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心电
  • 5篇心脏
  • 4篇手术
  • 4篇瓣膜
  • 3篇电图
  • 3篇心电图
  • 3篇心脏病
  • 3篇显像
  • 3篇膜性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显像
  • 3篇核素
  • 3篇核素肺灌注显...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高压
  • 3篇肺灌注
  • 3篇肺灌注显像
  • 3篇瓣膜性心脏病
  • 2篇动脉旁路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安徽省建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柳枫
  • 7篇许建屏
  • 5篇时志城
  • 5篇胡盛寿
  • 4篇潘世伟
  • 4篇王巍
  • 3篇苏文君
  • 2篇葛翼鹏
  • 2篇史艺
  • 2篇吴清玉
  • 2篇钱向阳
  • 2篇潘世伟
  • 1篇沈向东
  • 1篇吴信
  • 1篇宋云虎
  • 1篇孙寒松
  • 1篇何卓祥
  • 1篇冯钧
  • 1篇高爽
  • 1篇刘小燕

传媒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利用无创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方法,采用首次通过法肺灌注显像,通过放射性时间-计数曲线方法来了解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115例(2001.5至2007.8)临床诊断为二尖瓣病...
潘世伟胡盛寿许建屏王巍王雪梅柳枫冯钧苏文君
文献传递
临终患者伴发QT间期缩短的心电图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临终患者伴发QT间期缩短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常规测量10例临终患者的QT间期实测值(QT),通过QT间期换算公式计算QT间期预测值(QTp)、校正后QT间期值(QTc)以及QT/QTp比值。结果:10例临终患者心电图除出现各型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等心电异常外,均伴随QT间期缩短(QTc<0.32~0.34s、QT/QTp<0.88)。结论:继发性QT间期缩短可能是出现于临终患者的一种罕见心电图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电活动衰竭,其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时志城柳枫
关键词:心电图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流量变化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测定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管桥流量和血流搏动指数变化,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桥吻合口的质量。方法:91例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方法(非体外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有107例应用体外循环方法(体外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测定两组间不同旁路移植术部位的血管桥流量和血流搏动指数变化。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间每个吻合口的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5.94±12.84)ml/min 和(30.29±11.42)ml/min(P<0.05);血流搏动指数分别为2.06±0.76和2.12±0.78(P>0.05)。除前降支和用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的对角支部位,体外组较非体外组冠状动脉桥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增多(P 均<0.05)外;其余部位的平均血流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各部位总的血流搏动指数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桥血流量偏低,但其血流搏动指数尚满意,说明术后早期吻合口质量可靠。
潘世伟胡盛寿许建屏王巍孙寒松宋云虎柳枫葛震朋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
心房颤动伴孤立性异位心房律1例
1996年
心房分离为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现象,而由房颤节律控制心室与孤立性异位心房律所形成的特殊房性分离则更为罕见,现将所遇一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79岁。风心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地高辛0.125mg Bid,近来已停药一周,因夜间心慌,呼吸困难加重入院。临床诊断:风心病,心力衰竭。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其特征:(1)
时志城柳枫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分离节律控制P波窦性风心病
室上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交替性手风琴现象3例
2003年
时志城柳枫
关键词:室上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心电图病例分析
慢快径路间的隐匿性传导和蝉联现象1例
2001年
时志城柳枫
关键词:蝉联现象心电图
三尖瓣脱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应用三尖瓣脱垂瓣缘折叠缝合技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方法和疗效。方法1997年4月至2006年3月为6例先天性三尖瓣前叶腱索缺如和3例外伤性腱索断裂的患者实施了外科矫治手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8~57岁。术前9例患者均有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右心室前后径均值为(43.6±4.2)mm。5例患者心功能为Ⅲ级,4例为Ⅳ级。连续对折缝合脱垂的三尖瓣瓣缘,折叠缝合脱垂瓣叶相对应的瓣环,并用成形环固定成形后三尖瓣瓣环。结果9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示:6例患者三尖瓣对合良好无反流,3例患者有少量反流。所有患者术后右心室前后径均显著减小,术后均值为(24.0±1.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房颤心律的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患者随访1~109个月,除1例患者外,其他8例患者三尖瓣成形效果稳定。8例患者心功能为Ⅰ~Ⅱ级,1例为Ⅲ级。结论应用三尖瓣脱垂瓣叶及其相对应的瓣环折叠技术,可有效修复先天性三尖瓣部分腱索缺如和胸外伤后三尖瓣腱索断裂所致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杨秀滨吴清玉许建屏沈向东高爽柳枫刘小燕
关键词:三尖瓣脱垂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外科手术
自发性心电阶梯现象
1996年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性,72岁。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十余年,因反复发作心衰多次住院治疗。心电图(附图)示:窦性节律,P—P间距相等,频率为94次/min,P波形态呈双峰,双峰间距大于0.04s,时限等于0.12s,
柳枫
关键词:心电阶梯现象窦性激动R波振幅QRS波时限室早室性融合波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采用首次通过法核素肺灌注显像、通过放射性时间-计数曲线方法了解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有肺动脉高压(PH)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的价值.方法 115例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性心脏病病人均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治疗.所有病人在手术前,手术后7天行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33例在术后3个月进行第3次复查.另选10名健康者,测其肺循环平均时间(LET)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7天LET明显降低(P〈0.001).33例术后3个月的LET与术后7天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LET仍有继续下降趋势.结论 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有PH病人,肺动脉压力的降低在术后7天左右最明显,此后降低缓慢.术前肺动脉压力越高,在术后早期越难以降至正常水平.无创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方法在瓣膜性心脏病合并PH的术前判定、手术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显的优点和实用价值.
潘世伟胡盛寿许建屏王巍王雪梅柳枫冯钧何卓祥苏文君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血管造影术同位素标记肺动脉高压核素肺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临床资料 ,了解目前 CABG患者的流行病学、相关临床特征和变化趋势。 方法 分析 2 0 0 0~ 2 0 0 1年间行 CABG6 5 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相关疾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血管旁路移植情况等 ,并与 1974~ 1995年我院 CABG患者资料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93.2 % (6 0 7/ 6 5 1)的患者有左前降支病变 ,3支、2支和单支病变者各占 6 4 .1% (417/ 6 5 1)、2 4 .1% (15 7/ 6 5 1)和 11.8% (77/ 6 5 1)。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史的患者 ,在心肌梗死、移植血管支数等方面与无此类病史者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P<0 .0 0 1和 P<0 .0 0 1)。行 CABG的患者仍以 6 1~ 70岁者为多 ,占4 5 % (2 93/ 6 5 1)。移植血管支数以 4支及以上较多 ,为 5 5 .6 % (36 2 / 6 5 1) ,93.7% (6 10 / 6 5 1)的患者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 结论 近年来 CABG患者的病情较以前复杂 ,但手术疗效有明显提高。
柳枫胡盛寿吴清玉吴信董超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