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孢粉
  • 2篇化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北缘
  • 1篇岩体
  • 1篇遗迹化石
  • 1篇异位症
  • 1篇银杏
  • 1篇早白垩世
  • 1篇早二叠世
  • 1篇植被
  • 1篇植物化石
  • 1篇蛇苔
  • 1篇苔类
  • 1篇苔类植物
  • 1篇碳同位素组成
  • 1篇同位素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李瑞云
  • 8篇孙柏年
  • 4篇徐小慧
  • 4篇王秋军
  • 3篇马福军
  • 2篇杨国林
  • 2篇王浩飞
  • 2篇董重
  • 2篇高正海
  • 2篇闫德飞
  • 2篇金培红
  • 1篇汤中立
  • 1篇苗运法
  • 1篇何雨栗
  • 1篇贾高文
  • 1篇吴靖宇
  • 1篇李小强
  • 1篇王学芳
  • 1篇万震
  • 1篇李孝泽

传媒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银杏类化石Baiera furcata气孔参数定量重建中生代古大气CO_2 浓度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大气CO2与地球温室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化石植物气孔参数已被证明是一种较精确重建古大气CO2的生物指标。从甘肃下侏罗统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和内蒙古霍林河下白垩统霍林河组采集了角质层保存完好的B.furcata,对其表皮构造进行了细致分析,详细统计了该种下表皮的气孔参数。应用B.furcata与它最近现存亲缘种Ginkgo biloba的气孔比率,定量重建了早侏罗世Toarcian、中侏罗世Aalenian和Bajocian以及早白垩世Hauterivian的古大气CO2浓度,它们分别是(1263±71)×10﹣6、(1388±24)×10﹣6、(1599±31)×10-6和(1899±198)×10﹣6,结果与Berner全球碳平衡模型GEOCARB I—Ⅲ中CO2浓度变化曲线吻合,证明B.furcata是恢复古大气CO2浓度的良好生物指标。结合我们以前利用陆生植物恢复中生代古大气CO2浓度的结果,发现恢复的中生代大气CO2值均在GEOCARB I—Ⅲ模型中的低值区内,据此推测中生代陆相环境大气CO2要低于海相环境的值。此外,在各地的B.furcata下表皮中均发现了气孔簇,认为这是B.furcata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王秋军徐小慧金培红李瑞云李小强孙柏年
关键词:中生代
浙江天台-宁海晚中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被引量:8
2015年
分析了浙江天台-宁海地区嵊县组第3沉积层的孢粉样品11个,该层时代属晚中新世.其中,在宁海县黄泥塘村和大路下村各采集4个,天台县家湖村采集3个;样品岩性主要为浅灰色至灰褐色湖相沉积的泥岩至泥质粉砂岩,部分样品含较多硅藻土(采样地点分布范围29°8′~ 29°10′N,121°14′~121°16′E).经化学处理,除HNT-11,DLX-1和DLX-2以外,在其余8个样品中发现了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共鉴定39个类群,归属23科,建立了以栎属(Quercus)—松属(Pinus)—禾本科(Poaceae)——菱属(Trapa)为主要特征的孢粉组合.结合同层位植物大化石记录,推论晚中新世天台-宁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丰富,以具有一定垂直地带性的森林植被为主:自山麓向上,随海拔升高,由常绿阔叶林逐渐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落叶阔叶林过渡;研究区生长有松属(Pinus)及竹类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并生长有一定量的蕨类植物;研究区内湖泊、池塘及沼泽等平静的淡水水体普遍存在,使得菱属等水生草本及盘星藻(Pediastrum)等淡水藻类广泛生长.该植被类型与现今浙江兼具一定垂直地带性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相似.通过对当前孢粉组合应用共存分析法,定量重建了晚中新世研究区的8个古气候参数,即年平均气温(MAT) 17.0~ 18.5℃,年平均降水量(MAP) 979.0 ~1722.0mm,最热月平均气温(WMT) 26.5~28.4℃,最冷月平均气温(CMT) 3.3 ~ 7.7℃,平均最大月降水量(MMaP) 176.2~265.0mm,平均最小月降水量(MMiP)7.0~31.6mm,平均最热月降水量(MWP) 165.5~ 232.5mm以及气温年较差(DT) 18.2~ 21.5℃,表明晚中新世研究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同该区现代气候相近.
杨毅金培红董重徐小慧李瑞云马福军王秋军苗运法孙柏年
关键词:晚中新世孢粉古植被古气候
细胞焦亡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与细胞凋亡和自噬不同,焦亡主要由细胞内炎症体和Gasdermin蛋白家族的Gasdermin D介导,并伴有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炎症性疾病及肿瘤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细胞焦亡在妇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为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黄怡李瑞云杨媛
关键词: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新疆内蒙古侏罗—白垩纪苔类植物及古环境重建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中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包含三个演化分支:苔类、藓类和角苔类。其中,苔类植物形体小、结构简单,主要以释放孢子来繁衍后代,有世代交替现象,被认为是最早的陆生植物。自古生代起,苔类植物就遍布全球,是植物...
