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LAVH巨大子宫切除联合GnRH-a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治疗是否有利于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LAVH)切除巨大子宫,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巨大子宫(子宫体积≥12孕周)病例75例,均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分为观察组36例(手术联合GnRH-a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手术)。比较观察组GnRH-a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浓度和子宫体积大小变化;比较二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GnRH-a治疗后可缩减巨大子宫体积,改善贫血,控制症状;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巨大子宫病例,术前GnRH-a治疗可缩减子宫体积,减少血供,控制临床症状,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常蕊王楠高燕云
- 关键词:GNRH-A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巨大子宫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5
- 2017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agonist,GnRH-a)预防肌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根据术后是否采用GnRH-a治疗(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 mg/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皮下注射,1次/28 d,术后治疗3~6个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子宫体积变化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子宫肌瘤病例82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49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体积在术后6个月[(64.1±19.6)cm^3 vs(80.3±27.2)cm^3]、12个月[(59.0±23.7)cm^3 vs(83.7±28.8)cm^3]、18个月[(62.9±24.3)cm^3 vs(88.2±32.3)cm^3]和24个月[(66.7±27.1)cm^3 vs(95.6±34.9)cm^3]比较,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术后18个月有2例(6.1%)、24个月有3例(9.1%)复发,对照组18个月有11例(22.4%)、24个月有15例(30.6%)复发,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GnRH-a治疗,可在24个月内缩小子宫体积,降低复发率。
- 边立华王楠范文生叶明侠王敏孟元光
- 关键词:子宫肌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亲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64例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本研究分析亲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对2008年4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亲缘PBHSCT的AML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和累积复发率(relapse rate,RR),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LFS分别为61.9%%及52%,累积复发率为39.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发生率为37.5%,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29.7%。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疗效(P=0.001)、移植供体类型(P=0.002)、初诊时白细胞数量(P=0.018)与OS相关。重度aGVHD(Ⅱ度以上aGVHD)对于OS有一定影响(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疗效、移植供体类型、重度aGVHD是影响亲缘PBHSCT治疗AML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亲缘PBHSCT是治疗AML的有效方法,复发是移植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移植前疾病的治疗疗效、移植供体类型、重度aGVHD是独立预后因素。
- 张青宜黄文荣窦丽萍邓爱玲付林张冉陆晓琳李丹丹李玉彦王楠于力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3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本研究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定量监测融合基因AML1/ETO在治疗中的应用。对2007年8月-2012年11月在本院进行自体移植的AML1/ETO(+)AML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位随访26(7.8-75.8)个月,计算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和累积复发率(relapse rate,RR),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年的总体存活率为(70.5±15.3)%,3年的无白血病存活率为(51.3±16.7)%,3年的累积复发率为48.7%。在5例复发患者中对4例进行了AML1/ETO定量监测,发现形态学复发前AML1/ETO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在单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数量、自确诊白血病到进行移植的时间间隔、回输MNC数量等对总体存活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AML1/ETO(+)AML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定期定量监测AML1/ETO表达量可预知早期复发,中高危患者复发后采用异基因移植可再次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 张青宜黄文荣窦丽萍邓爱玲付林徐绎涵刘占祥李永辉王楠于力
-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ML1急性髓系白血病
- 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留置D-J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留置D-J管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感染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并留置D-J管的190例早期宫颈癌(Ia^IIa期)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0例患者中53例(27.9%)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少于未感染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辅助治疗比例均多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2)、血红蛋白(P<0.001)是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留置D-J管发生泌尿系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术后辅助治疗(P=0.030)为高危因素。结论:对于留置D-J管并行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营养状况差、贫血,尤其合并术后辅助放化疗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高,可通过补充营养、纠正贫血、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易感性,同时注意辅助放化疗期间的管理和留置D-J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 边立华王楠叶明侠范文生龚静温娜孟元光
- 关键词:D-J管泌尿系感染影响因素
-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aturation,AML/M2)患者FLT3基因表达量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意义。采用RQ-PCR法定量检测21例AML1/ETO阳性AML-M2患者初诊骨髓标本中FLT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FLT3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实验室其它检测结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患者FLT3基因表达水平(FLT3基因/内参基因)初诊时为1.65%-261.5%。据此将FLT3基因表达水平大于35%者归为高表达组(12例),其表达水平低于35%者归为低表达组(9例)。高表达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者8例(66.67%),低表达组2例(22.22%);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比例在高表达组为25%,低表达组为0%,但由于例数较少,暂无统计学意义(P=0.0805;P=0.2286)。两组患者年龄以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1369,P=0.6923)。FLT3基因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66.67%vs 88.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3),而复发率(66.67%vs 22.22%)及死亡率(50%vs 22.22%)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805,P=0.3666),但有很明显的差异趋势。结论:AML1/ETO阳性AML-M2患者FLT3基因表达量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易复发,常规检测初诊AML1/ETO阳性AML-M2患者骨髓中FLT3基因表达量对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谢惠敏高丽王楠徐媛媛石金龙于力王莉莉
- 关键词:FLT3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以外科手术为主。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技术日臻成熟,在妇科肿瘤微创手术领域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主要优势有:改进的三维立体术野,机械腕提高了手术灵巧度,震颤过滤系统提高了操作精准度。这些技术上的改进可以帮助妇科肿瘤医生为病情更加复杂的患者完成高难手术,尤其对于子宫内膜癌合并重度肥胖者。本文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与开腹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对比,有关新型机器人手术系统、创新、适用人群和学习曲线方面的内容也有涉及。
- 王楠孟元光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机器人手术淋巴结切除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咽管瘤被引量:4
- 2014年
-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以定性及确定治疗前后定量变化;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技术及FISH技术以分析该患者细胞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学科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避免了误诊、漏诊延误诊治。结论: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过治疗缓解后,再出现其它临床症状时需考虑其他肿瘤的可能,临床上需仔细观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张琪杨华朱成英牛建花徐媛媛王楠朱海燕于力靖彧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第二肿瘤颅咽管瘤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估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F1537 Blunt Tip)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并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分为观察组(使用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和对照组(常规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腹部手术史符合正态分布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0.287、0.664);两组的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6.6±19.1)min vs(65.8±29.2)min]和术中出血量[(51.0±21.9)ml vs(118.4±50.7)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输血(2例vs 6例)、住院时间[(6.3±2.2)d vs(6.7±2.8)d]、中转开腹(0例vs 2例)、并发症发生(4例vs 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0.391、0.182、0.472)。结论本研究中将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F1537 Blunt Tip)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对血管和组织进行闭合和切割,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使手术更加可靠、快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边立华王楠范文生叶明侠王敏孟元光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血管闭合系统
- 机器人系统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学习曲线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由同组医生完成的45例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A、B、C组三组:A组15例,手术时间2014年7月~2015年1月;B组15例,手术时间2015年1~5月;C组15例,手术时间2015年5~9月。绘制学习曲线,并比较各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渐缩短。三组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例数与手术时间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有丰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经验的手术团队,经过30例的学习曲线,可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
- 叶明侠王楠张哲黄柯李立安范文生孟元光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