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A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CT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或)Ranson评分综合考虑,分为重症(SAP)和轻症(MAP)两组,同时根据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或)B超判断其属于胆源性AP还是非胆源性AP,进一步分析并探讨其肝功能试验结果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胆源性AP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胆源性AP,差异具显著性(P<0.01);SAP组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GGT、总胆红素(TBIL)异常的发生率虽高于MA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肝功能指标都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胆源性AP组的ALT、AST、GGT、TBIL平均秩和均显著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1),ALP平均秩和显著高于非胆源性AP组(P<0.05);SAP组的ALT、AST、ALP、GGT、TBIL平均秩和虽均高于MA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然而,SAP组的白蛋白(ALB)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MAP组,其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SAP组的ALB平均秩和显著低于MAP组(P<0.01)。重症的胆源性AP组和重症的非胆源性AP组ALT、ASTTBIL平均秩和的差异呈显著性(P<0.05),而轻症的胆源性AP和轻症的非胆源性APALT、AST、GGT平均秩和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胆源性因素导致胆管压力升高在AP肝功能损害中起主要作用。胆源性AP的肝功能损害实质上可能是胆源性疾病同时并发AP和肝功能损害,而并非AP并发肝功能损害,因此用肝功能指标异常程度来判断胆源性AP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 薛惠平卞勇沈健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轻症重症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