别占32.02%、20.69%、18.72%、14.29%、9.58%、2.95%;不同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43.08%,5-氟胞嘧啶为40.00%,两性霉素B为32.31%,伊曲康唑为29.23%,伏立康唑为32.31%。结论目前治疗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加强假丝酵母菌属耐药性的检测,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减少耐药性的增加。
李慧平常婧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属药敏分析耐药性
儿童细菌感染情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 方法 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儿童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经涂片判断合格后,使用Phone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实验,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痰液标本检出的细菌居于首位,占45.6%,其次为血液(15.9%)、分泌物(9.6%)、尿液(7.7%)。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为21.1%,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9.0%)、肺炎链球菌(16.6%)、肺炎克雷伯菌(13.3%)。MRSA检出率为35.1%(68/194),D实验阳性率为51.0%(99/194)。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青霉素高达94.5%,红霉素为73.2%,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为0.0%。结论 重视儿童患者感染细菌的流行趋势,主要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耐药率较低,加强及提升耐药监测能力,预防和控制耐药菌传播,有利于儿童用药安全。
李慧平介情情郭锋
关键词:儿童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
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 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5年—2021年,收治的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3例女性,3例男性,年龄为12岁~73岁,其中1例伴妊娠发病,1例儿童发病,4例成年人无诱因发病。1例治愈后复发,1例死亡,其余4例治愈出院。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诊疗中,共进行血浆置换48次。实验室检查的血色素(Hb)、血小板计数(Plat)、乳酸脱氢酶(LDH)、破碎红细胞百分比,在疾病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具有疗效评估价值。结论 重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血浆置换,降低输血不良反应风险,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李慧平介情情郭锋郭佩王欣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
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医院内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对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后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前几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阳性率前三位的标本是痰、尿、引流液。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IPM)0%,美洛培南(MEM)0%,酶复合抑制剂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SCF)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21.0%,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FEP)3.0%,头孢他啶(CAZ)8.0%,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AK)5.0%,喹诺酮类药物左氟沙星(LVF)10%。结论严格操作执行操作规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李慧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