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淑仪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解剖学
  • 2篇动脉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大鼠
  • 2篇肿瘤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大鼠
  • 1篇第二课堂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因子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胸廓
  • 1篇胸廓内
  • 1篇有机玻璃
  • 1篇枕颈
  • 1篇枕颈区
  • 1篇中动脉
  • 1篇入路
  • 1篇软组织

机构

  • 1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2篇温淑仪
  • 5篇王金德
  • 4篇李兴国
  • 3篇李朗
  • 3篇李明
  • 2篇巴迎春
  • 2篇潘兴华
  • 2篇王廷华
  • 2篇王爱莲
  • 2篇陈绍春
  • 1篇李群
  • 1篇赵早
  • 1篇肖南平
  • 1篇彭华山
  • 1篇沈邦昆
  • 1篇孙静宜
  • 1篇张露明
  • 1篇刘承杏
  • 1篇范艳
  • 1篇赵严

传媒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8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_1区中的BDNF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观察慢性脑缺血时海马CA1区中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我们将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脑缺血30d和120d组。分别于术后30d和120d处死动物,行BDNF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大鼠海马CA1区中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显示:(1)在对照组的海马CA1区可见BDNF较强的表达;(2)在慢性脑缺血30d时,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高于缺血120d组及对照组(P<0.05)。而120d时,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1)在正常大鼠海马CA1区有BDNF表达,能维持神经元的存活;(2)慢性脑缺血时,BDNF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先升后降。
巴迎春王廷华潘兴华李明王金德李朗温淑仪
关键词:脑缺血BDNF
左卵巢动脉行程变异一例
1998年
王金德温淑仪赵毅
关键词:尸检病例报告
腹主动脉脏支多发性变异1例
1996年
腹主动脉脏支多发性变异1例李兴国,温淑仪(昆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昆明650031)昆明地区成年男性一例腹主动脉不成对和成对脏支发生多种变异,现将变异情况报告如下:1腹腔干细小,直径4毫米,自第1腰椎上缘发自腹主动脉前壁,于根部向左上方发出几乎等粗的膈下...
李兴国温淑仪
关键词:腹主动脉多发性胃十二指肠动脉膈下动脉
枕颈区软组织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为临床诊治项肌痉挛和血管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头颈标本枕颈区肌肉的附着点、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分布等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1)头夹肌止点宽(45.80±6.80)mm,头夹肌止点内缘至正中矢状面(52.83±7.87)mm;头半棘肌止点宽(42.45±7.29)mm;头上斜肌止点宽(18.32±4.18)mm,该肌止点内缘距正中矢状面(29.4±6.53)mm.(2)枕大神经与枕动脉伴行穿出斜方肌点距正中矢状面(18.18±5.55)mm,距上项线(25.15±4.64)mm.结论针拨疗法或针刀疗法在上项线与下项线之间治疗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在下项线以下治疗痉挛或颈痛的头上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和枕动脉穿出斜方肌点是枕大神经易受“卡压”而需松解的部位.
刘宗良陈绍春温淑仪刘爽李国萍李兴国
关键词:枕颈区软组织
有机玻璃单体聚合灌注法的经验交流被引量:1
1997年
有机玻璃单体聚合灌注法的经验交流温淑仪(昆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有机玻璃单体,聚合灌注,爆聚中图分类号R322在铸型标本的制作中,灌注有机玻璃单体聚合反应成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电镜对微血管的观察及解剖显微镜的照相.灌注成型后的标本...
温淑仪
关键词:爆聚解剖学标本制作
鼓室的径线测量
1988年
对我国人鼓室径线的测量,仅在个别文献中略有报道,且未详细说明测量方法及测点。本文以昆明地区出土的100侧颞骨标本为材料,运用特制的微型钢尺(将有标准刻度的钢尺切割打磨成宽1 mm、长40 mm的微型钢尺)在手术显微镜及带光源的放大镜下,对鼓室腔、鼓室盾板及鼓室盖的径线进行了直接测量,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并可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一、鼓室腔的径线:1.上下垂直径的测量方法与测点,将颞骨置于正常位置,在鼓环的边缘按挂钟的3点、6点、9点、12点的部位用红漆打上标记。
王爱莲李跃敏温淑仪
关键词:厚度径线
椎动脉上段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详细观测了30例充分暴露椎动脉上段的标本该段动脉的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及其在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表现。
王爱莲温淑仪彭华山彭华山孙静宜
关键词:解剖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凋亡因子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被引量:6
2005年
本研究通过制备SD大鼠脊髓全横断性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揭示促凋亡因子Fas和FasL在脊髓完全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互变化趋势,以探讨Fas和FasL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和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组SD大鼠脊髓灰质的前角神经元中均可观察到Fas和FasL的免疫阳性产物。与正常组比较,Fas、Fas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在术后1、3、7、14d组均升高(P<0.05),21d组则降低(P<0.05)。前角Fas、FasL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在术后1、3、7d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14、21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节段尾侧脊髓前角神经元Fas与FasL的表达经历了由增高到降低的过程,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趋势,可能参与诱导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杨晓华李明李群傅希玥黄素群温淑仪肖南平
关键词:全横断损伤凋亡因子FASFAS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部分肋间动脉起始和行径异常1例被引量:1
1996年
部分肋间动脉起始和行径异常1例李兴国,温淑仪(昆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昆明650031)我们在一例脊柱胸段明显向右侧弯的成人尸体上观察到部份肋间动脉起始、行径异常,现报导如下:①右侧最上肋间动脉自肋颈干发出后经第一肋颈前方下行,在发出第一肋间动脉后,本干...
李兴国温淑仪
关键词:肋间动脉肋间隙肋间神经胸廓内
拓展素质教育——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建立被引量:6
2007年
王金德沈邦昆温淑仪赵早赵严李朗张露明杨荣华
关键词:第二课堂解剖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