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林生

作品数:32 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专利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油藏
  • 7篇压裂
  • 6篇盆地
  • 6篇准噶尔盆地
  • 5篇井网
  • 4篇油藏开发
  • 4篇油田
  • 4篇水平井
  • 4篇平井
  • 4篇砾岩
  • 4篇饱和度
  • 4篇测井
  • 3篇单井
  • 3篇地质
  • 3篇砂体
  • 3篇砾岩油藏
  • 3篇井距
  • 3篇孔隙
  • 3篇含油
  • 3篇反演

机构

  • 3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石油技术有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2篇王林生
  • 15篇覃建华
  • 14篇张景
  • 12篇王英伟
  • 10篇朱键
  • 9篇范希彬
  • 9篇董岩
  • 6篇尚建林
  • 6篇蒋庆平
  • 6篇王小军
  • 6篇李国欣
  • 5篇叶义平
  • 4篇伍顺伟
  • 4篇张代燕
  • 4篇李晓山
  • 4篇石善志
  • 4篇高阳
  • 3篇王硕
  • 3篇王智忠
  • 3篇李建民

传媒

  • 5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测井技术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4篇2024
  • 1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百口泉油田百34井区薄砂体被引量:9
2009年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百34井区克拉玛依组砂体预测为例,探讨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开发早期薄砂体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地质统计学反演作为将地质统计学与传统反演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反演方法,提高了反演的纵向分辨率,同时可以实现多种测井参数的反演,进行储集层多参数综合描述,减少了单一参数预测的风险,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尚建林李太辉霍新勇王林生杨建军
关键词:百口泉油田薄砂体地质统计电阻率反演储集层预测
一种油藏立体井网开发参数的多元协同优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立体井网开发参数的多元协同优化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全周期立体开发与评价模型,其中,全周期立体开发与评价模型以井网开发参数为输入参数,以目标参数为输出参数;对全周期立体开发与评价模型使用...
王林生鲜成钢李国欣王小军覃建华张景蒋庆平范希彬朱键王英伟董岩
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沉积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百口泉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3种亚相和6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前三角洲泥。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平原沉积;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晚期,湖平面继续下降,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邱安南王林生高炎王智忠郭守波吴爱成范君程文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低饱和度油藏微观赋存状态及高含量胶质和沥青质成因
2023年
低饱和度油藏中存在明显可动水,明确低饱和度油藏的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低饱和度油藏特征的关键。利用原油性质、荧光薄片、铸体薄片及试油试采资料等对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的微观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玛西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为轻质原油,原油组分主要有油质和胶质—沥青质两种类型,而三叠系百口泉组原油组分主要为油质组分,八道湾组一段原油组分具有“高含量胶质—沥青质、低含量油质”的特征。2)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结构较差,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和微裂缝,其中原生粒间孔为大孔,次生粒内溶孔为小孔,原生粒间孔对于储集物性的贡献占主导地位。3)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储层中原生粒间孔富含油质,发育微裂隙的粒内溶孔也富含油质,而次生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富含胶质和沥青质。4)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经历了早期充注、晚期调整的过程,早期充注在大孔中的油质组分由于分子链小而逸散,而大分子链的胶质和沥青质在小孔的粒内溶孔和晶间孔中富集,形成了高含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结论认为:高含量胶质和沥青质加剧了砂砾岩储层的非均质性,为八道湾组一段的油藏成藏调整提供了侧向封堵条件,被胶质和沥青质影响的小孔中存在共存水,随着油藏的开发,大孔中的轻质油和小孔中的共存水一起被开采出来,表现出油水同出的生产特征。
王林生赵晓东刘文锋谢宗瑞吴新豫王燕娥郭达发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基于扩展弹性阻抗反演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定量预测技术--以玛湖凹陷达13井区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扇三角洲沉积环境下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内部结构复杂、物性变化大、油藏空间展布复杂多变,需要定量地描述油藏空间展布、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变化规律。但是,前期的研究证实,常规的地震属性分析和叠前/叠后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此,采用扩展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来进行致密砂砾岩储层定量预测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测井岩石物理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多井目的层段地质参数与扩展弹性阻抗随Chi投影角变化的相关性特征,确定最优的Chi投影角,应用已钻井数据,进行交会分析。采用AVO属性分析、叠前地震同步反演与随机反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分辨率的声阻抗反演和梯度阻抗反演。根据最优化的Chi投影角,估算待预测的储层参数所对应的扩展弹性阻抗属性体。将储层参数与扩展弹性阻抗属性体进行交会分析,按照神经网络岩相聚类分析结果,分类拟合关系表达式,计算储层参数,并进行误差校正。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扩展弹性阻抗反演技术,能够有效地定量描述储层的物性、含油性等关键地质参数,有助于提高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成功率,值得大量尝试和推广应用。
王林生艾建华伍顺伟张景户海胜朱越
关键词:AVO反演孔隙度含水饱和度
一种致密储层压注驱采一体化储层改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储层“压‑注‑驱‑采”一体化储层改造方法。该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通过对构造应力场测量和天然裂缝发育预测进行压驱油藏模拟,再通过对压驱注采井网优化、压驱工艺设计等过程,利用压裂后...
王林生石善志田刚李建民于会永李家燕潘玉婷陈禹欣陈昂
一种规模和形态协同优化的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模和形态协同优化的压裂优化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层的目标数据,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构建三维应力场模型;根据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三维应力场模型进行单井压裂模拟并得到模拟结果和最终预测产量M;每次...
李国欣王林生王小军覃建华张景蒋庆平范希彬王英伟朱键董岩
砾岩储层分段分簇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砾岩储层分段分簇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属于石油天然气增产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水平井机械比能、水平井地质参数信息和水平井工程参数信息;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对水平井在深度上的数据点进行多维数据分类...
吕振虎王林生张羽鹏石善志董景峰王维和孔明炜刘进军陈小璐吴虎程福山
湿地沉积模式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湿地是陆地和水域(湖泊、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类重要的沉积相。从沉积学的角度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厘定和分类,将湿地分为两类,即沼泽湿地(或称沼泽)和湿原湿地(或称湿原),前者沉积为煤,后者沉积为富含植物化石的泥岩。很多研究者把暗色泥岩都归为水下还原环境(湖泊)沉积,当作潜在的生油岩,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一些暗色泥岩可能是湿原沉积,不能形成生油岩。因此,掌握湿地的沉积模式和识别特征,正确区分湿原与湖泊沉积,对盆地生油潜力评价及湖盆演化历史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金振奎杨有星尚建林王林生
关键词:湿地沼泽
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特征与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玛湖砾岩油藏油气资源丰富,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形成的“大井丛、多层系、小井距、长井段、交错式、密切割、拉链式、工厂化”系列开发技术,已实现了百万吨级以上的年生产能力。但在实施小井距水平井、水平井体积压裂立体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裂井间窜扰现象,较大程度影响了钻/完井工程作业及稳定生产。为此,以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开展了压裂窜扰机制研究及主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的连通方式及窜扰特征,将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分为天然软弱结构发育导致的压裂窜扰、压裂缝沟通导致的窜扰和压裂扰动压力/应力扰动区连通诱发的邻井干扰3种类型。②水平井井距是影响水平井压裂井间窜扰以及井间窜扰程度的关键因素。当水平井井距小于300m时,研究区井间压裂窜扰发生几率大幅增大。综合考虑压裂窜扰对油藏开采的积极作用以及压裂窜扰对钻/完井工程作业、采油作业的不利影响,合理优化设计水平井井距,对砾岩油藏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王林生梁利喜覃建华张景魏晓琛丁乙
关键词:砾岩水平井压裂井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