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嘉瑞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创伤
  • 1篇血肿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症状
  • 1篇症状群
  • 1篇中动脉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导航
  • 1篇神经外科
  • 1篇手术创伤
  • 1篇手术指征
  • 1篇去骨
  • 1篇去骨瓣
  • 1篇去骨瓣减压
  • 1篇去骨瓣减压术
  • 1篇重症
  • 1篇重症创伤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杜嘉瑞
  • 4篇王尔松
  • 4篇费力
  • 3篇颜玉峰
  • 2篇余果
  • 2篇姚慧斌
  • 2篇沈晓
  • 1篇季耀东
  • 1篇李荣刚
  • 1篇吴海兵
  • 1篇张维
  • 1篇谢强
  • 1篇李炳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保守治疗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三例
2011年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是神经外科重症创伤,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文献报道的ASDH早期自我消散患者虽然数精不多,但并不罕见。增强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评价患者的病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费力季耀东杜嘉瑞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指征保守治疗重症创伤神经外科手术创伤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背景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MCI)患者传统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DC)能显著降低MMCI的病死率。但临床上DC在MMCI患者中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在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探讨DC治疗MM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MMCI患者24例,其中行DC手术患者12例(DC组),拒绝行DC手术患者12例(传统组)。DC组患者采取DC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对行DC年龄≥65岁(6例)和<65岁(6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性别、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患者术后死亡3例(25%),传统组患者分别在发病1周内死亡或在出现脑疝和/或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时放弃治疗。≤65岁和>65岁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能显著降低MMCI患者的病死率,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同样有效;多数MMCI患者DC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佳;对存在致命性脑水肿风险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强调多科室合作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包括长期预后方面的有效沟通。
费力吴海兵李荣刚杜嘉瑞王尔松张维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去骨瓣减压术
轻、中度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症状群的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调查并分析轻中度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成人颅脑创伤症状自评量表以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颅脑创伤急性期治愈后拟出院患者及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全部颅脑创伤症状进行检验。结果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病例132例,成人颅脑创伤症状自评量表经PCA分析显示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命名为躯体化症状群,睡眠-情绪-认知症状群,神经行为症状群以及精力下降型症状群;SCL-90中颅脑创伤相关症状亚量表(BIS)经PCA分析后显示存在3个症状群,分别命名为躯体化症状群、精力下降型症状群以及情绪性症状群。其中稳定成群的症状有:头痛、头晕与注意力障碍;动力缺乏与思维迟缓。结论颅脑创伤后早期亦存在症状聚集成群的情况,颅脑创伤早期症状群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能有针对性改善颅脑创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杜嘉瑞余果颜玉峰姚慧斌费力王尔松
关键词:颅脑创伤症状群主成分分析法
四连接素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脊柱后凸畸形和骨质疏松症的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四连接素(tetranectin,TN)基因敲除对小鼠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探究该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缺失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出TN基因敲除(TN^(-/-))小鼠模型,分别对2月龄和8月龄的TN^(-/-)雄性小鼠(n=10)和同龄野生型(wild-type,WT)雄性小鼠(n=10)进行全身正侧位X线摄片和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测量,并对8月龄TN^(-/-)雄性小鼠(n=10)和WT雄性小鼠(n=10)的多部位骨骼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测定和病理切片检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N^(-/-)小鼠与同龄WT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2月龄及8月龄TN^(-/-)小鼠Cobb角均较同龄WT小鼠显著增大(P<0.01),且随月龄增加,Cobb角显著增大(P<0.01);8月龄TN^(-/-)小鼠的胸椎椎间盘结构不对称,外侧纤维环呈增大、疏松改变;与同龄WT小鼠相比,8月龄TN^(-/-)小鼠全身、腰3椎体和左侧股骨BMD及BMC显著降低(P<0.05),股骨及腰椎在组织学上也呈现出骨小梁变细、稀疏、排列紊乱或断裂等特点,且骨小梁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结论TN^(-/-)小鼠表现出脊柱后凸畸形和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提示TN与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关系密切。TN^(-/-)小鼠作为一种潜在的脊柱后凸畸形或骨质疏松症疾病动物模型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茹德文颜玉峰李炳谢强汤日沈晓余果杜嘉瑞王尔松
关键词:基因敲除脊柱后凸畸形骨质疏松症小鼠
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导航穿刺组和传统手术组进行血肿清除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SS)对患者术前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SSS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作为患者术后的随访量表,评估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比较上无差别,术后1周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1个月后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GOS评分(P=0.212)和BI(P=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SSS(P=0.027)、GOS(P=0.019)以及BI评分(P=0.00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易操作性、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等特点,而且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颜玉峰杜嘉瑞沈晓姚慧斌费力王尔松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高血压神经导航微创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