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6篇动脉
  • 5篇预后
  • 5篇出血
  • 4篇急性
  • 3篇蛋白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腔隙性脑梗死
  • 3篇缺血
  • 3篇住院
  • 3篇住院患者
  • 3篇脑出血
  • 3篇颈动脉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反应蛋白
  • 3篇并发
  • 2篇蛋白原

机构

  • 18篇北京市海淀医...
  • 6篇中南大学
  • 6篇北京丰台医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杨兴东
  • 11篇于逢春
  • 9篇史冬梅
  • 8篇刘磊
  • 7篇曾一君
  • 7篇唐晓梅
  • 6篇冯研
  • 5篇杨期东
  • 5篇刘运海
  • 5篇刘尊敬
  • 4篇黄清
  • 4篇张燕辉
  • 4篇冯浩
  • 3篇刘伟
  • 2篇田朝晖
  • 2篇薛爽
  • 2篇郑永真
  • 2篇张幼林
  • 1篇楼小琳
  • 1篇杨晓苏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6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观察组),另选80例同期入院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型者25例、中型者35例、重型者18例,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者及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s-CRP、Fib、胆固醇(TC)、LDL-C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Fib、LDL-C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轻型者和中型者血清hs-CRP、LDL-C、Fib水平升高,重型者血清hs-CRP、LDL-C水平升高(P均<0.05);与轻度者比较,中型者、重型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重型者血清Fib水平降低(P均<0.05);与中度者比较,重型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和血清Fib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血清hs-CRP、LDL-C、Fib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
刘磊冯浩杨兴东史冬梅孙奉辉于逢春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基底动脉高密度征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关系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HDBA组(28例)和非HDBA组(47例),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基底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是HDBA的独立危险因素;HDBA、基底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和糖尿病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出现基底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可导致HDBA,HDBA提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刘伟杨兴东唐晓梅于逢春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基底动脉预后
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黄清刘运海杨期东游咏刘尊敬杨兴东张莉峰
关键词:PON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脑出血住院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对其预后的影响(1608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评价脑出血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了本科近16年经CT确诊的脑出血住院患者1608例,记录并分析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其预后。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且接受规则降压治疗者仅为20%;意识障碍程度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标志。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以及对高血压病的监控以降低脑出血发病率;高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偏瘫、消化道出血、高血糖、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
刘运海杨兴东杨期东黄清刘尊敬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预后
大鼠脑组织上清液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正常大脑、脑梗死对侧及梗死侧大脑脑组织上清液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进行ADSCs分离培养;用正常脑组织上清液、脑组织梗死侧及对侧脑组织上清液对ADSCs进行诱导,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阳性率.结果 (1)脑梗死侧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2)脑梗死对侧组及正常对照组诱导组NSE、MAP-2、GFAP表达率均高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脑梗死侧及脑梗死对侧组织上清液均能诱导大鼠AD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但前者作用更为明显.
王玮刘运海张宁杨兴东杨期东申向民杨靓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分化脑缺血
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出血发病进行昼夜时间和月变化的规律分析。将 2 4h分为 12个时段 ,按 1年 12个月份进行分析。结果  (1)一昼夜各发病时间段之间脑出血发病人数有显著性差异 (χ2 =6 3.799,P <0 .0 0 1) ,呈双峰分布 ,7~ 8am、5~ 6pm为 2个发病高峰 ,午后 1~ 2 pm为发病低谷 ;不同月份间脑出血发病人数有显著性差异 (r =0 .732 ,P <0 .0 5 ) ,呈冬季高夏季低分布 ;(2 )男、女脑出血 12时段内发病人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男 χ2 =39.310 ,P <0 .0 0 1,女 χ2 =6 8.36 9,P <0 .0 0 1) ;男女脑出血月份间发病人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男r =0 .6 2 7,P <0 .0 5 ,女r=0 .96 6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发病与昼夜时间有关 ,呈双峰分布 ;脑出血发病与月份气候变化有关 ,有冬季发病的集中趋势。
刘运海黄清杨期东刘政杨兴东张乐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回顾性调查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五例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总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脑脊液抗样,可复发,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和临床症状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临床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刘磊史冬梅唐晓梅冯浩杨兴东冯研张燕辉李群彦于逢春
关键词:复发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就诊于海淀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LI诊断标准的患者171例,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对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数≥2对LI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有独立影响(OR 2.843,95%CI 1.301~6.216,P =0.008)。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颈动脉数≥2也是LI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 2.899,95%CI 1.311~6.409,P =0.008)。结论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数、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颈动脉数增加,LI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增加。
杨兴东曾一君唐晓梅冯研史冬梅刘磊于逢春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斑块超声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后病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序贯收集8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46例患者发病前常规双胍类或/和磺脲类或/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34例患者发病前除常规双胍类或/和磺脲类或/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外还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控制血糖,脑梗死发病后继续沿用之前的降糖方法,除根据血糖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外,不再加用其他类降糖药。脑梗死发生后其他治疗方法齐同。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为11.26±3.45和9.11±2.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67±3.98和12.56±4.01(P<0.05);生活能力状态量表的评分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为3.46±1.34和2.87±1.44,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3±1.56和3.35±1.73(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
田朝晖刘尊敬杨兴东焦劲松薛爽曾一君
关键词:吡格列酮脑梗死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预后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将患者分为A组(0分≤mRS≤2分,n=94)与B组(3分≤mRS≤6分,n=1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相关化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组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升高、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是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预判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刘磊张燕辉冯研杨兴东史冬梅于逢春李小刚
关键词:老年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