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山
- 作品数:39 被引量:37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砂岩表面zeta电位与渗流过程的关系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储油砂岩表面的zeta电位对油水渗流过程的影响。方法用电渗法测量砂岩表面的zeta电位,用岩心驱替法测渗流过程。结果加入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砂岩表面的电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砂岩表面的负电性逐渐减弱至不带电,最后变为正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驱油实验证明:zeta电位与渗流过程关系密切,零电位时,油的渗流最好,有利于残余油的驱出。结论zeta电位影响着渗流过程,零电位对渗流过程最有利,驱油剂对砂岩表面电性的影响较大。
- 李继山姚同玉刘先贵
- 关键词:表面电性ZETA电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砂岩表面的吸附与吸附焓变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驱油过程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且能够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为了加深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砂岩表面作用机理的认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润湿性砂岩表面的吸附量,并利用相应的数学公式计算了吸附焓变。吸附量的测定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 ir吸附规律,不同润湿性砂岩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不同,油砂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最大,亲油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中等,亲水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最小。吸附焓变与吸附量相对应,油砂表面吸附焓变最大,亲油表面的吸附焓变中等,亲水表面的吸附焓变最小。这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油砂表面的作用最强,有利于改变储层岩石表面的性质,提高洗油效率。
- 姚同玉姚风英李继山
- 关键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砂岩
- 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压裂井网两相渗流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依据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压裂井网不同流动区域的流动规律,建立了反映压裂开采过程物理本质的三区模型,推导出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基质非达西渗流、椭圆渗流和裂缝非线性流动的三区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裂缝越长,累积产量越高,含水率增加越快;裂缝的导流能力越低,其累积产量越小,含水率也越小,随着导流能力的增加,累积产量的增加幅度变小;注水井排与裂缝的夹角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井排距对产量影响明显,对压裂井应采取较大的井排距。
- 王明朱维耀李继山刘合宋洪庆
- 关键词:低渗透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 阳信洼陷沙三段火山岩地层的层序被引量:1
- 2005年
- 根据火山活动与陆源碎屑沉积之间的关系,划分了惠民凹陷阳信洼陷含火山岩地层的层序;阐明了火山岩对层序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以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论述了断裂与古火山锥体联合作用下层序的发育规律,即火山爆发期与三级层序的发育相对应. 研究表明,频繁的火山活动等事件性沉积对层序和可容空间的控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 李继山金贤镐
- 关键词:火山活动层序可容空间
- 润湿性反转与润湿性反转剂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研究润湿性反转现象及其与润湿性反转剂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润湿性实验研究,分析了润湿性反转现象的本质及润湿性反转剂的作用.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润湿性与黏附功的关系,提出了润湿性因子的定义,从而应用润湿性因子判断润湿性转变的程度,结合润湿性的分类得到发生润湿性反转的临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润湿性反转临界条件,可以判断润湿性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可以判断化学剂是否可以作为润湿性反转剂使用.研究结果对于采油中化学剂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姚同玉李继山
- 关键词:润湿性润湿性反转
- 阳离子凝胶选择性堵水机理被引量:9
- 2009年
- 为了研究阳离子凝胶的选择性堵水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阳离子凝胶在地层水中的吸水膨胀和在原油中的脱水收缩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凝胶在地层水中具有较强的吸水膨胀性,膨胀度可达37倍;而吸水后的阳离子凝胶在原油中浸泡后,脱水收缩,收缩率可达48%。环境扫描电镜实验显示,阳离子凝胶吸水膨胀后,形成有规律的网状结构,有利于堵水;而见油脱水后,网状结构被破坏,有利于油相通过。封堵能力实验和渗透率恢复实验表明,堵水率大于堵油率,水相渗透率恢复率明显小于油相渗透率恢复率,表明阳离子凝胶的封堵作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因此,阳离子凝胶的选择性堵水机理是其微观结构受水相和油相影响,阳离子凝胶吸水形成网状结构,而原油会破坏这种网状结构。
- 姚同玉常迎梅李继山
- 关键词:选择性封堵脱水作用微观结构
- 页岩气在超低渗介质中的渗流行为被引量:40
- 2012年
- 基于页岩气藏复杂孔隙结构和页岩气在纳米孔隙表面的滑脱和吸附-解吸附等现象,通过引入表观渗透率,修正Darcy渗流模型,得到了页岩气渗流本构方程.将计算结果与Darcy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照,结果表明,在产量定常情形下,基于非Darcy渗流模型得到的井底压力高于Darcy流结果;Darcy流模型得到的压力衰减速度较快,改进后的渗流模型更能准确描述与表征页岩气渗流过程;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藏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基础参数.
- 姚同玉黄延章李继山
- 关键词:页岩气非DARCY渗流KN
- 油藏近井地带油水两相径向渗流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实际油藏中近井地带渗流为平面径向流,首先建立了二维两相径向渗流方程,得到了相对渗透率比值与流体饱和度关系解析解,然后设计了平面径向渗流实验,并用该解析解对渗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JBN处理结果进行了比照,得到近井地带油水径向渗流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解析模型,能表征近井地带油水相渗关系,并且平面径向流模型试验结果说明,在近井地带,相对渗透率比值与流体饱和度呈直线关系对应的饱和度区间变小,油水在渗流中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渗流关系,以非线性作用为主。
- 姚同玉李继山黄延章
- 关键词:油藏相对渗透率解析解
- 稠油油藏化学驱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在65℃测定0.01%RS-2(一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0.05%RS-2+0.5%Na2CO3溶液、0.05%RS-2+0.5%NaOH溶液与孤岛稠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乳化液滴直径分及3个表面活性剂体系(段塞尺寸1.0PV)填砂模型驱油效率。这3个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分别为100、10-1、10-2mN/m数量级;油水体积比1∶1的O/W稠油乳状液60min析水率分别为67%、12.5%、8%;乳化液滴平均直径分别为18、15、3μm。在均质模型中,1PV0.05%RS-2+0.5%NaOH溶液的驱油效果最好,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25.4%)提高采收率22.3%。在非均质模型中,0.05%RS-2+0.5%Na2CO3溶液驱油效果最好,驱替压力增幅高、持续时间长,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16.0%)提高采收率18.0%。认为在非均质稠油油藏中乳状液稳定、粒径稍大于高渗带孔径的化学驱油体系驱油效率更高;用非均质模型优选的稠油化学驱油体系更符合油藏实际。
- 姚同玉李继山
- 关键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乳状液稳定性驱油效率物理模拟稠油油藏
- 不稳定系数法筛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及碱剂被引量:7
- 2004年
- 建议根据油水乳状液的不稳定系数(USI)筛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碱剂及其复配物。以实验温度下5mL化学剂水溶液与5mL原油形成的乳状液在30min内累计分出的水相体积(以毫升计)表示USI。在65℃下测定了3种表面活性剂(NPC 10,OP 20,KPS)、Na2CO3、质量比1∶4的KPS+Na2CO3水溶液与中原油田卫58块19井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的USI值,给出了USI值与化学剂水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每一化学剂或复配物都有一最佳浓度,在该浓度下USI值最小。在单剂中Na2CO3的USI曲线最低,质量比1∶4的KPS+Na2CO3的USI曲线更低。65℃下这些化学剂(复配物)的最低界面张力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将快速的USI方法与IFT方法相结合,为卫58块筛选出了驱油剂0.16%KPS+0.64%Na2CO3并已成功用于卫58块驱油。图2参2。
- 李继山姚同玉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碱剂原油化学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