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庆功

作品数:11 被引量:1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氮沉降
  • 4篇生态系统
  • 4篇土壤
  • 3篇养分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 3篇常绿阔叶林
  • 2篇植物
  • 2篇全球变化
  • 2篇外来物种
  • 2篇物种
  • 2篇陆地生态
  • 2篇陆地生态系统
  • 2篇矿质
  • 1篇地表水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毛庆功
  • 8篇莫江明
  • 4篇鲁显楷
  • 3篇陈浩
  • 3篇郑棉海
  • 2篇张炜
  • 2篇刘滔
  • 2篇朱晓敏
  • 1篇郭江云
  • 1篇王聪
  • 1篇闫俊华
  • 1篇熊秉红
  • 1篇黄娟
  • 1篇李慧
  • 1篇辛华
  • 1篇钟部卿
  • 1篇于天基
  • 1篇孟献斌
  • 1篇魏军统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常绿阔叶林火烧迹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被恢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绿阔叶林火烧迹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采用近自然恢复方式,播种产生实生苗,无需人工栽植和后期维护,大大降低成本;采用经过筛选的速生抗逆物种,生长快,覆盖好,生态功能强;采用本土...
毛庆功鲁显楷陈伟彬牛国祥熊秉红钟部卿
自然条件下人面竹的抗旱生理指标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给人面竹在青岛引种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条件下,对人面竹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当地生长的石绿竹的各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然持续干旱状况下,人面竹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生物膜透性有下降趋势。与石绿竹相比,各种测定指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采用数学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测定的竹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人面竹与石绿竹抗旱性几乎相同,从生理指标层次上说明人面竹适合在青岛地区引种栽培。
魏军统郭江云于天基孟献斌毛庆功辛华
关键词:抗旱性引种
一种生态系统退化预警的水文监测与采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态系统退化预警的水文监测与采集装置,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体,所述收集体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收集体设置在具有坡度的地面上,所述收集体上开设有导水口,所述导水口连通有储水器,所述储水器上设置有刻...
鲁显楷莫江明毛庆功
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植被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在调节森林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关键作用。目前仍然不清楚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热带原始林土壤主要元素含量的调控作用。针对该研究现状,以中国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凋落物与根系输入改变的控制试验(6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对照、凋落物加倍、凋落物去除、断根、断根+凋落物加倍、断根+去除凋落物),探讨了凋落物和断根处理对土壤可溶性离子、土壤酸中和能力(ANC)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短期影响。凋落物与根系处理半年后的结果显示:(1)凋落物去除与加倍处理都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壤NO_(3)^(-)含量,并且凋落物去除效应大于添加效应;去除凋落物增加了表层土壤(0-20 cm)Ca^(2+)、Mg^(2+)、Na^(+)的含量。(2)断根处理显著增加0-40 cm土壤NO_(3)^(-)和表层土壤Ca^(2+)、Mg^(2+)含量。(3)断根和去除凋落物交互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壤NO_(3)^(-)和表层土壤Ca^(2+)、Mg^(2+)、K^(+)含量,产生了叠加效应。(4)凋落物和断根处理并没有改变土壤pH,但降低了土壤酸中和能力(除凋落物加倍外),其降低的原因主要与阳离子交换量的降低和NO_(3)^(-)含量的增加有关。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离子的可利用性(尤其是NO_(3)^(-)和Ca^(2+)、Mg^(2+))和酸缓冲能力对凋落物和根系输入改变响应敏感,森林植物及其凋落物对土壤养分保留和缓冲性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该研究可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此外,植被凋落物和根系输入改变引起的长期生态学效应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庞宗清陈伟彬苏芳龙毛庆功刘滔熊美新钟部卿李慧官惠玲莫江明莫江明
关键词:断根处理季风常绿阔叶林
氮沉降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综述了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农田和森林)土壤线虫群落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格局和机制。总体上,氮沉降增加对线虫数量一般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土壤中富集机会主义者(即低营养级的r-策略者)数量,降低了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MI),表明氮沉降增加可能会使土壤食物网简化。氮沉降增加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如增加含氮离子浓度、降低土壤pH)直接影响土壤线虫群落,或者改变植物地上地下资源的输入和线虫与其他土壤动物的关系,间接影响线虫群落。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研究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以及研究技术手段上的局限。建议综合多个全球环境变化因子,并结合室内试验及分子手段的方法对土壤线虫群落进行研究。
张勇群毛庆功王聪王森浩刘滔刘滔鲁显楷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线虫陆地生态系统
一种用厚藤进行滨海生态保护防风林立体绿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乡土植物厚藤进行滨海生态保护防风林立体绿化的方法,属于环境生态保护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增设支架的方式,无需垂直方向上放置土壤,解决了立体绿化植物水分利用的权衡问题,达到对盐雾、强风、干...
