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乃昌

作品数:46 被引量:455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篇鼢鼠
  • 15篇高原鼢鼠
  • 13篇鼠兔
  • 13篇高原鼠兔
  • 6篇捕食
  • 5篇鼠害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甸
  • 4篇敌鼠钠
  • 4篇生态学
  • 4篇种群
  • 4篇灭鼠
  • 4篇捕食风险
  • 3篇动物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群落
  • 3篇繁殖
  • 3篇草场
  • 3篇草原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浙江师范大学
  • 6篇扬州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6篇樊乃昌
  • 22篇周文扬
  • 17篇魏万红
  • 13篇景增春
  • 9篇杨生妹
  • 7篇王权业
  • 5篇殷宝法
  • 4篇张堰铭
  • 4篇张道川
  • 4篇徐晓虹
  • 4篇边疆晖
  • 3篇曹伊凡
  • 3篇宗浩
  • 2篇叶润蓉
  • 2篇陶燕铎
  • 2篇周文杨
  • 2篇白琴华
  • 2篇窦丰满
  • 1篇周乐
  • 1篇励剑杰

传媒

  • 16篇兽类学报
  • 5篇动物学杂志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生态学报
  • 2篇Curren...
  • 2篇Zoolog...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草地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鼢鼠种群生态学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应用标志流放法对高原鼢鼠种群进行的三年研究表明,其种群数量年内呈增长趋势,年间呈非周期性波动;不同季节雌、雄行为特点差异较大;迁移扩散多数发生在每年10月以后;交配期主要是雄体挖掘寻找配偶;雄体迁入、迁出比率较大。
张堰铭周文扬樊乃昌张道川
关键词:高原鼢鼠种群动态鼠科生态学
高原鼠兔地面活动观察被引量:7
1990年
应用耳标法标记动物,用Sharp pc-1500计算器作为事件记录器,对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进行了研究。寒冬,鼠兔的日活动为9小时,4月为11—12小时,夏季地面实际活动时间较短。夏季日活动明显地具有两个峰期;进出洞频次,1月,日进出洞20—30次,4月,雄体日进出洞97—161次;地面活动以取食为主,取食时间在草盛期远短于草返青和枯黄期;取食行为次数占全部洞外活动记录次数的44.5%。8月,日实际取食时间为200—240分钟。对行为格局的分析表明,幼体花费在坐、移动、自我修饰等非社会行为方面的时间明显多于成体。
樊乃昌窦丰满
关键词:高原鼠兔生态
实施不育后高原鼠兔攻击行为及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选定怀孕雌鼠和发情雄鼠各20只,采用所选雌性不育剂和雄性不育剂的半不育剂量分别对10只雌鼠和10只雄鼠进行处理,通过室内雌雌、雌雄、雄雄配对实验对20只处理个体和20只对照个体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生殖激素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不育处理后,雌雄动物的活动性降低,亲昵行为持续的时间增加,攻击行为及防御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体;(2)在各组内,雌雄动物均具有相同的攻击水平;同性动物之间的攻击性明显比异性动物之间高;(3)当动物相遇后,首先表现出高的攻击性和防御性,而相互熟悉后,对照组内个体的攻击性和防御性又有增加,而处理组内个体以亲昵为主;(4)在攻击行为中,对照组个体以进攻为主,首次相遇以进攻和追逐成分最多,而后转变为进攻姿态;处理组个体以进攻或进攻姿态为主,首次相遇则同时表现出高的进攻、进攻姿态和追逐,尔后三种成分均有降低;(5)处理组内雌雄动物体重下降,但卵巢重和睾丸重与对照组个体比较没有差异,雄性处理个体睾丸组织中睾酮含量明显下降,而血液中睾酮、雌二醇及孕酮含量与对照个体基本相同;雌性处理个体血液中睾酮、雌二醇及孕酮含量均低于对照个体。以上结果表?
魏万红樊乃昌周文扬杨生妹景增春曹伊凡
关键词:高原鼠兔激素
高原鼢鼠的侵占行为及防治的新途径被引量:13
1990年
高原鼢鼠侵占行为的发现给研究者以有益的启示,即在自然界,当一洞系内的鼢鼠自然死亡、被天敌掠食或被诱杀后,栖息地上空出的领域会在短期内被相邻或迁入者所占用。利用这一特点,可采取模拟洞道灭鼠。1986—1987年期间,研究者与青海省机械研究所的合作者共同研制了模拟鼠洞道投饵机,并进行了成功的现场灭鼠试验,从而展现出良好的在大面积草场上防治鼢鼠危害的新途径。
樊乃昌景增春周文扬
关键词:高原鼢鼠侵占行为
艾虎对猎物和捕食者气味的反应被引量:4
