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菲

作品数:131 被引量:2,23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4篇气溶胶
  • 29篇污染
  • 26篇灰霾
  • 24篇珠江三角
  • 24篇珠江三角洲
  • 18篇气溶胶光学
  • 17篇能见度
  • 14篇光学厚度
  • 13篇气溶胶光学厚...
  • 10篇气象
  • 10篇珠三角
  • 10篇灰霾天气
  • 9篇雷达
  • 9篇光化学
  • 9篇大气成分
  • 8篇相对湿度
  • 8篇臭氧
  • 7篇污染过程
  • 7篇激光
  • 7篇激光雷达

机构

  • 131篇中国气象局广...
  • 35篇中山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8篇广东省气象台
  • 6篇中国气象局
  • 5篇暨南大学
  • 5篇香港科技大学
  • 5篇广东省气候中...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东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31篇李菲
  • 102篇邓雪娇
  • 84篇谭浩波
  • 74篇吴兑
  • 60篇邓涛
  • 35篇毕雪岩
  • 21篇邹宇
  • 20篇麦博儒
  • 17篇刘显通
  • 12篇蒋德海
  • 10篇蒋承霖
  • 10篇黄晓莹
  • 10篇廖碧婷
  • 8篇廖国莲
  • 8篇陈欢欢
  • 7篇范绍佳
  • 7篇夏冬
  • 7篇李婷苑
  • 7篇王宝民
  • 7篇黄健

