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矿源层及成矿模式被引量:9
- 2001年
- 笔者通过对四川锦屏山地区金元素的背景分析 ,总结了该区金矿的同位素特征 ,并初步分析了该区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讨论了该金矿矿集区的矿源层 ,提出了该金矿矿集区受伸展 推覆构造的滑移带———褶叠层控制及从矿源、热源、热液源、成矿通道和成矿场所等方面探讨了其成矿模式 ,指出了该区金矿的找矿方向及找矿层次。
- 李生
- 关键词:矿源层矿集区拆离带找矿方向成矿模式流体包裹体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解体被引量:20
- 2004年
- 通过对研究区南迦巴瓦岩群的大比例尺填图工作 ,根据南迦巴瓦岩群的原岩建造、变质程度的不同、变形样式的差异 ,将其解体为在区域上具有可填性 3套岩石组合———直白岩组、派乡岩组和多雄拉混合岩 ,三者之间均以构造面接触。
- 孙志明耿全如楼雄英郑来林李生廖光宇
- 关键词: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 南迦巴瓦岩群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
- <正> 从米林县鲁霞经派乡到西兴拉一带的断续分布的直白高压麻粒岩,是一套相当于下地壳根带深度形成的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该麻粒岩相地体归属印度大陆东北端,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麻粒岩相岩石之一,其变质作用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碰...
- 孙志明郑来林耿全如廖光宇李生楼雄英董翰石文礼欧春生
- 文献传递
- 墨脱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被引量:30
- 2004年
- 在传统的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一条时代为晚三叠世的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并查明中侏罗世杂色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该蛇绿混杂岩带两侧的地层之上,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中有一条印支晚期叠合的缝合带。查证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展布和物质组成。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蛇绿混杂岩,呈向NE凸的倒U字型连续分布于南迦巴瓦变质岩系和冈底斯岩浆弧之间,主要由变质的超镁铁质侵入岩、辉绿-辉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该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剪切变形和糜棱岩化作用,主期韧性剪切的性质为伸展拆离,变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日喀则地区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基本相同。将南迦巴瓦岩群解体,厘定了该岩群原岩及变质峰期的时代。
- 郑来林廖光宇耿全如董翰孙志民楼雄英李生
- 关键词:冈底斯岩浆弧角度不整合印支运动高压麻粒岩
- 印度与亚洲碰撞时代再讨论: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带晚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意义
- 印度与亚洲地块的碰撞时代和过程是近年來青藏高原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文章对印度与亚洲碰撞时代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带晚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意义。
- 耿全如孙志明李生郑来林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质学花岗岩年代学
- 文献传递
- 康滇地轴西缘锦屏山地区的生物地层
- 2000年
- 笔者在 1:5万腊窝乡、里庄幅区域地质调查中 ,对区内出露的沉积盖层中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和发育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区内生物地层单位分为玛多 马尔康分区雅江小区和盐源 丽江分区两个片区。自下而上 ,雅江小区建立有 6个生物化石带 ,盐源 丽江分区建立有 14个生物化石带。
- 陈永明李生邹光富谭钦银
- 四川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5
- 2004年
-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 ,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 ,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 ,厘定其缩短距离约 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 巴折区划性 (“槽 台”边界 )复活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 ,修正了锦屏山断裂为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的认识。
- 李生
- 关键词:推覆构造带韧性剪切带
- 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构造演化特征
- <正>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三态(即物态、位态和动态)特征,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笔者等近年来参加“1/25万墨脱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并负责其中的“构造地质”的研究工作,因而有机会对该地区的构...
- 李生郑来林廖光宇耿全如孙志明
- 文献传递
-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带研究进展
- <正> 东构造结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米林、墨脱、林芝三县交界处。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和工作环境恶劣,所以地质工作程度很低。中科院在此处开展过数次专题研究,但是一般侧重于高压麻粒岩和隆升机制的研究,对该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
- 耿全如郑来林潘桂棠鸥春生孙志明董翰李生
- 文献传递
- 印度与亚洲碰撞时代再讨论: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带晚白垩世花岗岩年代学意义
- <正>印度与亚洲地块的碰撞时代和过程是近年来青藏高原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最早的观点认为两地块在45 Ma左右碰撞(如Searle et al.,1988;Dewey et al.,1989;Rowl...
- 耿全如孙志明李生郑来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