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幸华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4篇膀胱
  • 3篇伤患者
  • 3篇神经源
  • 3篇神经源性膀胱
  • 3篇脊髓损伤患者
  • 3篇矫形
  • 3篇矫形器
  • 2篇电刺激
  • 2篇盆底
  • 2篇盆底肌
  • 2篇盆底肌电刺激
  • 2篇截瘫
  • 2篇肌电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三角区
  • 1篇生活活动能力

机构

  • 5篇广东省工伤康...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杨幸华
  • 3篇邓小倩
  • 3篇刘四文
  • 2篇唐丹
  • 2篇李奎成
  • 2篇张志杰
  • 2篇裴国献
  • 2篇刘浩
  • 2篇石芝喜
  • 2篇王俊
  • 1篇彭树秀
  • 1篇陈晖
  • 1篇黄马平
  • 1篇燕铁斌
  • 1篇谢克基
  • 1篇刘静
  • 1篇李青青
  • 1篇刘秋玲
  • 1篇陈燕颜
  • 1篇黄宝芸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BTX-A重复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成年男性脊髓损伤并NDO和尿失禁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估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A型肉毒毒素(BTX-A)重复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成年男性脊髓损伤并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和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8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采用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BTX-A重复注射术治疗43例成年男性脊髓损伤伴NDO和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年龄(29.1±10.7)岁,术前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39.0±4.8)分,每日尿失禁(11.9±2.6)次,每次排尿量(170.7±20.1)ml,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81.4±19.6)cmH_(2)O(1cmH_(2)O=0.098kPa),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169.1±40.0)ml。经尿道将300 U BTX-A分30个点注射于包括膀胱三角区的逼尿肌内。留置尿管1~3 d后改为间歇导尿。间隔6~9个月重复注射,共注射4次。记录每次注射12周后I-QOL、排尿日记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患者4次BTX-A注射间隔时间分别为(220.6±27.4)、(222.8±24.2)、(224.4±39.0)d(P=0.13)。与首次注射前基线值比较,第1、2、3、4次注射后患者I-QOL分别增加至(54.9±9.1)、(56.1±7.9)、(61.7±9.1)、(68.8±8.9)分;尿失禁例数分别降至36、35、35、33例;每日尿失禁次数分别减少至(4.4±0.6)、(3.8±0.4)、(2.2±0.5)、(2.1±0.3)次;每次排尿量分别增加至(288.3±40.2)、(300.0±38.6)、(316.8±46.8)、(319.5±36.7)ml;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分别降至(29.4±11.0)、(26.1±8.7)、(20.3±5.9)、(18.5±6.0)cmH_(2)O;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分别增加至(270.0±48.7)、(284.9±51.3)、(287.7±47.9)、(303.0±46.2)ml。4次注射后患者I-QOL、尿失禁例数、每次排尿量、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和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注射后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无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2例一侧Ⅱ级VUR于第1次注射后消失。术后1周内,9例出现尿管内重度肉眼血�
陈晖谢克基杨幸华黄马平黄天海杨晓毅李青青刘秋玲郭梦霞刘静吴淑卿
关键词:膀胱三角区尿失禁
矫形器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正>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矫形器可用于预防畸形、辅助治疗及代偿部分功能。正确确定应用矫形器的适应征、选择相应的矫形器和合理安装、使用矫形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行动能力、转移能力,而且有利于患者心理和体质的全面康复,对患...
邓小倩刘四文杨幸华
文献传递
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装配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AGO)后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存质量(QOL)情况,证实AGO的应用价值。方法: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58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及装配矫形器类型分为AGO组(27例)、往复式步行矫形器(RGO)组(15例)、膝踝足矫形器(KAFO)组(6例)和对照组(10例)。各组均进行8周常规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轮椅使用训练、ADL训练等,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步行矫形器并进行针对性步行训练6—8周。分别于入院时、装配矫形器前、装配矫形器后8周进行ADL评定和QOL评定。结果:组内比较,各组经常规康复治疗后ADL能力及QOL(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AGO组、RGO组在改善ADL能力和QOL-生理及心理方面优于KAFO组(P<0.05)和对照组(P<0.01),AGO组与RGO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QOL-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方面,各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GO与进口截瘫步行矫形器一样在改善ADL和QOL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便宜,可以广泛应用。
唐丹裴国献李奎成刘四文杨幸华刘浩石芝喜邓小倩王俊张志杰
关键词:截瘫步行矫形器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生活活动
应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器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应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器(AGO)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 完全性胸腰段SCI患者12例,入院后进行8周综合康复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装配AGO并进行针对性步行训练8周;分别于步行训练前及步行训练8周后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感觉和运动评定及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流率测定;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步行训练前、后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步行训练后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增加,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AGO进行步行训练有助于改善截瘫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使单次尿量增加及残余尿量减少.
唐丹裴国献杨幸华刘四文刘浩石芝喜邓小倩王俊张志杰李奎成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矫形器
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被引量:42
2009年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改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21例骶段以上SCI患者进行PES治疗8周,并在PES治疗前1周、PES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均记录7d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PES治疗8周后患者24h平均排尿次数由11.9±2.8减少至8.4±1.9次/d、漏尿次数由6.2±3.1减少至2.5±1.7次/d,平均单次尿量由188.1±43.3增加至254.1±42.4ml/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盆底电刺激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对于PES治疗参数的选择和PES的长期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杨幸华燕铁斌彭树秀黄宝芸廖曼霞伍书贤陈燕颜
关键词:盆底肌电刺激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和尿动力学研究
[目的]: 针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这一常见并发症,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改善脊髓损...
杨幸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盆底肌电刺激尿动力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