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方

作品数:89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9篇显像
  • 33篇肿瘤
  • 26篇PET/C
  • 26篇PET/CT
  • 21篇脱氧
  • 21篇脱氧葡萄糖
  • 17篇发射型计算机
  • 17篇18F-FD...
  • 16篇放射性
  • 13篇淋巴
  • 13篇核素
  • 13篇放射性核素
  • 11篇PET/CT...
  • 10篇细胞
  • 10篇腺癌
  • 10篇淋巴结
  • 8篇正电子
  • 8篇正电子发射
  • 8篇体层摄影
  • 7篇肽核酸

机构

  • 8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89篇王建方
  • 86篇赵新明
  • 79篇张敬勉
  • 61篇张召奇
  • 56篇王颖晨
  • 49篇李德志
  • 47篇孙莉
  • 45篇戴春暖
  • 29篇江志华
  • 13篇赵秀娟
  • 9篇戴萌
  • 7篇刘亚丽
  • 7篇魏兰秀
  • 7篇王娜
  • 5篇徐芳
  • 4篇任秀春
  • 3篇韩静雅
  • 3篇王婷婷
  • 3篇刘俊峰
  • 2篇何洋

传媒

  • 15篇中华核医学杂...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6篇第四届中国肿...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中华核医学与...
  • 4篇第八届中国肿...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首届全国分子...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7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09
  • 18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与符合线路和异机CT图像融合对肿瘤诊断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评价 F-FDG PET/CT 与符合线路和异机多层螺旋 CT 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中作用。材料与方法对26例可疑肿瘤患者,男15例,女11例,随机同一天先后进行F-FDG PET/CT 扫描和全身F-FDG 符合...
赵新明张敬勉王建方王颖晨李德志张召奇戴春暖孙莉江志华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影像分析
张召奇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王颖晨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8F-FDG后60 min及120 min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于患者饮水使胃适度充盈后进行。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分别从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外转移3个方面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分别测量胃癌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评价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的价值。所有患者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复发的准确性96.4%(53/55)高于CT(8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2.0%)、准确性(96.4%)、阴性预测值(93.8%)均高于CT(60.0%、81.8%、75.0%),诊断淋巴结外转移的灵敏度(81.8%)、准确性(90.9%)均高于CT(45.5%、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显像使34.5%(19/55)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21.8%(12/55)的患者治疗方案改变。(3)胃癌复发患者及吻合口炎症患者△SUVmax%分别为(22.8±9.8)%、(8.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探测胃癌复发、转移,将成为胃癌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且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合理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的鉴别。
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赵秀娟
关键词:肿瘤复发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18F-FDG PET/CT显像对妇科肿瘤复发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复发转移的妇科肿瘤患者47例行18F-FDG PET/ CT显像,对PET、CT及PET/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李德志戴春暖孙莉江志华
关键词:妇科肿瘤复发脱氧葡萄糖
文献传递
核素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的特点及联合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近7个月全身骨显像中发现的胸骨单发浓聚灶42例,并行胸骨局部CT检查。按核素浓聚灶位置、形状及CT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患者中有骨转移瘤37例(占88.1%),退行性变3例,手术创伤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胸骨体多见(28处),其次是胸骨柄(16处)和诸切迹(5处),形状以团块状为主。结论核素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联合CT有助于对胸骨病变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李德志赵新明张敬勉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层摄影术胸骨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异机螺旋CT融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复发转移的价值
目的: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异机螺旋CT 融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或放化疗后疑复发转移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46~76岁,平均61.20±10....
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李德志戴春暖孙莉王颖晨张召奇江志华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文献传递
CT与全身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单发骨转移瘤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诊断在单发骨转移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2例全身骨显像表现为单发异常核素分布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骨病变部位CT扫描。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分别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02例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53例为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CT与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灵敏度分别为90.57%(48/53)、86.79%(46/53)、100%(53/53);特异度分别为61.22%(30/49)、97.96%(48/49)、91.84%(45/49);准确率分别为76.47%(78/102)、92.16%(94/102)、96.08%(98/10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64%(48/67)、97.87%(46/47)、92.98%(53/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30/35)、87.27%(48/55)、100%(45/45)。CT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CT(P<0.05)。结论 CT有助于区分全身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全身骨显像与CT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王建方赵新明张敬勉王颖晨张召奇李德志孙莉戴春暖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显像
99Tcm标记c-erbB-1mRNA反义肽核酸及卵巢癌荷瘤裸鼠基因显像的研究
王娜刘亚丽戴春暖赵新明任秀春张敬勉王建方张召奇赵秀娟戴萌
肿瘤病人行^(18)F-FDG PET显像检查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
2008年
戴春暖赵新明张敬勉王建方李德志孙莉江志华王颖晨张召奇
关键词:肿瘤脱氧葡萄糖护理PET检查
^(32)P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32P治疗血管瘤的价值。方法用32P溶液制备敷贴器对草莓状血管瘤行敷贴治疗,每个疗程病变吸收剂量为7~10 Gy,重复治疗时需间隔1.5个月以上;对海绵状血管瘤则按7~10μCi/cm2或11~16μCi/cm3计算32P胶体投药量,并加入地塞米松适量进行腔内注射,重复治疗间隔需2~3个月;混合性血管瘤则联合应用上述2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92例草莓状血管瘤患者痊愈率81%,2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痊愈率60%,54例混合性血管瘤患者痊愈率73%3。2P敷贴及腔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总有效率为95%。结论32P治疗血管瘤疗效较好,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严格掌握32P投药量。
王建方赵新明戴春暖孙莉张敬勉张力双
关键词: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32P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