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核苷酸类似物初治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初治的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初次应用NAs抗病毒治疗至少2年且无病毒学突破的HBeAg阳性患者(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3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6例),定期随访。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HBeAg血清学转换率,对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rank分层分析。结果:(1)HBeAg累积血清学转换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1年、2年、3年HBeAg血清学累积转换率分别为21.07%、39.92%、54.48%。(2)基线年龄(P=0.005)、ALT(P=0.000)及病毒学应答时间(P=0.038)是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因素。(3)Log-rank分析结果:性别、家族史、基线诊断及NAs对HBeAg血清学转换无影响(P>0.05);基线ALT水平越高,越易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P<0.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概率越小(P=0.041);较晚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其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困难、滞后(P<0.01)。结论: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有望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患者的年龄、基线ALT水平及病毒学应答发生的早晚可作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
- 付嘉鑫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谢榕王保健吴晓莉梁鹏莫燕燕胡伯斌
- 关键词:HBEAG阳性初治核苷酸类似物HBEAG血清学转换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全程管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与全程管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病理确诊HBV相关性肝癌术后患者43例,术前血清HBVDNA均≥1000拷贝/mL,肿瘤直径>5cm11例、直径≤5 cm32例;术后接受NAs抗病毒治疗与全程管理。拉米夫定(LAM)治疗7例,阿德福韦酯(ADV)11例,替比夫定(LDT)6例,恩替卡韦(ETV)17例,LAM+ADV1例,ADV+ETV1例。每3个月检测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CT或MRI),观察随访至临床终点事件(肝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发生或达最后访视日期。寿命表法计算病毒学突破、临床结局(肝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年发生率及累积发生率。结果 43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6个月—8年)。(1)全程管理过程中11.63%(5/43)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1、3、5年累计发生率分别为:5%,12.17%,22.51%,经挽救治疗后,均在3个月内HBV DNA阴转。(2)最后访视日期时90.7%(39/43)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000拷贝/mL),ALT均值39 U/L。(3)肝癌复发5例(其中4例复发时发生病毒学突破),1年内复发1例,1-2年内复发4例,年复发率4.8%,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5%、14.5%、14.5%。(4)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肝癌复发,2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年病死率2.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90.4%、90.4%。结论 NAs抗病毒治疗与全程管理可降低HBV相关性肝癌术后肝癌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 王保健江建宁苏明华吴晓莉钟少华李仕华卢爱连莫燕燕梁鹏谢榕陆慧洁黄艳芬
- 关键词:CHB核苷(酸)类似物肝癌全程管理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达标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达到治疗终点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14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NAs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达到相关指南治疗停药标准后停药。将性别、年龄、HBV感染家族史、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TBil、基线ALT水平、基线AST水平、病毒学应答时间、HBeAg消失时间、开始用药至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总疗程、延长疗程、停药时HBsAg水平、药物种类共15个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平均疗程(37.36±12.67)个月,延长疗程7.0(2.0-13.0)个月,48个月的复发率为56.7%。性别、年龄、基线HBV DNA载量、基线TBil、基线ALT水平、基线AST水平、病毒学应答时间、巩固治疗时间、总疗程、延长疗程、药物种类对达标停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可以看出,HBV感染家族史[风险比(RR)=1.583,P=0.047)]、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RR=1.205,P=0.015)、停药时HBsAg水平(RR=2.143,P=0.008)是影响停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在12个月以后的复发率高于发生在12个月以内(80.0%vs 48.9%,P〈0.001)。结论HBV感染家族史、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晚、停药时HBsAg高水平是导致NAs治疗达标停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HBeAg阳性的CHB患者若能获得免疫控制有利于减少NAs停药后的复发。
- 胡伯斌江建宁付嘉鑫王保健吴晓莉梁鹏莫燕燕傅燕平杜漫刘宇
- 关键词:抗病毒药复发
- 骨髓移植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肝病[1]。而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国内外罕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患者,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1.1主诉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5年余”于2011年8月17日入院。
- 王保健江建宁苏明华谢榕钟少华李仕华吴晓莉莫燕燕梁鹏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骨髓移植治愈肝功能异常AIH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其血清中的HBV-DNA,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梁鹏莫燕燕黄艳芬陆惠洁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
- 核苷(酸)类似物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用于阻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感染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40例CHB孕妇孕前和(或)于孕期采用NAs行抗病毒治疗。其中孕前或妊娠早期开始治疗时间为妊娠早期18例,中期17例,晚期5例;服用拉米夫定(LAM)15例、替比夫定(LDT)23例、替诺福韦(TDF)2例。每日口服1片至分娩。孕妇孕期定期检测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于12月龄内检测血清HBV DNA和HBs Ag。结果 40例孕妇共产婴儿44例,母婴均平安。经抗病毒治疗后,37例(92.5%)孕母产时HBV DNA<106拷贝/m L,30例(75%)孕母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测不出(转阴)。治疗期间未发生NAs不良反应。44例婴儿中39例HBV DNA和HBs Ag为阴性(另5例未检测),阻断率为100%。除1例确诊先心脏病、1例左手六指畸形(2例均有家族史)外,其余均发育正常。结论妊娠早、中、晚期应用NAs阻断HBV母婴传播均有效果,且较为安全。
- 吴晓莉江建宁苏明华钟少华李仕华王保健卢爱连莫燕燕梁鹏
-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乙型肝炎病毒妊娠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