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欢 作品数:32 被引量:294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体育促进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以社会融入理论为基础,通过质性访谈法深入了解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和体育参与情况,旨在呈现这一女性群体主体经验的同时,从体育视角为她们的社会融入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新生代女性农民工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可从"空间""网络""身份"和"形象"4个维度消解城市空间的隔离,拓展城市社交网络,构建积极的身份认同,改写群体刻板印象,进而在社会和文化心理两个层面推动自身的城市社会融入进程。 唐芝 熊欢关键词:体育社会学 体育活动 社会融入 我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目标选择的思考 被引量:17 2016年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升,以及体育改革内在动力的需求,女性大众体育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伴随着出现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体育活动空间被挤压与碎片化、体育项目选择局限、女性体育组织缺失、女性大众体育文化边缘化以及在公共、商业与社会三大领域不平衡发展等现实问题。在结合社会性别理论、体育系统发展理论,以及社会变迁理论视角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目标的选择进行思考。从女性全面发展观看,发展目标要体现女性身体实践与赋权的功能,同时满足女性社会交往和文化诉求,促进女性集体凝聚力和话语权的增长。从体育协同发展观来看,在确立女性大众体育"强生育人"发展观的同时,继续发扬女性大众体育生活化、普及化的特点与人文关怀精神,加强科学化、组织化和法制化的建设。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看,要保证女性大众体育在社会生活"三域"中的均衡发展,体现维护社会平等、健康、稳定、和谐、进步的核心价值。 熊欢关键词:社会体育 女性主义 体育发展 农村妇女健康促进的体育行动与策略——基于广东省清远市J村妇女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11 2021年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实中农村妇女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其体育参与也面临层层障碍。为消除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的困境,探索体育促进农村妇女健康的行动策略,以女性主义身体理论为指导,以广场健身舞为干预手段,对广东省清远市J村妇女进行健康促进的体育行动研究。发现:体育不仅能使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更能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自我认同的加强、社会支持的增多。认为:体育的健康行动策略需从“自我关注的提升”“自由的获得”“身体的掌控”“网络的构建”等4个方面进行规划,使农村妇女运动的主体性得以释放与满足,实现农村妇女的全面健康。 林金玉 熊欢关键词:农村妇女 身体 赋权 全面二孩背景下二孩母亲体育活动的动机和限制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平行混合方法,探索在我国全面二孩背景下,有二孩幼童的母亲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共有106位符合条件的二孩母亲参加了量化统计部分的调查,从中随机抽取了33位完成了质性研究的部分。定量数据结果显示:1)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近60%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处于正常水平,提及最多的体育活动方式是步行(走路、散步)(68%),其次是瑜伽、健身操等有氧运动(19%),根据自身描述的体育活动程度和其自身BMI值之间没有明显关联; 2)从KPAS量表统计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时间限制、母职需求、经济因素、精力和体力不够、运动动机和兴趣不足、缺乏运动技能。定性数据结果显示:1)二孩母亲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包括促进健康、保持精神状态、减肥塑身; 2)限制性因素包括缺乏时间、体力与精力,缺乏运动技巧与健身习惯、缺乏家庭成员支持、在意自身形象; 3)克服限制性因素采取的办法有利用碎片时间、寻求支持、充分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4)一孩母亲和二孩母亲在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动机和所受到的限制性因素大致相同,但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因此选择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认为:1)大部分二孩母亲的日常体育活动水平偏低,很难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二孩母亲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强度和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3)隐形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了二孩母亲体育活动参与水平; 4)生育二孩前后参加体育活动动机和限制性因素在方式和程度上存在差异。 闫静 王焕 王焕关键词:动机 体育、运动场与国家表征——英国国家体育场的政治学诠释 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充分认识体育场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承载的国家意识,文章借鉴了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的路径和符号互动论视角,分析了英国各地区体育赛事、"国家"体育场以及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突出了体育场作为城市景观的政治作用和国家表征,诠释了英国不同民族地区体育运动场折射出的国家认同与政治关系,体现了运动场政治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Alan Bairner 熊欢关键词:国家体育场 国家认同 政治学 反思、批判与重构——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在国际体育人文社会学已经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社会理论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及其所反映出的国际体育理论发展动向,本文通过文献法梳理了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形成、演变以及发展过程,讨论了其对体育学科发... 熊欢关键词:女性主义 体育理论 社会性别 演进 文献传递 体育运动中性骚扰的界定、表现形式及类型 被引量:3 2015年 性骚扰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体育运动领域中性骚扰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知与重视。通过文献资料法,就目前国外研究对体育运动中性骚扰的界定与范畴、现状与影响、危害及防范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并在生理决定论、体育运动的文化特质、组织权力关系理论、女性主义视野以及道德本体论5个框架下讨论了体育运动场域内性骚扰产生的特定因素及理论认知;同时,在介绍国外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受害个体应对性骚扰的方式和防止性骚扰的途径。认为体育领域中性骚扰的实质是一种体育运动的性别等级制与权力关系的折射,要防止性骚扰在体育运动中的发生,既需要法规制度上健全完善,也需要道德和舆论的监督,更需要破除体育运动中的权力和等级文化。有必要将国外体育运动性骚扰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引介,以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 熊欢 王永顺关键词:性骚扰 体育运动 女性运动员 体育暴力 性别权力 新时期我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017年 女性大众体育发展水平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证调查,总结、归纳了现阶段我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的人口特征、参与行为和心理特征、体育设施与服务以及文化特征,揭示了当前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供需矛盾、社会力量的崛起与支持系统缺乏的矛盾、资源结构发展不均衡、文化支持系统薄弱等问题,并从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的培养、文化桎梏的破除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 熊欢关键词:女性 大众体育 社会力量 体育文化 从社会身体到物质身体的回归--西方体育社会学身体文化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15 2021年 梳理了近年来西方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身体文化研究的新趋向--物质身体文化研究(Physical Cultural Studies)的理论背景、研究范式、学术影响与争议,提出了它对我国体育研究的启示,即回归运动身体的物质性,从体育的经验性、具身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去考察身体运动方式,及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权力;物质身体文化研究"赋能"身体而不是"改造"身体的研究定位也可以帮助体育研究者突破仅从技术层面来研究身体和运动的狭隘视角,为体育学经验的"输出"和运动知识的"反哺"(母学科)提供条件。 熊欢关键词:身体 文化批判理论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女性休闲体育的兴起 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论证认为城市化解放了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并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体育制度与性别秩序的变革是女性休闲体育兴起的两大基石。具体来看,城市化为女性休闲体育创造了政策、价值观念、制度和空间要素,这些要素在互动中形成了对女性体育休闲发展的综合推动力,并使它朝着自发性、多样性、多元化、商业化、(自愿)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其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政策、制度、文化、社会性的局限。要打破这种局限,需要建立网络支持体系。 熊欢关键词:体育社会学 女性 休闲体育 中国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