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俊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风湿病患者血清中ADNase B和ASO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风湿病患者血清中抗DNA酶B(ADNase B)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152例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风湿病患者,将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n=78,急性风湿热)和B组(n=74,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选取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为C组。检测三组血清ADNase B及ASO水平,并比较A、B组患者疾病诊断阳性率。结果 A、B组ADNase B、ASO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且B组ADNase B水平高于A组,ASO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检测ADNase B的疾病诊断阳性率高于ASO(P<0.05);且A、B组联合检测的疾病诊断阳性率均高于单纯检测(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者,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风湿病患者ADNase B和AS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检测ADNase B和ASO可提高疾病诊断阳性率。
- 杨亚俊薛静
- 关键词:风湿病ASO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测定对危重感染颅脑损伤ICU病人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测定危重感染颅脑损伤ICU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ICU病人68例,发生院内感染病人30例为观察组,无院内感染病人38例为对照组。记录病人的PCT与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主要感染部位分布在肺部、泌尿道、胃肠道。入院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有差异(t=2.735 7,P=0.008 0),尤其PCT明显大于对照组(t=6.332 6,P=0.0000)。观察组在院内1d、2d、3d、5d时血清PCT、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PCT、CRP水平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在后期治疗中有出现下降,但均比对照组高(P<0.05)。入院后,观察组血清PCT检查的特异性与阳性预测率方面优于CRP(P<0.05),而CRP在敏感性与阴性预测率优于PCT(P<0.05)。结论对于危重感染颅脑损伤ICU病人,早期采用PCT联合CRP指标可以有效诊断预测感染情况,能够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特异性与敏感性高。
- 薛静魏娜杨亚俊张未未王晓红
- 关键词:颅脑损伤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尿液干化学仪器分析法与离心沉淀镜检法对细胞成分检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法与传统的离心沉淀镜检法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差异。方法对1420例尿液标本同时用Mejer-600Ⅱ尿液分析仪与离心沉淀镜检法进行尿液RBC和WBC检出率的分析和比较。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离心沉淀镜检法对RBC检测有显著差异,对WBC检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尿液潜血的筛查价值高,尿液WBC的检测以离心沉淀镜检法的结果可靠,应重视尿液常规检验时的尿液沉渣镜检。
- 王小华吕静妮郭瑞林杨亚俊
- 关键词: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
- 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及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分析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及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0例作为A组,肺良性病患者70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的CYFRA21-1、NSE、CEA三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CEA、NSE、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及C组健康体检者(P<0.05)。B组与C组的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CEA在腺癌、NSE在小细胞癌、CYFRA21-1在鳞癌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组的CEA、NSE、CYFRA21-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 CYFRA21-1、NSE及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肺癌类型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指标在临床中推广。
- 薛静魏娜杨亚俊
- 关键词:肺癌CYFRA21-1NSECEA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联合血氨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联合血氨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2例。其中肝性脑病者45例,非肝性脑病者4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血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分析APRI、血氨值与肝性脑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级和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APRI、血氨值联合诊断肝性脑病的价值。结果:肝性脑病组患者INR、AST、PT、TBil、DBil水平等均高于非肝性脑病组,Alb水平则低于非肝性性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APRI、血氨水平均高于非肝性脑病组(P<0.01)。92例患者中,APRI值在Child-Pugh A、B、C级患者中的APRI水平值分别为(3.68±0.51)、(4.28±0.56)、(5.01±1.03),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4,P<0.001);血氨值在Child-Pugh A、B、C级患者中的血氨值水平分别为(95.64±6.28)、(118.04±8.65)、(150.52±11.82)μmol/L,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APRI指数呈正相关,APRI指数随着MELD升高而增加(r=0.603,P<0.001)。肝性脑病组患者APRI指数与血氨值均高于无肝性脑病组(P<0.01)。同参考范围相比,血氨值联合APRI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86.67%(39/45)、88.57%(31/35)、80.00%(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APRI及血氨,可及时预警肝性脑病的出现,减少漏诊率,使肝性脑病患者得到早期及时的干预,使肝性脑病损害风险降到最小。
- 崔燕王婷杨亚俊胡卫敏邵莉
- 关键词:血氨肝硬化肝性脑病
