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安徽省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被引量:48
- 2011年
- 收集了近30年来安徽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安徽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变率增大的趋势。当前全省处于气候高变率时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期及水稻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气候变暖下双季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极端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与能力建设是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经。
- 许信旺孙满英方宇媛何小青薛芳付伟毛敏
-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水稻生产
- 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进展
- 2013年
-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有别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殊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碳储库,也是CO2、CH4、和N2O的源和汇。湿地土壤中的碳储量最丰富、碳密度最高,其中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对于土壤的固碳作用程度差异明显,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关系也相当密切。文章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形态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碳固定的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形态的影响。
- 石小磊许信旺毛敏何小青方宇媛
- 关键词:湿地
- 南陵县近50年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南陵县国家一般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R/S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县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气温方面,南陵县整体气温升高,其中春、冬季显著升高,夏、秋季则变化不明显.另外从周期分析看,气温的变化具有超过40年和2~5年的振荡周期,未来将处于偏暖的时段.Hurst指数结果显示,春、冬季及年平均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2)在降水方面,仅有冬季的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多特征,但未来有可能下降.通过周期分析发现,南陵县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均有10~15年的振荡周期,春、秋、冬季分别有20、25、3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南陵县未来降水将处于偏多的时段.
- 付伟许信旺朱琦毛敏石小磊
- 关键词:气温降水小波分析
- 人类活动对皖江淡水湿地土壤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采集湖泊自然湿地及其周边围垦农田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总有机碳含量,讨论了天然淡水湿地围垦成农田后的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地表层(0~1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5.35~25.63g/kg;而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则为6.77~23.42g/kg。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表层和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围垦到30-40年后,有机碳的损失趋于稳定,年均损失在1.04-1.06%之间。开垦为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显著低于开垦为稻田,一年两季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高于一年一季稻。
- 许信旺何小青崔鹏毛敏
- 关键词:湿地农田土壤有机碳气候变化
- 淡水湿地不同围垦土壤非耕季节呼吸速率差异被引量:3
- 2014年
- 选择何种湿地利用方式,使得土壤固碳能力及CO2气体排放受到的影响最小,是合理利用湿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所在,湿地土壤呼吸不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土壤本身性状的影响。以皖江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定位试验对天然湿地及不同围垦利用方式下土壤在非耕季节CO2排放通量、大气温度及表层土壤温度进行测定,并对其土壤TOC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水稻田〔700.70mg/(m2·h)〕>旱地〔433.80mg/(m2·h)〕>天然湿地〔302.66mg/(m2·h)〕,天然湿地土壤TOC含量明显高于围垦旱地及水稻田(0—30cm),说明天然湿地较围垦旱地和水稻田对大气中CO2浓度贡献最小,能存储更多的碳。探讨了CO2排放通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得出3种土壤类型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 何小青许信旺方宇媛毛敏石小磊郑聚锋
- 关键词:水稻田旱地
- 湿地垦殖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12年
- 人类活动干扰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的碳循环过程,尤其是湿地的垦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显著,对此的研究也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文章综述了湿地垦殖对土壤温度、水分、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垦殖后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展望了湿地垦殖后土壤碳呼吸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以后研究垦殖对湿地土壤碳呼吸的影响提供参考。
- 毛敏许信旺付伟石小磊
- 关键词:湿地垦殖土壤呼吸CO2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