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C/O能谱测井在杏南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 2015年
- 为了提高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的杏南油田的开发调整及措施改造效果,需要在剩余油高度分散的油层中准确识别出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潜力较大的储层,本文通过对C/O测井解释成果的应用,并结合其它测井资料以及不同类型砂体的发育特征,综合判定了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及剩余潜力,有效指导了开发调整,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C/O测井技术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杨为华
- 关键词:C/O测井
- 聚合物驱梯次降黏时机的研究与应用
- 聚合物驱梯次降黏的注入方式能够提高采收率,而梯次降黏时机的确定是保证驱油前缘均匀推进,扩大波及体积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两种梯次降黏时机的方案,方案一是利用启动压力降黏,即根据不同渗透率油层启动压力梯次降黏。方案二是利用孔...
- 苗厚纯盛守东杨为华于宏宇袁和平左立娜
-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 一种复合点坝识别方法及装置
- 本公开涉及一种复合点坝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获取的各沉积单元随机相带图及现代沉积航空图得到废弃河道平面组合相带图;将废弃河道平面组合相带图与砂岩厚度等值图进行结合图中识别出所有点坝区域,并沿着废弃河道侧积的方向绘制地...
- 苗厚纯杨为华于宏宇赵珣赵红王红王福
- 一种示踪剂注入工艺的改进设备及其方法
- 本申请涉及三次采油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示踪剂注入工艺设备,包括注入站,所述注入站的一侧设置有配水间阀组,所述注入站的另一侧设置有配制罐;所述配水间阀组的出水口与高压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高压软管的另一端与配制罐的来...
- 杨为华李庚昌徐畅汪炜唐生张晖
- 一种砂岩油藏薄差油层注水井注入大剂量驱油液后井组的调整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岩油藏薄差油层注水井注入大剂量驱油液后井组的调整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常规压裂的井组调整方法不适合通过注水井注入大剂量驱油液技术的措施井组调整的问题。其特征在于:(1)定期做好措施井注入大剂量驱油液后的注水...
- 黄有泉苗厚纯姚洪田杨为华李冰王贵磊王清平何继峰李扬成
- 多层薄砂储层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地质、开发条件下剩余油成因机理、随开发变化测井响应特征和测井信息分析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 杨为华
- 关键词:测井技术
- 聚合物驱梯次降黏时机的研究与应用
- 聚合物驱梯次降黏的注入方式能够提高采收率,而梯次降黏时机的确定是保证驱油前缘均匀推进,扩大波及体积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两种梯次降黏时机的方案,方案一是利用启动压力降黏,即根据不同渗透率油层启动压力梯次降黏.方案二是利用孔...
- 苗厚纯盛守东杨为华于宏宇袁和平左立娜
-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 复合河道内部单期河道边界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大型复合河道内部单一期次河道的识别对认识复合河道砂体内部的渗流特征及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过去复合河道内部单一期次河道识别方法单一、识别精度低、没有建立起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识别方法体系,以野外露头剖面为指导,利用同期不同河道侧向叠置法、高程差识别法、曲线特征法、断续河间沉积法、废弃河道法、夹层变化法、韵律变化法、河道砂体厚度差异法及动态差异法,通过三维视窗,采取三维多方法联动技术,实现了研究区单一期次河道的精细识别,对搞清不同沉积环境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内部的连通状况,确定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技术手段。
- 苗厚纯杨为华于宏宇李冰袁和平张善义兰金玉
- 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涉及油藏工程研究领域。该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取心井分析数据,划分不同河道能量微相类型;再统计分析并确定不同河道能量微相砂体的垂向...
- 苗厚纯杨为华于宏宇赵红
- 前缘单砂层平面能量差异表征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缘单砂层平面能量差异表征方法。主要解决了薄层砂大面积席状发育区块由于平面渗流能量的变化导致受效不均衡矛盾突出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油藏自动绘图软件,自动生成各沉积单元随机相带图;2)、利用取心井岩...
- 苗厚纯杨为华赵红张灵芝孟丽丽韩沛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