传媒

  • 1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6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广东气象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第30届中国...
  • 4篇第33届中国...
  • 3篇气象学报
  • 3篇第29届中国...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气象科技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2007年中...
  • 2篇第32届中国...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21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三角能见度与PM1及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的关系研究
能见度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反映该地区的大气质量状况,而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气溶胶的消光特性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子.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主要有吸收和散射的特性,气溶胶质量浓度增加,对光的散射和吸...
张芷言邓雪娇王宝民李菲邓涛
关键词:能见度PM1相对湿度
文献传递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2010年11—12月亚运会期间设在广州五山站的车载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晴天条件下的边界层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折射率结构常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受大气层结的抑制作用,湍流强度较弱,折射率结构常数的观测值约为10-17~10-18m-2/3;白天,湍流在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从底层大气向自由大气发展,观测值比夜间可增大两个量级,且在边界层顶部有较大阶跃。(2)利用风廓线雷达谱宽资料可算出湍流耗散率,作为一种新的风廓线雷达二次产品,该参数对湍流的描述更为准确和细致。在晴天条件下,广州地区边界层顶从08时开始迅速上升,11时前后达到1 300 m左右,在日落前基本维持这个高度不变。
蒋德海王成刚吴兑邓雪娇黄晓莹谭浩波李菲邓涛
关键词:大气探测风廓线雷达折射率结构常数
广州地区紫外辐射特征和模式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紫外观测数据,研究了广州的紫外辐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6年广州各月份紫外辐射强度的极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2006年的达到了55.48W/m2,极值的最小值也都出现在1月,2005年最小只有23.17W/m2,利用NCAR(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TUV模式,模拟研究了2005年11月16-29日一次从清洁到灰霾过程的典型个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模式研究表明,在污染较轻时,TUV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晴天紫外辐射的日变化,模式与实测之间有约7%-05%的误差.随着污染的加剧,模式的偏差也变大.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影响相当大,在气溶胶污染严重时可使紫外辐射降低40%,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短波谱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污染的加重,对紫外辐射的短波衰减会加强。
蒋承霖吴兑谭浩波邓雪娇李菲范绍佳
关键词:紫外辐射气溶胶
广东地区能见度仪观测站网优化方案
针对广东地区的能见度观测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能见度观测布局适应性分布研究的新方案,旨在为器测替代目测的能见度监测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利用广东地区86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2009-2011年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
邓雪娇张芷言王宝民李菲谭浩波邓涛
关键词:能见度相对湿度
兰州地区高云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效应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激光雷达探测分析了兰州上空的高云与气溶胶的光学参数,并用LOWTRAN7定量模拟出高云对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光系数廓线与相对湿度廓线随高度的变化一致性较好,气溶胶层主要在2km以下,低层气溶胶和高云的消光系数和相对湿度较大。白天,高云的存在使云下气溶胶短波加热率减小。有云和无云时气溶胶加热率的差别在地表处最为明显,中午前后差别较大,最大为11:00的0.096K.h-1。夜间,高云的存在使云下气溶胶长波冷却率减小,在1000m以下有云和无云时气溶胶冷却率的差别小,在1000m以上差别大,最大差别出现在1500m处(02:00~04:00),为0.033K.h-1。
邓涛张镭吴兑夏俊荣宋薇邓雪娇谭浩波毕雪岩李菲
关键词:气溶胶激光雷达加热率
南海夏季风背景下的广州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特征
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观测的气溶胶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物理诊断分析研究大尺度南海夏季风活动背景下,广州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
郑彬吴兑李菲邓涛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特性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区域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气溶胶细粒子的分布特征等进行了论述.
吴兑李成才唐建辉毕雪岩李菲黄健邓雪娇谭浩波廖国莲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大气灰霾气溶胶
文献传递
近35年广东省区域灰霾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观测站1980-2014年逐日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在对"区域灰霾过程"与"单站灰霾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诊断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即连续三站3d及以上出现灰霾日的天气过程),并对其长期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灰霾过程主要出现在珠江三角洲、粤北及粤东个别地区,并以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西侧最为严重."区域灰霾过程"以日平均能见度在5-10km之间的过程为主,没有出现过日平均能见度低于2km的重度灰霾过程.各"区域灰霾过程"的特征有所差异:首先是各"区域灰霾过程"出现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尽管灰霾过程均主要出现在10月-翌年4月,但粤北和粤东、西两翼最多出现在冬季(12月-翌年1月)、春季次之,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最多出现在春季(3-4月)、冬季次之.其次是各"区域灰霾过程"变化趋势的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北地区灰霾过程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在2008年以前总体呈增多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势最为显著的时段是2000-2008年,而粤北地区则是1991-2011年;粤西地区灰霾过程在2000年以前变化都比较平稳,2004年开始快速增多;粤东地区的灰霾过程近35年来虽有小的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呈稳中略减的趋势.利用M-K法和滑动t检验的突变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过程的增多是一种不连续的突变现象,发生突变的时间点是1986年;粤北地区灰霾过程则在1992-1994年出现了突发性增多的现象;粤西地区灰霾过程也在2001年发生了突变.
李丽云邓雪娇何启华李菲邓涛
关键词:能见度突变
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及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29
2009年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气溶胶的辐射特征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4~2007年黑碳仪观测的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浊度计观测的散射系数,以及导出的单次散射反照率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结果如下:使用黑碳仪观测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必须与国际公认的仪器进行对比观测,对资料进行校准和订正,才能得到质量保证的资料序列.分析表明黑碳浓度月均值在3.1~14.8μg·m-3之间变化,4年来黑碳浓度逐年下降;每年年均值下降1μg·m-3左右,旱季浓度较高,多年平均为8.9μg·m-3,雨季浓度比较低,多年平均为8.0μg·m-3,月均值极大值出现在2004年12月份,月均值极小值出现在2007年7月份,黑碳浓度4年均值为8.4μg·m-3.计算的散射系数月均值在129~565Mm-1之间变化;吸收系数月均值在32~139Mm-1之间变化,单次散射反照率月均值在0.71~0.91之间变化,2004~2007年的年均值分别为0.80,0.82,0.79,0.84.使用3台黑碳仪,分别同步观测PM10,PM2.5,PM1中的黑碳,结果表明PM2.5占到PM10的大约90%;PM1占到PM2.5的大约68%;黑碳气溶胶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将相距8km的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海拔141m)与番禺气象局(海拔13m)在一年中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两站黑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居于山顶的大气成分站的黑碳浓度总是低于平原的番禺气象局,两站的年均值也相差近4μg·m-3,表明黑碳气溶胶在近地面浓度较高,在高度较高的大气成分站浓度较低.
吴兑毛节泰邓雪娇铁学熙张远航曾立民李菲谭浩波毕雪岩黄晓莹陈静邓涛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散射系数
大城市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Ⅱ)——数值试验分析被引量:33
2006年
城市化已引起大量痕量气态污染物、气溶胶以及臭氧前体物的人为排放。从而引起区域大气化学循环的扰动变化。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观测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辐射模式与化学模式研究了气溶胶对到达地面的光化辐射通量以及臭氧形成的影响,表明气溶胶可显著减小到达地面的光化学辐射通量,减缓光化学反应进程,并进一步抑制臭氧的形成:在目前广州等大城市的污染过程中,高浓度的气溶胶可造成光化学辐射通置衰减高达70%~80%,紫外线的衰减比可见光更明显,在可见光波段随波长增大衰减幅度减小,气溶胶层的存在对短波长激发-的光化学过程的影响更加显著。分析说明城市污染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存在自抑制过程,在目前的城市群复合污染情况下,气溶胶与臭氧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值得关注。
邓雪娇铁学熙吴兑毕雪岩谭浩波李菲蒋承霖夏冬
关键词: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臭氧大气气溶胶气溶胶光学厚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