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泽玉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5篇细胞
  • 5篇脉络膜
  • 4篇玻璃体
  • 3篇新生血管
  • 3篇人脐
  • 3篇人脐带
  • 3篇人脐带间充质...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切割术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病变
  • 3篇玻璃体切割
  • 3篇玻璃体切割术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塞来昔布

机构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梁泽玉
  • 8篇陈松
  • 4篇王昀
  • 3篇何广辉
  • 3篇王一鹏
  • 3篇毕雪
  • 2篇武斌
  • 1篇王玉川
  • 1篇马林
  • 1篇于华香
  • 1篇毕雪
  • 1篇马映雪
  • 1篇杨婧
  • 1篇王一鹏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00cs和5700cs硅油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1300aS和5700CS两种不同黏滞度硅油在PDR玻璃体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1300cs硅油短期(〈6个月)填充在PDR玻璃体手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PDR入院手术治疗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40例253只眼。按术中注入1300cs硅油或5700CS硅油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以PDR分期分别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记录1周、1个月、2个月,后每2个月记录1次直至硅油取出后终止随访。结果术后随访PDR各期两硅油组在术后视力恢复、复发玻璃体积血、并发性白内障、高眼压、角膜变性以及硅油乳化现象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结论对于不需摘除晶状体的PDR患者短期内填充1300cs和5700cs硅油,其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出于简化手术操作的考虑,适合使用1300cs硅油。
王一鹏陈松毕雪梁泽玉王昀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
结膜瓣遮盖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致角膜植片溃疡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由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所导致的角膜植片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于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导致的角膜植片溃疡患者11例11只眼,男9例,女2例,年龄14—61岁。穿透性角膜移植术9例9只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2例2只眼。角膜移植术前原发病为:真菌性角膜溃疡4例,化学烧伤4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例,干眼伴细菌性角膜溃疡1例。从角膜植片上皮持续性缺损发展至角膜植片溃疡时间15~63d,行结膜瓣遮盖的时间在角膜移植术后3周至3.5年。术前经角膜刮片涂片、培养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排除真菌、细菌及棘阿米巴感染。结果10例10只眼一次结膜瓣遮盖术后角膜溃疡血管化愈合;1例1只眼于拆线后未及时复诊,于结膜瓣边缘处再次发生角膜植片融解,溃疡形成,拒绝继续治疗,最终因角膜植片穿孔眼内容脱出行眼内容剜除术。结论结膜瓣遮盖术是促进角膜移植术后因持续角膜上皮缺损所导致的角膜植片溃疡快速愈合的有效地治疗方法。
马林梁泽玉
关键词: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术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梁泽玉陈松王昀王一鹏毕雪
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确定为严重PDR患者并需行PPV治疗的158例162眼纳入研究。依据IVC次数分为3组:A组为单纯PPV组48例50眼,B组为术前1次IVC组61例63眼,C组为术前及术中2次IVC组49例49眼。3组患眼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所有患眼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统计并分析3组患眼的PPV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率、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haemorrhage,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程度POVCH发生率、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个月与3个月BCVA提高率。结果 B组、C组的PPV手术时间[(87. 85±12. 37) min、(88. 45±13. 66)min]及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12. 70%、12. 24%)均低于A组[(91. 02±17. 90) min、34. 00%](F=24. 709,P <0. 05;χ~2=11. 330,P <0. 05); C组术后3个月内POVCH发生率及严重出血程度均低于A组、B组(均为P <0. 05); C组术后POVCH出血程度均轻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BCVA均高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VA提高率分别高于A组及B组(χ~2=14. 038,P <0. 05;χ~2=11. 076,P <0. 05)。结论 PPV术前及术中2次IVC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POVCH的发生率,减轻POVCH出血程度,改善PDR患者术后视力。
梁泽玉陈松何广辉王俊华高翔武斌
关键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早期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天津眼科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54例54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t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离术的IMH患者.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并大于0.3 LogMar为A组,BCVA不提高或提高但小于等于0.3 LogMar为B组.Logistic回归分析裂孔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参数、裂孔分期、ICG染色剥离ILM等对视力的影响.结果34只眼行ICG染色;54只眼术后裂孔均达到解剖闭合;视力提高组35只眼,占64.8%;视力不提高组19只眼,占35.2%.