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芳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荧光
  • 4篇离子
  • 2篇荧光传感
  • 2篇荧光增强
  • 2篇铜离子
  • 2篇呋喃
  • 2篇呋喃甲醛
  • 2篇酰腙
  • 2篇甲醛
  • 2篇
  • 1篇选择性
  • 1篇乙氧基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识别
  • 1篇荧光猝灭
  • 1篇水杨醛
  • 1篇氢键
  • 1篇噻二唑
  • 1篇猝灭
  • 1篇酰肼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2篇龙岩学院
  • 1篇皖西学院

作者

  • 5篇李爱芳
  • 4篇江云宝
  • 2篇吴粦华
  • 2篇阮艺斌
  • 1篇何慧
  • 1篇聂丽
  • 1篇黎朝
  • 1篇杨睿
  • 1篇廖琴仙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α-呋喃甲醛缩间苯二甲酰腙对铜离子的识别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α-呋喃甲醛缩间苯二甲酰腙(m-PB-Fu),应用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在乙腈中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m-PB-Fu的吸收光谱对Cu2+、Hg2+和Pb2+均有响应,配位能力相近,对Zn2+、Ni2+和Cd2+响应则很弱;但它的荧光发射光谱对Cu2+表现出高选择性响应,荧光增强达100倍。初步探讨了受体分子与Cu2+结合模式与荧光增强原因。
吴粦华阮艺斌李爱芳
关键词:铜离子荧光增强分子识别
水杨醛-4-乙氧基苯甲酰肼腙对锌离子的高选择性识别被引量:12
2006年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水杨醛-4-乙氧基苯甲酰肼腙(1),应用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离子(Zn2+,Cu2+,Ag+,Pb2+,Cd2+,Hg2+,Fe3+,Co2+和Ni2+)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能力相近,但1的荧光发射对锌离子表现出高选择性响应,乙腈中Zn2+的加入导致1的长波长荧光增强415倍,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只引起1的荧光的略微增强.初步探讨了受体分子与锌离子的结合模式与荧光增强机理.
何慧李爱芳杨睿江云宝
关键词:锌离子荧光增强
苯甲酰氨基脲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被引量:7
2009年
设计合成了N-(取代苯甲酰氨基)脲衍生物(取代基=p-OC2H5,H,p-Cl)1~3,应用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如CH 3 CO-2,F-,H 2 PO-4等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取代基对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亲合力和结合选择性的调控或改善能力.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通过氢键形成阴离子配合物,乙腈中受体分子1对F-表现出极高的响应选择性.Job作图法表明1与F-的结合计量比为1∶1,1H NMR滴定结果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证据,初步探讨了F-响应选择性的原因.
聂丽李爱芳江云宝
关键词:阴离子识别氢键
2-氨基-5-(对二甲氨基)苯基-1,3,4-噻二唑:Hg^2+的选择性荧光传感分子被引量:11
2008年
设计合成了结构简单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传感分子1,3,4-噻二唑类衍生物(1),实现了水-乙醇(体积比1∶9)混合溶剂中Hg2+的荧光猝灭型选择性灵敏传感,荧光猝灭常数达5.5×105mol-1.L,Hg2+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6~5.0×10-5mol/L.基于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红外光谱和核磁滴定实验结果提出了传感分子1与Hg2+的1∶1型结合模式,其中1-位S原子和2-位胺N原子为Hg2+配位原子;结合光谱变化讨论了Hg2+结合显著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的荧光猝灭机理.
廖琴仙李爱芳黎朝江云宝
关键词:荧光传感荧光猝灭1,3,4-噻二唑
α-呋喃甲醛缩对苯二甲酰腙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识别研究
2009年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α-呋喃甲醛缩对苯二甲酰腙(p-PB-Fu),采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吸收和荧光光谱初步探讨了在乙腈中其对Cu2+的响应。结果表明,p-PB-Fu与Cu2+存在两个结合过程,首先是其与Cu2+以2:1的方式形成普通配合物;而随着Cu2+的继续加入,所形成的配合物之间通过自簇集而形成金属配位聚合物/寡聚物。光谱数据初步表明后者对Cu2+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
吴粦华阮艺斌李爱芳江云宝
关键词:酰腙铜离子荧光传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