毛庆功张炜王森浩郑棉海王林华俞梦笑谭向平闫俊华
高氮沉降背景下常绿阔叶林植物养分利用策略
氮素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最为关键的限制性元素。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氮沉降增加显著改变了地表系统的氮循环模式,加剧了氮循环的速率和进程,并通过"氮饱和"效应威胁到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热带亚...
鲁显楷毛庆功刘荣臻莫江明
关键词:氮沉降植物适应性蒸腾作用
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生物固氮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并且在全球氮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而导致氮沉降的增加以及其它矿质养分元素(如磷、钼、铁等)输入的改变已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固氮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生物固氮对矿质养分输入的响应及机理。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生物固氮的概念及主要的测定方法;(2)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的影响。整体上讲,氮素输入抑制了森林生物固氮,磷和其他营养元素输入则表现为促进作用。氮和磷、磷和微量元素同时添加均提高了森林的固氮量;(3)矿质养分改变森林生物固氮的机理。包括生物作用机制(如改变地表层固氮菌的数量或群落丰度、改变结瘤植物的根瘤生物量和附生植物的丰度或盖度)和环境作用机制(如引起土壤酸化、改变碳源物质的含量);(4)探讨了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影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
郑棉海陈浩朱晓敏毛庆功莫江明
关键词:生物固氮氮沉降固氮酶活性
模拟大气氮沉降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9
2019年
人类活动加剧了活性氮的生产和排放,并导致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干扰已经超出了地球系统安全运行的界限。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的高发区域,高氮沉降已经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待理清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对国际上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从生物学和非生物学两大过程重点阐述模拟氮沉降增加对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自2000年以后才开始重视大气氮沉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模拟氮沉降研究表明,持续高氮输入将会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处于氮沉降热点区域的中国中南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沉降效应依赖于系统的氮状态、土地利用历史、气候特征、林型和林龄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长期跟踪研究和不同气候带站点之间的联网研究,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对长期氮沉降响应与适应的过程机制、地下碳氮吸存潜力研究、以及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的耦合研究等方面,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管理依据。
鲁显楷莫江明张炜毛庆功刘荣臻王聪王森浩郑棉海MORI Taiki毛晋花张勇群王玉芳黄娟
关键词:氮沉降全球变化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的影响被引量:57
2016年
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大气氮沉降日益加剧,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磷循环的影响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尚缺少对其整体的认识。因此,通过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综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1)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概念;2)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长期定位模拟氮沉降法、自然氮沉降梯度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3)概述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论趋向于认为长期氮沉降使森林土壤磷循环速率加快。长期氮输入易于使土壤中可溶性磷向非活性磷酸盐库迁移而难以被利用。因此,为了满足需求,土壤磷酸酶活性将增加以加速有机磷的矿化,从而加速磷素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周转。4)探讨了氮沉降影响森林土壤磷循环的机制。氮沉降可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磷酸酶活性以及阳离子的流动性等途径影响森林土壤磷循环;5)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陈美领陈浩毛庆功朱晓敏莫江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磷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