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龙山

作品数:108 被引量:967H指数:2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渔业
  • 23篇鱼类
  • 19篇海域
  • 17篇渔业资源
  • 17篇小黄鱼
  • 17篇黄鱼
  • 12篇物种
  • 11篇多样性
  • 11篇群落
  • 8篇群落结构
  • 8篇物种多样性
  • 7篇渔获
  • 7篇渔业生物
  • 7篇渔业生物学
  • 7篇台湾海峡
  • 6篇带鱼
  • 6篇近海
  • 5篇东海带鱼
  • 5篇休渔
  • 5篇区系

机构

  • 53篇中国水产科学...
  • 5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6篇集美大学
  • 21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江苏省海洋水...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海洋局
  • 3篇浙江海洋大学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108篇林龙山
  • 33篇李渊
  • 31篇程家骅
  • 25篇宋普庆
  • 24篇张然
  • 21篇张静
  • 15篇凌建忠
  • 14篇陈永俊
  • 13篇高天翔
  • 11篇钟指挥
  • 9篇严利平
  • 8篇李建生
  • 6篇张寒野
  • 6篇丁峰元
  • 6篇王良明
  • 5篇郑元甲
  • 5篇王燕平
  • 5篇张立
  • 4篇俞连福
  • 4篇李圣法

传媒

  • 16篇海洋渔业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现代渔业信息
  • 4篇应用海洋学学...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渔业信息与战...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福建水产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2015年福...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被引量:40
2007年
根据2003年3~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小黄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食物组成以甲壳类为主(IRI=8583.10),重量所占比例为43.37%,尾数所占比例为79.66%,出现率为69.77%,其次为鱼类(IRI=1554.87),重量所占比例为55.26%,尾数所占比例为13.91%,出现率为22.48%;优势种类为糠虾、磷虾、七星底灯鱼、脊腹褐虾和鹰爪虾等。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空胃率春季最高,达78.50%,其余依次为冬季(58.70%)、秋季(42.50%)和夏季(33.33%)。食物组成也存在季节变化,根据出现率,各个季节均主要摄食甲壳类;根据重量百分比,春季以甲壳类为主食,其余季节均以鱼类为主食。根据小黄鱼摄食饵料的类群组成变化,长江口近海小黄鱼的营养级为2.72级,属于第三营养级中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林龙山
关键词:小黄鱼食性营养级长江口
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点斑篮子鱼投放到需要进行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海区水体中。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采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生态进行珊瑚礁生...
林龙山陈永俊张静
文献传递
延长东海区伏季休渔期的渔业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根据2000—2006年东海区底拖网定点调查和常规监测资料,利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对延长东海区休渔期的渔业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前或提前并延后伏季休渔期,对于主要经济鱼类(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获量的增加和渔获质量的提升效果均较为明显。如果将休渔期提前半个月,则带鱼的年产量将增加9.35%,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21.61%;小黄鱼的年产量将增加5.89%,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14.45%。如果将休渔期提前并延后各半个月,则带鱼的年产量将增加13.87%,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41.21%;小黄鱼的年产量将增加8.71%,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26.44%。鉴于此,建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尽早延长伏季休渔期,并加强渔业管理。
林龙山程家骅
关键词:伏季休渔底拖网渔业渔业资源
东海带鱼食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7
2006年
探讨带鱼摄食生态及东海食物网现状。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收集到的带鱼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鱼类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磷虾和带鱼为主要食物;夏季以带鱼、磷虾、糠虾和刺鲳为主要食物;秋季以口足类幼体、七星底灯鱼和竹荚鱼为主要食物;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鱼、小带鱼和糠虾为主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节的主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饵料多样性指数季节差异并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虾为主转变为以鱼类为主,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林龙山张寒野李惠玉程家骅
关键词:带鱼食性
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参与北极渔业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北极边缘海域拥有世界上重要的渔场。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部分鱼类的活动范围逐渐向高纬度地区偏移,北极圈附近海域因此出现了新的渔场。本文综述了环北极地区的渔业概况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渔业和渔业资源产生的影响,展望开发利用北极边缘海渔业资源的前景,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环北极渔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相关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环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开展的国际合作,认为中国企业参与环北极渔业对于促进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王燕平李励年林龙山余兴光陆亚男刘勤余丽萍邱卫华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行性
北极表层海水中氯代十六烷降解菌的多样性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为了研究北极地区表层海水中氯代十六烷(C16H33Cl)降解菌的多样性,并获得新的卤代烃降解菌资源。【方法】以C16H33Cl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4℃和25℃下对表层海水样品进行富集,通过平板分离鉴定可培养菌株,并验证其降解能力;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降解菌群结构。【结果】从12个北极表层海水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112株可培养菌株。经过降解实验验证,发现19株菌株能够降解氯代十六烷,其中食烷菌(Alcanivorax)、红球菌(Rhodococcus)表现出很好的乳化和降解现象,海杆菌(Marinobacter)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DGGE分析显示,富集驯化的降解菌群中主要优势菌为Alcanivorax,Parvibaculum和Thioclava属的菌株。【结论】北极海水中卤代烃降解菌主要是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文章首次报道了北极海水卤代烷烃降解菌多样性,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北极环境中的降解菌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有参考价值。
王建宁董纯明赖其良林龙山邵宗泽
关键词:生物降解多样性
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被引量:5
2018年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哈氏原鲨(Proseyllium habereri)和阴影绒毛鲨为优势种。鲨鱼的尾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N)范围为1~27 ind·h^(-1),重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W)范围为0.19~5.85 kg·h^(-1),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为鲨鱼主要分布。本文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掌握南海鲨鱼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现状以及估算鲨鱼资源量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制定鲨鱼养护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张然林龙山李渊宋普庆陈永俊张静
关键词:鲨鱼
浮游生物采样网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游生物采样网具,由两组网具构成,每组网具都包括网口圈(1)、网衣(2)和网底管(3),所述的网衣(2)的上、下端分别连接网口圈(1)和网底管(3),所述的两组网具的网口圈(1)的一端铰接在一起,铰接点...
林龙山程家骅李圣法严利平凌建忠周荣康
文献传递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被引量:22
2005年
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主要捕捞鱼种的生物学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对东海区近3 a季节间的资源密度、渔业生物学性状以及历年来的渔获群落结构组成、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动态比较,分析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但主要是依赖于超高的捕捞力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使群体资源得到暂时的养护等措施。主要经济鱼种的亲鱼量年间变化不大且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渔获物小型化、利用资源主体以当龄鱼为主、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下降等过度捕捞现象十分明显,资源基础相当脆弱,渔业资源衰退之势仍在加剧。秋季调查资源密度的年间波动取决于补充量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严利平李建生凌建忠林龙山李圣法
关键词:渔业资源资源评价
荣成俚岛和胶南斋堂岛斑头鱼渔业生物学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2010年10月采自荣成俚岛和胶南斋堂岛近海的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群体斑头鱼的体长组成和体质量组成差异不显著,优势体长组均为100~150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20.0~50.0g和30.0~70.0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分别为W=2.0×10-5 L3.025 7(R2=0.968 7)和W=1.0×10-5 L3.080 5(R2=0.943 8),肥满度指数(K)分别为1.83±0.19和2.08±0.20。荣成俚岛斑头鱼较胶南斋堂岛群体的生长速度慢、肥满度指数低,但卵径大、性成熟较早。斑头鱼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和性成熟系数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肝脏指数和肥满度指数变化可作为判定斑头鱼繁殖时期的重要依据。水温不同造成2个群体繁殖期差异,胶南斋堂岛群体繁殖时间相对滞后。
纪东平林龙山高天翔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