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志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低渗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实验被引量:6
- 2017年
- 叙利亚O油田Sh-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大等特点,蒸汽吞吐注汽难,注汽质量差。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低渗稠油热化学复合体系室内研究,筛选、复配了适合该油藏稠油的油溶性降黏剂、高温驱油剂,并评价了伴注CO2、高温驱油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在低渗稠油开发中的效果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降黏剂能使降黏率达到78%以上,高温驱油剂显著降低界面张力,注入CO2能够明显改善O油田稠油开采效果,150℃条件下热化学复合体系最终驱替效率达到91.65%。热化学复合体系能够显著改善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为国内外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 吴永超徐婷林长志
- 关键词:低渗稠油降黏剂
- 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复合化学方法提高采收率实验被引量:6
- 2016年
- 针对叙利亚O油田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存在的"注不进、难采出"的技术难题,利用O油田岩心分别开展自吸实验和驱替实验,研究50和150℃下地层水、薄膜扩展剂溶液的渗吸规律及其驱替效果。自吸实验结果表明:原始条件下(地层水渗吸),O油田碳酸盐岩岩心呈明显的亲油或弱亲油的润湿特征;而薄膜扩展剂溶液渗吸后,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或弱亲水转变,实现了润湿反转。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对比150℃下注蒸汽,伴蒸汽注入耐高温薄膜扩展剂可明显降低注汽压力,约为2 MPa;驱替效率提高约10%。岩石润湿性反转后,毛管压力变为水驱油的动力,水易渗吸入岩石孔隙内,从而解决"注不进"的难题;而高温降低原油粘度可提高原油渗流能力,从而解决"难采出"的技术难题。因此,伴蒸汽注耐高温薄膜扩展剂的热复合化学方法是针对叙利亚O油田及类似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 曹立迎刘传喜孙建芳林长志徐婷
- 关键词: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润湿性
- 塔河油田12区超深井稠油掺稀降黏开采影响因素
- 基于热量传递原理和多相流动理论,建立了井筒掺稀油降黏工艺中井筒流动与传热的热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塔河油田12区稠油井掺稀降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掺稀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掺入稀油比例越大,...
- 林长志李宗田韩欣欣赵海洋邓洪军黄云
- 关键词:热力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CO_2-化学剂复合吞吐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叙利亚O油田SH-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大等特点,注气困难,注气质量差,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差。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注蒸汽-CO_2-化学剂复合吞吐的效果,结果表明,CO_2伴注具有增溶、膨胀、降黏、改善储层渗透性等功能;高温驱油剂(BM02#)在质量分数为0.3%时即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降低注气汽压力、延缓蒸汽突破时间、扩大蒸汽波及体积的作用,提高驱替效率10%;油溶剂(OSVR)质量分数为5%时降黏率可达78.3%,且能有效降低注气启动压力以及注气压力,驱替效率提高16%。热化学复合蒸汽吞吐较之纯蒸汽吞吐,第一周期产油量提高49.4%,最终驱替效率提高25.7%,可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 宋传真林长志王元庆曹丽丽
- 关键词:低渗稠油蒸汽吞吐
- 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采驱油剂的性能评价被引量:6
- 2015年
- 针对叙利亚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前期蒸汽吞吐中存在的注汽压力高、注汽效果差、原油黏度高、开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石油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聚氧乙烯醚、希夫碱为原料复配了一种热采辅助驱油剂XLYO-1。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该驱油剂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驱油剂,在经过300℃高温处理之后,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在驱油剂质量分数较低情况下对叙利亚高含硫原油降黏率在90%以上,并体现出良好的润湿反转性能,将亲油储层转变为亲水储层。在室内蒸汽驱替实验中,该驱油剂降低了注汽压力,延缓了蒸汽突破时间,最终提高了驱替效率。
- 王元庆林长志王连生李颖程仲富
- 关键词:碳酸盐岩润湿反转驱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