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临床症状、血肿量、血肿位置、血肿形态、有无破入脑室、术者的经验和条件等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本组306例患者中,大骨瓣开颅显微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或浮动骨瓣减压67例,死亡15例;小骨窗开颅128例,死亡3例;钻颅血肿穿刺置管82例,术后5例再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从左右方向加置一引流管,死亡9例.单纯脑室+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9例;小脑出血采用骨窗减压清除血肿20例,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按个性化原则选择术式,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刘少波 熊志伟 李鑫 张彭 王凡 谢志敏 谷万春 刘玉明 陈亚军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王凡 李鑫 刘少波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DSA或MRI检查显示上矢状窦显影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其中35例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疗效满意,5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充分的术前综合性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和重要脑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刘少波 王凡 张彭 熊志伟 王志勇关键词:脑膜瘤 上矢状窦 显微外科 生存率 经改良外侧裂-岛叶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改良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于外侧裂后支处进行分离,对于颅压高、侧裂不易分离病例,结合中央后回下部皮质切口进入,经岛叶长回近岛环状沟处进入血肿腔,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骨窗开颅12例,骨瓣开颅14例。术后24h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者23例,80%~90%者2例,〈70%者1例。术后随访6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1例;V级:1例。结论经改良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李鑫 王凡 刘少波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镜下全切除34例,达80.95%,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安全可行,该入路手术损伤小,术野开阔,可在直视下保护好深静脉,及时处理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王凡 刘少波 谢志敏 谷万春 李鑫关键词:POPPEN入路 肿瘤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 精准调控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术术中、术后全程采用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核-丘脑区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精准调控血肿引流组(试验组)和常规血肿引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长、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术后72 h内血肿再扩大情况,术后第5天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区及半暗带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的差异;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侧别、脑实质内血肿量及Graeb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长分别为(108.8±9.1)min、(92.0±5.6)min,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分别为(18.1±2.2)ml、(25.1±2.8)ml,术后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72.5±22.2)分、(61.5±23.9)分,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血肿增大的患者分别为0、5例(P=0.065).术后第5天PWI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肿区、半暗带区的CBF、CBV值均增加,MTT、TTP值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置管引流手术全程采取精准调控血肿引流模式,虽然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加有利于血肿的引流、改善血肿及其周边区域的血流灌注及患者的预后. 李鑫 程名 陈姬如 王凡 刘玉明 袁宁关键词:引流术 颅内压 灌注成像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选取42例于我院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患者定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严格地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术后将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显示为95.24%,对照组为38.1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2.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显微镜,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效果更为显著,该手术方法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而且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王凡 李鑫 刘少波关键词: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大腺瘤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3例 2010年 目的评估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人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人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ADL1—3级33例(52.4%),ADL4级16例(25.4%),ADL5级6例(9.5%),死亡8例(12.7%),其中随访期内死亡2例。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王凡 刘少波 谢志敏 谷万春关键词:丘脑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围手术期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资料。发病24 h内行血肿腔钻孔置管引流,同侧侧脑室植入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导管并指导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计算术后24 h内及拔管前血肿清除率,统计手术时间、颅内压值变化及甘露醇使用病例数。术后6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预后。结果术后24内血肿清除率平均61.87%。拔管时血肿清除率:>80%(40例),60%~80%(6例),无血肿再扩大病例。手术操作平均33 min。初始颅内压值:<20 mm Hg(6例),≥20~30 mm Hg(32例),>30 mm Hg(8例)。术后颅内压值持续<20 mm Hg(41例),≥20 mm Hg(5例),使用甘露醇(5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有利于精确调控术中血肿抽吸及指导术后治疗,可改善预后。符合目前精准化治疗原则。 李鑫 黄红星 刘少波 王凡 谢志敏 谷万春关键词:颅内压监测 引流术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深部脑脓肿 被引量:2 2004年 王凡 常义 马骏 黄庆玖关键词:手术治疗 CT定位 抽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