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3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豚鼠胰腺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1
- 1989年
- 作者利用自制的5-羟色胺(5-HT)抗血清,成功地对豚鼠胰腺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应用PAP-GDN和PAP染色技术,观察到在豚鼠胰腺的内、外分泌部均有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在胰腺内分泌部(胰岛)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多样,大小不等。在外分泌部,5-HT免疫反应细胞呈单个分散或聚集分布,主要位于腺上皮或导管上皮之间,或位于腺泡之间或导管旁的结缔组织之中。作者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 张远强黄荫乔王文超苏慧慈
- 关键词:胰腺5-羟色胺免疫组织化学
- 豚鼠胰腺生长抑素和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 1989年
- 作者利用石蜡组织切片的HRP-SPA-GDN和HRP-SPA染色技术,对豚鼠胰腺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和高血糖素(glucagon,Gluc)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SOM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的中央和周边部,而Gluc细胞则主要位于胰岛的周边部,胰岛内SOM免疫反应细胞形态各异,多数细胞伸出较长的细胞突起,而Gluc免疫反应细胞则形态均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在胰外分泌部有散在分布的SOM阳性细胞,位于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间,或结缔组织中。在外分泌部木见到Gluc阳性细胞。
- 张远强王文超黄荫乔苏慧慈
- 关键词:胰腺生长抑素高血糖素免疫组化
- 5-HT对大鼠小肠腺细胞DNA辐射防护的定量细胞化学研究
- 1991年
- 作者用DNA原位定量的方法,研究了5-羟色胺(5-HT)对受^(60)Coγ线8Gy全身照射后第2日人鼠小肠腺细胞DNA的辐射防护作用。发现,照射前给5—HT防护组小肠腺细胞DN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又非常显著地高于单纯照射组(P<0.01).正常小肠腺DNA直方图是二倍体(2c)直方图,峰值位于2c处.5—HT防护组小肠腺细胞DNA直方图的峰值左移到靠近一倍体(1c)处,但仍保留约20%的2c~3c的小肠腺细胞。单纯照射组DNA直方图的峰值也左移到靠近1c处.却完全缺乏2c以上的小肠腺细胞。以上结果提示,5—HT对小肠腺细胞DNA有辐射防护作用。
- 王文超黄威权李维民
- 关键词:DNA辐射防护细胞化学
- 肠腔内5-羟色胺的吸收过程被引量:1
- 1990年
- 作者将~3H-5—羟色胺(~3H-5-HT)注射到9只大鼠小肠腔内,用放射化学和放射自显影法,研究了肠腔内~3H-5-HT的吸收过程。结果表明,注射到肠腔内的~3H-5-HT很快被吸收,其吸收的峰值位于注射后1h。被吸收的~3H-5-HT有的可能进入血循环,有的则特异性地分布到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和一些肠上皮细胞上,这些究竟是5HT能神经和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还是具有5—HT特异结合位置的神经和肠上皮细胞有待进一步研究。
- 黄威权李维民王文超
- 关键词:放射自显影5-羟色胺肠吸收
- 消化系统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 1998年
- 本项目属生物医学领域,含特异性抗体制备、新方法的建立及消化系统含生物活性物质细胞的基础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成功制备了9种特异性抗体及抗独特型抗体其中除生长抑素(SS)抗体国内已有报道外,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神经肽Y(NPY)抗体和5-HT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为国内首次报道。5-HT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肌源性运动神经诱向因子(MNTF)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为国际首次报道。
- 黄威权张远强司玉灿苏慧慈王文超
- 关键词:生物活性物质抗独特型抗体视网膜节细胞特异性抗体
- 用纸模的免疫金银法鉴定自制5-HT抗体的性质
- 1990年
- 本文用纸模的免疫金银法鉴定了自制5-HT抗体的性质。抗体的工作稀释度与其能显示的最小抗原量呈线性关系,1:10000稀释度的抗体能显示22.50ng的5-HT。该抗体能被过量的HSA-5-HT完全吸收,但不被过量的组织胺和色氨酸所吸收。以上结果表明表明,该抗体在免疫组化反应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黄威权王文学司玉灿王文超
- 关键词:血清素抗体免疫金银法
- 大鼠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65
- 1985年
-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在固有层内,于突起附近有嗜银颗粒和突起相延续。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到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因此我们认为,嗜银、亲银细胞兼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3.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和突起都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分泌细胞。
- 黄威权黄荫乔王文超杜玉凤
- 关键词:大鼠小肠
- 胃肠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 1987年
- 本文用石蜡切片的免疫金银法对人和豚鼠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有的5-HT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基底部的突起穿过基膜进入固有层,在固有层内突起的末端有成团的5-HT阳性物质。多数细胞的5-HT阳性物质可到达腺腔面和肠腔面,有时在腺腔内可见到5-HT阳性物质。说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可通过内分泌、外分泌方式释放5-HT。
- 黄威权司玉灿王文超
- 关键词:HT阳性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形态学观察胃肠
- 豚鼠胃肠5-羟色胺能神经的分布被引量:11
- 1989年
- 本文用免疫金银法对豚鼠胃肠5-HT 能神经的分布进行了观察。5-HT 能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在固有层内有时能见到5-HT 能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同时发现5-HT 能神经纤维延伸到5-HT 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基底部,并与内分泌细胞相接触。
- 黄威权王文超司玉灿
- 关键词:血清素胃肠道
- ^(60)/钴γ线800拉德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变化
- 1986年
- 本文观察到^(60)/钴γ线800拉德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亲银细胞和嗜银细胞同其它上皮细胞具有相似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其中,十二指肠亲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数目,照后第2~3天比对照组显著减少(t>0.01),照后第5天显著增加(t>0.01)。肠腺的内分泌细胞损失较绒毛的少,恢复较绒毛的快。空、迴肠的变化和十二指肠相平行,但不如十二指肠明显,提示十二指肠内分泌细胞对辐射比空、迴肠更为敏感。
- 王文超黄威权黄荫乔杜玉凤李伯瑜李维民
- 关键词:肠腺内分泌细胞嗜银细胞全身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