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书同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支架植入
  • 3篇植入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动图
  • 2篇血管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腔内
  • 2篇缺损
  • 2篇经胸超声
  • 2篇经胸超声心动...

机构

  • 9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王书同
  • 7篇罗建平
  • 7篇刘英
  • 7篇刘惠亮
  • 5篇马东星
  • 5篇荆丽敏
  • 4篇邓平
  • 2篇杨胜利
  • 2篇梁海清
  • 2篇李红
  • 1篇任秀昀
  • 1篇曾镕
  • 1篇孟荣英
  • 1篇张鸿祺
  • 1篇曾熔
  • 1篇荆力敏
  • 1篇韩玮
  • 1篇魏玉杰
  • 1篇朱雄伟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首届中国先天...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总结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脉夹层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5)岁。经多排 CT 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侧股动脉,植入腔内血管带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植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 X 线平片与多排螺旋 CT 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均无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杨胜利刘惠亮黄连军罗建平刘英荆丽敏梁海清王书同邓平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梗死后新出现的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含血管重建事件: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复合终点1、复合终点2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单项终点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杨胜利刘惠亮罗建平刘英韩玮马东星荆丽敏魏玉杰王书同孟荣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
2003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股静脉用Amplatzer封堵器及其推送系统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为6例巨大房间隔缺损(26-32mm,平均29.17mm)行房缺封堵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肝素和阿司匹林。结果:全部病例一次封堵成功。一例术中出现房性早搏,术后24h自行消失。术后即刻及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无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惠亮罗建平刘英马东星荆丽敏李红王书同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X线透视房间隔缺损封堵AMPLATZER封堵器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 X 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股静脉用 Amplatzer 封堵器及其推送系统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 X 线透视下,为6例巨大房间隔缺损(26~32 mm,平均29 mm...
刘惠亮罗建平刘英马东星荆丽敏李红王书同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策略。方法 76例ST段抬高和(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2例,女2,4例;年龄43~82(61.5±13.6)岁。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急诊冠脉造影和急诊PCI。结果 76例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73例(96.1%),TIMI血流2级1例,失败2例。74支mA共植入支架97枚,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和>12 h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结论 急诊PCI不仅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而且能消除狭窄,减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故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PCI为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措施,尤其对高龄患者、有溶栓禁忌征者及有心原性休克的患者。
刘惠亮罗建平刘英马东星荆丽敏王书同梁海清邓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溶栓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
2003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1999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1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男 2 9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6 3± 12 )岁 ;其中慢性冠状动脉闭塞小于 3个月者 2 7例 ,大于 3个月者 14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 2 1例 ,2支病变 13例 ,3支病变 8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17支 ,回旋支 8支 ,右冠状动脉 16支。对完全病变在导引钢丝通过后先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4 1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38例 ,成功率为 92 % ;其中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失败 1例 ,且均为闭塞大于 3个月的病例 ;失败原因为导引钢丝或球囊不能通过病变部位。扩张成功的 38例病变置入支架 35例 ,置入率 92 % ,置入支架的指征主要为PTCA后夹层瘤形成或有残余狭窄大于 5 0 %且闭塞病变较短者。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而冠脉内支架的置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但血管闭塞时间越长 ,PCI成功率越低。对于大于 3个月者术前应进行慎重选择。
马东星刘惠亮罗建平刘英王书同
关键词:闭塞病变慢性完全闭塞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2003年
已有大量临床实验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国内相关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比研究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罗建平刘惠亮刘英荆力敏王书同邓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疗效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
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的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狭窄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施行的696例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血管狭窄24例(3.4%),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及血管造影或CT血管重建证实,CDFI的诊断敏感度为100%;有临床症状者行介入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未发生与血管狭窄相关的死亡。结论CDFI是监测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应该根据血管狭窄发生类型、诊断时间、全身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损害程度来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部分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
任秀昀朱雄伟陈新国刘煜张伟曾镕王书同
关键词:肝移植血管狭窄超声诊断介入治疗
经椎基底-后交通动脉途径栓塞难治性CCF1例
2005年
曾熔张鸿祺鲁小忠梁海青邓平王书同嵇辉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放射学介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