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玉良

作品数: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人工湿地
  • 4篇养殖
  • 2篇循环水养殖
  • 2篇循环水养殖系...
  • 2篇养殖系统
  • 2篇鲟鱼
  • 2篇DGGE
  • 2篇池塘
  • 2篇池塘养殖
  • 1篇循环处理
  • 1篇循环水
  • 1篇养鱼
  • 1篇养鱼塘
  • 1篇鱼塘
  • 1篇鱼养殖
  • 1篇藻类
  • 1篇藻类群落
  • 1篇藻类群落结构
  • 1篇溶氧
  • 1篇生态沟渠

机构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林玉良
  • 6篇李谷
  • 6篇陶玲
  • 5篇张世羊
  • 5篇李晓莉
  • 3篇姚延丹
  • 3篇赵巧玲
  • 1篇李晓丽
  • 1篇张珂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组合湿地在通风强化条件下循环处理鲟鱼养殖废水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一组组合潜流人工湿地(下行流→上行流→水平流)和鱼池结合构建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了养殖废水中污染物在各级湿地的运移规律以及不同曝气方式(连续与间歇曝气)下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6.6 m.d-1运行条件下,一级湿地对NO2--N有明显去除效果,去除率为57.8%;二级湿地对NO3--N、TN和TSS的去除明显,去除率分别为27.9%、11.0%和67.44%;三级湿地对NH4+-N、COD和TP的去除明显,去除率分别为14.8%、22.8%和18.5%。湿地出水水质经曝气增氧后满足鲟鱼养殖用水要求。通过湿地基质通风强化的方式,在气水体积比为2:3时,湿地内部DO含量分布状况得到改善,产生明显好氧-厌氧区,湿地净化效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连续曝气对NH4+-N、TN和TP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间歇曝气对NO3--N和NO2--N有较好的处理效果,2种曝气方式对NH4+-N、NO3--N、NO2--N、COD的去除无显著差异。综合节能和净化效果,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选择间歇曝气优于连续曝气。
林玉良李谷张世羊陶玲李晓莉张珂
关键词:人工湿地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力负荷
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于2009年8至10月对比调查研究了由人工湿地-池塘养殖复合构成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和传统池塘养殖系统中水体理化和生物特征,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两系统中的细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各池塘水温和溶氧随月份呈下降趋势,对照塘NH4+-N和TP显著高于循环塘(P<0.05),而循环塘间无显著差异;各池塘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季节性变化,对照塘细菌丰度高于循环塘,且波动明显,而多样性指数却低于循环塘,细菌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循环塘的细菌多样性指数逆水流方向呈增加趋势,P2塘较P4受循环水流的调控作用稍大。相关分析表明,细菌多样性指数与DO显著正相关,与NH4+-N、TP负相关。因此,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提高水体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相应池塘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
姚延丹李谷陶玲李晓莉张世羊赵巧玲林玉良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DGGE生态系统
基于固着藻类反应器的生态沟渠构建被引量:11
2011年
为使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人工湿地出水更加满足养殖水质要求,在长×宽×深为150m×0.5m×0.6m的养殖池塘排水沟内借助固着藻类反应器原理设计构建了生态沟渠,研究了生态沟渠对人工湿地出水溶氧恢复状况及深度净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出水溶氧经过生态沟渠后显著提高至4.41~7.91mg/L,pH值显著提高(P﹤0.05)。在150m长度范围内,生态沟渠水中溶氧量随着沟渠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生态沟渠对人工湿地出水中NH4+-N、IMn和PO43--P等具有进一步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19.46%、13.38%和31.09%,对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范围在12.5%~78.13%。上述结果表明基于固着藻类反应器的生态沟渠能使人工湿地出水溶氧低的状况得到改善,N、P等物质得到进一步去除,可以作为与人工湿地配套的水回用系统。
陶玲李谷李晓莉林玉良张世羊
关键词:溶氧池塘养殖
光合细菌强化对精养鱼塘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定期向池塘投加光合细菌,研究了有益微生物强化对精养鱼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强化塘(试验塘)藻类组成以绿藻、硅藻为主,养殖前期(5—6月初),以针杆藻、直链藻等占优势,中后期(7—9月)则以绿球藻、栅藻、盘星藻、小环藻、菱形藻等为优势种,水色呈淡绿、黄褐色等良好状态;而对照塘藻类组成在前期与试验塘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中后期出现明显变化,以微囊藻、颤藻、鱼腥藻、席藻等蓝藻占优势。试验塘藻类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且对照塘生物量波动变化大,蓝藻数量所占比例可高达77.6%,远高于试验塘蓝藻比例(均值低于25.0%);此外,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试验塘均大于对照塘。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定期添加有效控制了蓝藻增值,保持了藻类多样性,使精养鱼塘藻相趋于稳定,有利池塘养殖。
赵巧玲李谷陶玲李晓莉林玉良姚延丹
关键词:光合细菌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精养鱼塘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中。将生物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系统与传统养殖塘有机结合而构建形成的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养殖模式,它具有循环微流水养殖、种养结合、水陆交互作用的特点。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这一新养殖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就单位利润生态足迹量而言,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为2.92 ghm2/万元,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4.91ghm2/万元,复合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陶玲李谷李晓丽张世羊林玉良
关键词:生态足迹人工湿地
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研究
应用生态工程理念,将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与室内集约化养殖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室内生态型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由初沉池、组合式人工湿地、曝气池和养殖池组成。组合式人工湿地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依次由下行流、上行流与水平...
林玉良
关键词:人工湿地循环水养殖系统鲟鱼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1→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有2条属于蓝细菌门的条带特定分布于对照塘。典型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显示,DGGE图谱条带分布与理化因子密切相关。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该养殖模式有助于改善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本研究旨为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姚延丹李谷陶玲李晓莉张世羊赵巧玲林玉良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人工湿地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