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精耕
-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吴嵩梁集外书札考释
- 2022年
- 辑录吴嵩梁《香苏山馆全集》未刊书札十一通,系吴嵩梁给清人法式善、张澍、尤荫、梁章钜,朝鲜人金正喜、金命喜、朴思浩诸友的佚札。其内容涉及吴嵩梁著述情况、诗画交流、制墨之法等诸多事宜,既可补文献之阙,又有助于对吴嵩梁生平轨迹的了解,丰富生活细节,尤其对了解当时东亚文学交流有重要的意义。
- 李精耕孙继萍
- 关键词:书札考释
- 浅论周必大散文'雄深博雅'的主体风格特征
- 大(1126-1204),字子充,初字洪道,号省斋居士、青原野夫,晚年自号平原老叟.吉州庐陵人(今江西吉安).祖籍郑州管城(今属河南),后徙居庐陵.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中进士,绍兴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工文词....
- 郭玉杰李精耕
- 关键词:宋代散文周必大文学创作
- 唐代茶诗初探被引量:7
- 2014年
- 唐代茶诗五百余首,数量虽然远不如宋朝,但是在诗人数量和茶著方面已经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与诗人,诗人与茶,相互影响并形成了唐代瑰丽的茶文化内蕴。茶诗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既传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扩大了诗人的题材,又丰富了唐诗的艺术特色。饮茶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诗人酬唱更是诞生茶诗的主要途径。茶文化在文学上的萌蘖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经过历史的演进,至唐代内蕴底定。
- 李精耕杨冬华
- 关键词:茶诗茶文化文人创作
- 论张说诗歌已初具盛唐诗歌的特质——“兴象”
-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开元宗臣”,又是文坛领袖,“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旧唐书·张说传》),也是初唐渐盛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 李精耕
- 文献传递
- 论张说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张说是唐诗由初入盛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诗人之一。一方面,他是初盛唐之际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以文坛领袖的远见卓识预示出盛唐诗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以诗歌创作实践沾溉、影响唐人,对盛唐诗歌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同时,他延纳文学新人,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李精耕
- 关键词:唐代文学史文学评论诗歌
- 周必大散文的主体风格及其成因和价值
- 2010年
- 周必大是南宋政治家,他不仅在政坛上光彩夺人,在文坛上更是绚丽多姿。他诗文俱佳,有诗六百多首,文两百卷,其文主体风格是"雄深博雅",主要体现在思想雄深、内容博雅、用典繁密、文笔简练、语言流畅、行文苍劲、文体多样等方面。这种风格的形成既与司马迁散文"雄深雅健"有渊源,也与他自身的社会政治地位相关。周必大的散文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 李精耕郭玉杰
- 关键词:周必大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分会2016年年会暨江西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召开
- 2016年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分会2016年年会暨江西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4月29日—30日在南昌举行,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南昌大学共同主办,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承办。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八十余篇,研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史料文献的整理、考释与研究。
- 李精耕李筑瑾
- 关键词:古代文学中华文学北魏孝文帝
- 试论黄庭坚诗中的"茶""香"情结
- 作为一代宗师的黄庭坚,其诗歌以较高的艺术成就与推陈出新的变革精神而令人瞩目、备受推崇.于此,学界多有论及.而他的茶诗与香诗同样出众,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不仅诗作数量较多,而且成就也较为突出.它们与那些展示胸襟抱负的诗作不...
- 杨稳李精耕
- 关键词:北宋诗歌黄庭坚
- 论张说诗歌的“兴象”特质被引量:2
- 2004年
- 作为盛唐诗歌特质的"兴象",它所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诗境。或以自然意象表现刚健精神,并使两者有机交融;或融情入景,兴在象外,亦即追求韵味。而作为初盛唐过渡时期的诗人,张说有一部分诗歌已初步具备了盛唐诗歌的特质。他为诗歌由初唐过渡到盛唐,在创作实践上起了铺垫、导向的作用。
- 李精耕
- 关键词:诗歌盛唐特质兴象
- 论南宋江西遗民词人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特质被引量:1
- 2006年
- 宋末元初,江西成为两大遗民词人群体聚居地之一。本文勾勒了南宋江西遗民词人群体的基本状况,从江西区域经济、文化角度以及遗民群体心理视角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江西遗民词人的特质作了初步分析。
- 李精耕傅志勇
- 关键词: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