李瑞云
关键词:中侏罗世西山窑组
文献传递
甘肃中部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L.) Dum)表皮特征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沿海拔的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解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采集了甘肃中部地区不同海拔的蛇苔植物(Conocephalumconicum(L.)Dum),分析了它的叶状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和叶状体表皮特征.结果表明:蛇苔植物δ^(13)C值的范围为-32.399‰~-29.497‰,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大;叶状体表皮细胞面积和空气孔面积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叶状体δ^(13)C、表皮细胞面积和密度、空气孔面积与海拔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李瑞云王秋军高正海贾高文孙柏年
关键词:蛇苔表皮特征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海拔
内蒙古乌尼特煤田下白垩统分散角质层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在内蒙古中东部乌尼特煤田下白垩统发现了保存良好的植物化石分散角质层,含分散角质层的岩段可自下而上分为6小层,对各小层内角质层进行了分析。根据对不具气孔和具气孔分散角质层微观构造的研究,推测了不同类型分散角质层的母体植物。结果表明:当前分散角质层可能来自松柏纲的Athrotaxites与Manica;苏铁纲的Pterophyllum与Zamites;银杏纲的Ginkgo,Baiera和Czekanowskia。此外,在岩石样品发现有丰富的分散孢粉,以Ginkgoretectina,Bennettiteaepollenites,Cycadop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Podocarpidites为主,孢粉指示的母体植物与分散角质层的母体植物类型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前推断的母体植物组合特征,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总体应属于温暖而潮湿的气候,并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
马福军徐小慧李瑞云万震孙柏年闫德飞
关键词:孢粉早白垩世
甘肃永昌早二叠世两种科达叶的微细构造及古大气CO_2浓度重建被引量:2
2015年
角质层微细构造是鉴定植物属种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又在古气候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甘肃永昌下二叠统采获了角质层保存较好的两种科达叶化石,详细分析了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并结合其外形特征进行了属种鉴定:其中一种鉴定为淮南科达(Cordaites huainanensis Chen),另建立了一新种,命名为永昌科达(Cordaites yongchangensis sp.nov.)。本文选取与化石标本的宏观形态和角质层微观形态较为相似的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ckel)作为其现存最近对应种,初次尝试利用化石气孔特征重建了甘肃永昌早二叠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王浩飞王文佳李瑞云徐小慧杨国林王瑾孙柏年
关键词:早二叠世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陶来北部侵入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3
2014年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陶来北部侵入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宗乃山--沙拉扎山晚古生代陆壳基底火山弧构造带中段,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组成.通过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区梧桐沟石英闪长岩体具有中硅、中等富铝、相对贫钠富钾、钙镁质量分数中等特点.阿门尚德石英闪长岩硅质量分数中等、富铝贫碱、相对富钠贫钾,钙镁质量分数较高.两个石英闪长岩体稀土总量为84.72×10-6~121.79×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低,重稀土无明显的分馏,具有弱负Eu异常.花岗闪长岩高硅、富铝、碱中等、富钠贫钾,钙镁中等,稀土总量为228.17×10-6,轻、重稀土比值为34.93,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重稀土分馏较好.花岗岩高硅、富碱、铝中等、贫钠富钾,贫钙镁,稀土总量为89.2×10-6,轻、重稀土比值为20.81,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重稀土分馏较好.4个岩体整体表现为对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Rb,K,中等富集-富集Ba,中等富集Sr;对高场强元素:富集Th,中等富集Zr,亏损Nb,Ti,Y.综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陶来北部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研究认为该I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
冉德甫何雨栗王浩飞李瑞云杨国林汤中立孙柏年韩要权周宏刘培成
关键词: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
祁连山3种被子植物叶特征随海拔变化及其内陆高海拔模式被引量:6
2014年
被子植物叶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在中国内陆高海拔地区亟待研究.本文在祁连山中、东部2300~3640 m a.s.l.范围内,对3种被子植物(乔木Betula albo-sinensis及灌木Caragana jubata和Berberis diaphana)采集叶样品共39份,在实验室分析了气孔密度(SD)、气孔指数(SI)、细胞密度(ED)、叶脉密度(VD)及碳同位素比值等5个指标.结果表明,5个指标均与海拔呈显著甚至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其中,SD,SI和VD均与海拔呈负相关,而ED和δ13C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这种关系组合明显不同于低海拔湿润环境中主要由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形成的SD,SI和δ13C等与海拔呈正相关的关系组合模式.其主要是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引起的植物生理性干旱所致,因而可暂称为植物叶变化的内陆高海拔模式.
王学芳李瑞云李孝泽马福军孙柏年吴靖宇汪有奎
关键词:被子植物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中新统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生物活动方式、习性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统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遗迹化石主要包括2大类4属4种:居住迹Palaeopycus heberti(赫伯特古藻迹),Skolithos verticalis(垂直石针迹);进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和Taenidium satanassi(箱形条带迹)。根据研究区的遗迹化石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该地可划分出一个遗迹组合:Scoyenia—Taenidium—Skolithos遗迹组合,代表了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环境。当前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世遗迹化石研究的空白。
高正海李瑞云王秋军董重闫德飞孙柏年
关键词:遗迹化石中新统柴达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