- 临床病理学因子及生物标记物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究临床病理学因子及生物标记物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两院诊治的2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2胃切除手术,根据术中标本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学因子(siRNA等)及6种标记物(E-钙黏蛋白、α1连环蛋白、p53、KMT6/EZH2、CD44v6、PRL)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通过人胃癌细胞系CD44v6的敲除及过表达,探究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6种生物标记物中CD44v6在具有淋巴血管入侵的预测模型中具有最高的比值比(OR 4.520;95%CI 1.361-15.592),在所有标志物中,仅α1连环蛋白和CD44v6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7和0.005);常规预测模型中包括了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血管侵入及浸润深度等因素,新型预测模型中则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血管入侵及侵袭深度与CD44v6;功能研究中则显示CD44v6可影响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CD44v6的表达增加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子,临床上可通过对其检测辅助确定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计划。
- 杨亚俊胡卫敏史英
- 关键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生物标记物免疫组织化学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Linc0032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Linc0032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组)55例及体检健康者(正常组)61例,收集外周血标本并分离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Linc00324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h、Ts细胞比例;观察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IgG、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SA),并通过Pearson法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Linc00324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inc00324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血清Linc00324、IgG、ALT、AST、TBil、ALP、GGT水平、ANA阳性率、SMA阳性率及Th细胞比例、Th/Ts比值显著升高(P<0.05),Ts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Linc00324水平与ALT、AST、ALP、IgG、Th、Th/Ts比值正相关(P<0.05),与Ts比例负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Linc00324水平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曲线下面积为0.795,敏感度为78.2%,特异度为81.3%。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Linc00324高表达,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指标。
- 杨亚俊史英杜成锋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肝功能
- 产妇及其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产妇及其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102例产妇及其13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血25-(OH)D水平,比较不同产妇及其新生儿血25-(OH)D水平,并分析产妇与其新生儿血25-(OH)D水平的关系。结果在102例产妇中,血25-(OH)D水平为(64.54±19.87)nmol/L;维生素D充足19例(18.63%),不足49例(48.04%),缺乏34例(33.33%);单胎妊娠与双胎+三胎妊娠产妇间25-(OH)D的分布及血25-(OH)D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31例新生儿中,血25-(OH)D水平为(68.43±21.76)nmol/L;维生素D充足36例(27.48%),不足57例(43.51%),缺乏38例(29.01%)。女性新生儿维生素D充足比例高于男性新生儿维生素D充足比例(P>0.05);早产儿维生素D充足比例低于足月儿维生素D充足比例(χ2=7.533,P<0.05),双胎+三胎妊娠新生儿维生素D充足比例低于单胎妊娠新生儿维生素D充足比例(χ2=5.642,P<0.05)。产妇血25-(OH)D水平与新生儿血25-(OH)D水平呈正相关性(r=0.467,P=0.000)。结论产妇及其新生儿维生素D整体处于不足水平,产妇血25-(OH)D水平与新生儿血25-(OH)D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应从妊娠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治维生素D不足。
- 薛静杨亚俊程小宁
-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25羟维生素D
- 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孕产妇产前检测过程中实施免疫学检验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法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则联合进行免疫学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孕产妇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观察和对比两组孕产妇的高危妊娠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高危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产妇产前检测过程中实施免疫学检验能显著提高高危妊娠影响因素的检出率,从而有效避免高危妊娠情况,降低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孕产妇生育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薛静杨亚俊
- 关键词: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高危妊娠
- 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细胞学检验,分析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验结果及贫血原因。结果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确诊病因,确诊率为83.33%;贫血原因以缺铁性贫血为主(24.00%),其次为急性白血病(20.00%)、巨幼细胞性贫血(16.00%)、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12.00%)。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为30~100 g/L的患者占96.67%;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的患者占45.00%,60例贫血患者主要为中轻度贫血。结论骨髓细胞学检验可在贫血病因的诊断及贫血种类的明确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邵莉杨亚俊
- 关键词:贫血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