裂孔最小直径(minimum diameter,MD)、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术后IS/OS连续性中断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 ofdisruption of inner/outer segments of photoreceptors,IS/OS D2)、脱离感光细胞活性级别(the gradingof viability of detached photoreceptors,V)、ICG染色及裂孔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04、6.10,P=0.000、0.000、0.000; x2=16.89、12.38,P=0.000、0.000).Logistic回复分析示裂孔牵拉指数、术后IS/OS连续性中断最大直径、脱离感光细胞层活性级别、未行ICG染色为IMH早期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78、26.88、24.19、81.75;P=0.046、0.011、0.030、0.034).结论 上述因素可为临床工作中评估IMH术后视力恢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梁泽玉陈松王昀王一鹏毕雪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玻璃体出血的玻璃体手术观察
2012年
目的评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v,PCV)患者合并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VH)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观察PCV术后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rrll)及无治疗的自然转归,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就诊的玻璃体手术治疗的15例PCV合并VH患者15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随访时观察术后视力变化及治疗情况。分析同一病人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acuity,BCVA)的差异,比较术后治疗组及无治疗组BCVA的差异,探讨视力提高组与未提高组间可能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8只眼视力提高且BCVA〉0.05,占53.33%。术前与术后2周BCVA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8.300,P=0.000,P〈0.01)。对视力提高组与未提高组间自然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所设定疾病自然因素除是否行后续治疗(p=0.010)及黄斑区病灶情况(P=0.041)对于视力提高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无治疗组术后视力比较,6个月相比(t=-2.384,P=0.033,P〈0.05)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T组和rI耵组组内比较时,6个月相比(t=-3.771,P=0.009,P〈0.05)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手术可显著改善PCV合并vH的视力,术后行PDT或Trr治疗可获得更佳视力。
毕雪陈松王昀梁泽玉王一鹏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手术光动力疗法疗法
塞来昔布和氨芬酸对血管皮生长因子诱导下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比较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塞来昔布(Celecoxib)、氨芬酸(Amfenac)及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on)对VEGF165诱导RF/6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划痕修复实验、细胞分裂周期、...
梁泽玉
关键词:塞来昔布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A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外泌体对多波长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膜新生血管(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hUCMSCs,收集上清液采取试剂盒法提取外泌体。
何广辉陈松梁泽玉马映雪杨婧王俊华王玉川
关键词: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脉络膜新生血管激光
塞来昔布和氨芬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下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比较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塞来昔布(Celecoxib)、氨芬酸(Amfenac)及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on)对VEGF165诱导RF/6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划痕修复实验、细胞分裂周期、...
梁泽玉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塞来昔布曲安奈德
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C9的表达及眼镜蛇毒因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C9的表达及眼镜蛇毒因子(CVF)对CNV的抑制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激光光凝组、CVF干预组,每组12只。后两组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CVF干预组在激光光凝前2d和激光光凝后每天以0.1μg/g的剂量腹腔注射CVF;激光光凝后6d,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单纯激光光凝组小鼠CNV形成。其后1、3、5、7d,断颈处死各组小鼠后摘除眼球作冰冻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链霉亲和素生物索过氧化物酶复合物一荧光素异硫氰酸盐(SABDFITc)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膜攻击复合物(MAC)中c9的表达。连续冠状切片后,选取免疫荧光SABC-FITC染色切片组织像,采用Image—ProPlus6.0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平均累积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结果单纯激光光凝组CNV形成后7d,单纯激光光凝组仍可见CNV,CVF干预组未见CNV形成。单纯激光光凝组CNV形成后1、3、5、7d,单纯激光光凝组均可见c9表达,CVF干预组均未见C9表达。对照组、单纯激光光凝组及CVF干预组3组间平均累积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045,P=0.000)。各组组内在单纯激光光凝组CNV形成后1、3、5、7d各时间点平均累积A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9.725,P=0.000)。结论激光诱导小鼠CNV中存在C9表达;CVF诱导补体消耗可抑制CNV形成。
陈松于华香梁泽玉李文博
关键词:眼镜蛇毒液类疾病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