2006年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艾虎(Mustelaeversmanni)在通过不同气味源的场所中的取食量以及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由此分析捕食者气味和猎物气味对艾虎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气味源存在时,艾虎在对照气味和对照气味组这两个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基本一致。在猎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气味和对照气味组及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气味和对照气味组的两组实验中,艾虎在通过猎物气味的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与对照气味场所中比较也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天敌动物赤狐(Vulpesvulpes)气味存在的条件下,艾虎明显减少在通过赤狐气味的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同时,当间接捕食风险天敌动物赤狐气味存在时,艾虎明显增加了总的取食量,减少了在巢箱中居住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停留在无风险的场所中,这说明艾虎能够利用天敌动物赤狐的气味,采用增加取食量和减少高风险区域活动时间的策略来降低被捕食风险。
杨生妹魏万红殷宝法樊乃昌周文扬
关键词:气味捕食者猎物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被引量:44
1995年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lona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O.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地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1.表明它们在对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樊乃昌景增春张道川
关键词:鼠兔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草原
高原鼢鼠对草场的危害及防治阈值的探讨被引量:9
1990年
本文通过高原鼢鼠对草场形成危害的途径及造成牧草损失的测算,根据投入与产出的价值,建立高原鼢鼠防治的经济阈值模型(Economic threshold mould),进而求得海北高寒草甸上高原鼢鼠的防治阈限为x=4.18。确定地下害鼠经济阈值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本防治阈值模式适用于高寒草甸草场,为我们对该害鼠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陶燕铎樊乃昌景增春
关键词:高原鼢鼠草场防治阈值
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被引量:13
2000年
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ae)繁殖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动物的攻击水平基本相同 ,同性个体间的攻击性明显高于异性个体间。雌雄动物具有不同的攻击模式 ,雌性个体遇到陌生个体首先以攻击中的进攻和追逐为主 ,然后通过相互接触确定个体的性别 ,若为同性个体 ,以防御为主 ,若为异性个体 ,则有防御和亲昵两种选择 ;雄性动物遇到陌生个体同样首先以攻击为主 ,相互接触后 ,若为异性个体 ,表现出高的亲昵行为 ,若为同性个体 ,仍然以攻击为主 ,其攻击行为方式中的进攻、追逐和进攻姿态一直维持在高的水平。这表明高原鼠兔在配偶选择中雌雄个体均具有主动性 ,攻击行为是自然种群内存在多种婚配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雌雄攻击模式的不同使种群内一夫多妻制占有较多的比例 ,而一妻多夫制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魏万红樊乃昌周文扬杨生妹曹伊凡
关键词:高原鼠兔婚配制度
褐家鼠等级序位与新物反应行为的初步研究
<正>野外捕获的褐家鼠,经室内单笼饲养1周后,选取成年雌、雄鼠各6只(体重123g~180g,雌鼠为经产未孕鼠),按雌—雌、雄—雄、雌—雄3种组合方式随机组成实验群体供试.实验在铁丝编织的观察笼(70×70×35cm)内...
樊乃昌郑东海
文献传递
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及其与土壤硬度的关系(英文)被引量:8
2000年
采用无线电遥测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及其与土壤硬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硬度条件下 ,雌雄动物的挖掘行为格局和挖掘效率基本相同 ,但是雄性动物挖掘所持续的时间明显高于雌性动物。随着土壤硬度的增加 ,高原鼢鼠挖掘的时间及每次挖掘时持续的时间明显增加 ,而每次的掘土量显著减少。野外调查也表明土壤硬度是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原鼢鼠明显选择土壤硬度较小、而杂草类生物量较高的地方栖息。
王权业周文扬魏万红张堰铭樊乃昌
关键词:高原鼢鼠土壤硬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