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英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吞咽诱发心律失常11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吞咽诱发心律失常11例临床分析林桂英孙月巧冯志强吞咽诱发心律失常比较少见。我院1982~1994年收治11例,现予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缓慢型心律失常表现为吞咽时晕厥、眩晕与视物模糊。快速型心律失...
- 林桂英孙月巧冯志强
- 关键词:心律失常吞咽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被引量:1
- 1999年
- 近年来血浆内皮素(ET)及血小板聚集(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这些因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影响,我们动态观察了UA患者血浆ET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的改变。
- 唐扬章林桂英冯志强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浆内皮素血小板聚集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与血小板聚集 (PA)的关系。方法 :采取随机对比方法 ,用放免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UA患者即刻、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时内皮素与血小板聚集值。结果 :UA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0 01 ;ET与PA呈正相关 ,r=0.61,P<0 05。结论 :ET与PA异常是UA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者可能相互影响 。
- 唐杨章林桂英冯志强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素血小板聚集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疗效分析
- 1995年
- 我院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并与同期应用药物治疗的33例进行对照。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大致相似,反搏组64例,男54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3.6岁。 治疗方法 反搏组停止常规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可含硝酸甘油控制症状)
- 孙月巧凌德侠林桂英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体外反搏疗效
- 95例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分析
- 1998年
- 本文将探讨95例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群高频成分比较,以探讨高频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冠心病组:1996年6月~1998年8月2年内在心内科住院病例,均符合《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1980年广州)诊断标准,男57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岁(48~73),其中急性心梗20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75例。(2)
- 李婉萍冯志强林桂英黄燕
- 关键词:高频心电图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心肌缺血
- 全文增补中
- 左室假腱索与临床(附134例分析)
- 1992年
- 迄今为止,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是检出左室假腱索(LVFT)的唯一诊断方法。由于LVFT激发的收缩期杂音和/或室性期前收缩(PVC),易与器质性心脏病产生的收缩期杂音和PVC相混淆,因此LVFT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期望通过分析134例LVFT资料,简要探讨2-DE对LVFT的诊断价值及LVFT与临床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男81例,女53例,年龄3月~68岁。无心脏杂音52例,心前区收缩期杂音<Ⅲ/6级71例,≥Ⅲ/6级11例。心电图(ECG)
- 马计湘林桂英杨登平刘颖孟盛淮
- 关键词:左室假腱索超声心动图
- 内皮素、氧自由基与血流变学关系研究-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及高血压病中的观察
- 冯志强林桂英许庆源唐扬章宋延习马骋祖秋菊赵凤兰程颖朱晴王建斌陈阿华王晓琴黄燕
- 通过综合测定红细胞变形、血小板聚集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脑梗塞、高血压病中的变化及动态观察研究所测指标在各类急慢性缺血性心脑疾病中的作用及动态变化规律,并经统计分析,揭示内皮素、氧自由...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血压病内皮素氧自由基血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