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京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终止2min时的心率恢复情况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QOL)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7例临床经冠脉造影检查而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按照运动试验终止2min时的心率恢复值(HRR2),将其分为以下两组:1HRR2≥42bpm的正常组35例;2HRR2<42bpm的异常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心率(RHR)、峰值摄氧量(peak VO2)、无氧阈(AT)、峰值通气量(peak VE)和峰值功率(peak power),以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结果。结果:HRR2正常组冠心病患者的RHR明显高于HRR2正常组患者(P<0.05);HRR2异常组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过程中的peak VO2、AT、peak power结果均显著低于HRR2正常组(P<0.01,P<0.05,P<0.05),而两组间peak VE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HRR2正常组冠心病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低于HRR2正常组,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等5个维度方面。结论:运动试验后的心率恢复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QOL有一定相关性。心率恢复异常的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水平更高,运动时的心肺储备和有氧代谢能力更差。HRR2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QOL的可靠指标。
- 赵依帆潘思京王磊
- 关键词:心率恢复冠心病心肺功能
- 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4年
-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大量人和动物病理生理研究结果支持炎性损伤-反应学说,认为AS病变始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受损和由此引起的内皮功能不良[1].我们从内皮损伤-反应角度探讨了AS发生发展的炎性机制,并从促进、抑制和双向调控AS进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相关的炎性信号通路,以期为冠心病等AS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机制参考.
- 赵依帆潘思京高真真张洪兵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炎症信号传导白细胞介素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表观遗传调控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受到多种基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关节疾病。调控关节软骨的基因的改变对骨性关节炎(OA)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OA的发病及进程也受到多种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miRNA)等。这些表观遗传机制的发现为OA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 郑洁刘焕郭海英潘思京张鹏飞
- 关键词:表观遗传骨性关节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
- 产后肥胖的运动康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5年
- 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女性注重身材苗条,对肥胖问题尤为关注。怀孕、生产是大多数女性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时孕产期肥胖亦是无法避免的状况,而产后肥胖将对女性的终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罹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骨关节炎和一些癌症的风险。该文旨在通过对运动介入产后肥胖的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探讨各种相关运动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对产后肥胖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黄莹潘思京陈文郭海英
- 关键词:产后肥胖康复
- 艾灸结合抗阻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目的:比较艾灸结合抗阻运动与单纯抗阻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A组)、抗阻运动组(B组)和艾灸结合抗阻运动组(C组),每组各30...
- 潘思京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抗阻运动艾灸骨密度生活质量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式的单次步行训练对中老年男性收缩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强度和时间的步行训练对中老年男性24h内收缩压的效应。方法:实验选取40例血压正常或者轻中度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在研究开始时进行1d的血压监测,记录受试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以进行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组)。受试者在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其峰值摄氧量VO2peak之后,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进行运动量为30min 45%VO2peak(3045组)、30min 65%VO2peak(3065组)、60min 45%VO2peak(6045组)的单次步行训练,每两次步行训练之间间隔3—5d。每次干预后,分别记录每组受试者在运动前、运动结束时、运动结束后1h、4h、12h和24h的收缩压。结果:与运动前相比,3045组患者收缩压在运动后、运动结束后1h均明显下降(P<0.05),在运动结束后4h降低程度最显著(P<0.01),在运动结束后12h时仍有降低,但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3065组和6045组患者收缩压在运动后1h时显著下降(P<0.05),在运动后4h时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患者24h内血压波动无明显变化,所有干预组在运动后24h时收缩压均回到原有水平。结论:相对于30min 65%VO2peak、60min 45%VO2peak的运动量来说,30min 45%VO2peak的单次步行训练降压时效更长,接近12h。因此,对于血压正常或轻中度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来说,一天两次30min 45%VO2peak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维持急性运动的降压效应。
- 潘思京潘化平赵依帆曹震宇王磊
- 关键词:收缩压中老年男性
- 脂肪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内源性活性多肽。近年来发现,瘦素、脂联素、内脂素及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可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骨关节炎性反应过程;也可独立地或与一些炎性因子协同作用,通过MMPs等软骨基质降解酶加速骨关节炎后期软骨退变过程。
- 郑洁郭海英潘思京张鹏飞
- 关键词:脂肪细胞因子骨性关节炎瘦素脂联素抵抗素
- BOSU球与平板练习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疗效的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BOSU球和平板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病程>6个月)随机分为BOSU球组(n=20)和平板组(n=20),分别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BOSU球和平板练习。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30 s坐站试验(CS-30)、坐位体前屈(SR)、6 min步行试验(6MW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定均较运动前改善(P<0.05),BOSU球组BBS及MBI评分较平板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 BOSU球运动能更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潘思京赵依帆曹震宇季鹏王磊
- 关键词:脑卒中平板运动下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下肢运动训练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平板及踏车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Tc PO2)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最适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将8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平板运动组(27例)及踏车运动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12周平板运动及踏车运动,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小腿经皮氧分压、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WIQ)评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基线、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评估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运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各项评估较治疗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各项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板运动组与踏车运动组相比,两组间经皮氧分压基线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板运动组6min步行距离优于踏车运动组(P<0.05),而在行走受损问卷评估中踏车运动组表现出更好的爬梯能力,但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下肢运动能够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微循环情况,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平板及踏车运动有着相似受益程度,对于不能安全行走及运动耐力较低的患者而言,踏车运动可能更为适合。
- 高真真潘思京季鹏王磊
- 关键词:平板运动踏车运动外周动脉疾病经皮氧分压
-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PO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正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 郑洁郭海英潘思京张鹏飞
- 关键词:骨质疏松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