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
- 作品数:44 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并行充电控制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并行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充电电路、霍尔电流传感器、驱动电路和数字处理单元,充电电路由开关管S1、S2,电感L,二极管VD1、VD2组成。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工作在同步模式...
- 程红丽贾龙飞吴军营夏军张婷田华
- 文献传递
- 富油煤热解产物在粉砂介质中的吸附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富油煤原位热解产生的油、气等有机物会通过岩层的压裂缝进入含水层,产生一系列环境行为效应.为探究富油煤热解产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以陕北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与含水介质粉砂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平衡试验,开展了粉砂对煤焦油不同组分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对煤焦油中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受富油煤热解焦油组分含量差异影响,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量表现为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4520、0.7926、1.9015、3.6336、11.8001 mg·g^(-1),吸附量总和占煤焦油含量的68%~85%;随着温度的升高,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能力均有所减弱,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行为的进行,且反应的ΔG0<0表明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属于放热反应.
- 田华张晴谢祖锋王前吉万娜
- 关键词:煤焦油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
- 地矿类特色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构建被引量:4
- 2017年
- 地矿类高校要培养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生产实习是在校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从事地矿类环境问题治理等打下基础。文章以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案例,探索通过实习效率构建、凸显地矿类特色实习企业选取构建和生产实习综合考核制度构建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解决地矿背景下的环境问题能力得到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环境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杜华栋宋世杰田华杨帆
- 关键词:环境工程教学质量
- 格尔木河流域近60 a降水、蒸发及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以西部内陆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流域近60 a气候变化特征为主题,以流域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应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函数等技术手段,采用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大气降水、气温、蒸发多年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深入了解研究区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其年际、年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60 a研究区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研究区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自1955年至今气温累积上升0.37℃,1967年之后区域气温升高速率明显增加。自1968年开始降雨量显著增加,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8.27 mm·a-1,其中7、8月份降水量增加对全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率最大。自1956年开始蒸发量显著下降,由1956年的3 278.2 mm·a-1下降至2014年的2 211.57 mm·a-1,平均减速为18.08 mm·a-1。(2)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周期分析,分析得出研究区内降水、蒸发和温度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降水存在14~16 a和32~36 a左右周期,蒸发量存在9~12 a和24~27 a时间尺度的周期,而温度存在7~8 a尺度和25~27 a两个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根据降水周期特征,可以推测出2016-2030年左右年降水量将经历几年降水偏多期,然后呈减少趋势,温度在未来几年内呈增多趋势,而蒸发则呈减少趋势。研究成果为该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马日新黄金廷田华崔旭东王冬
- 关键词:降水蒸发温度
- 小型四轴实验型雕铣系统研究
- 随着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既可做精细雕刻,又能做切割的雕铣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它不仅具有高效率的铣削加工能力,同时具有高表面质量的精细雕刻功能,使高效率和高精度得以有机统一。本文设计的小型四轴实验型雕铣机主要用于EPS(...
- 田华
- 关键词:雕铣机数控系统PLC控制系统设计
- 文献传递
- 馈线终端设备的智能电源系统研究与设计
-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制约下,全社会对供电质量、优化服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电力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配电自动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
- 田华
-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DC-DC变换器超级电容器数字控制
- 文献传递
- 石油污染土壤对黄豆生长的生态毒性效应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分析石油污染对黄豆的生态毒性。【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石油烃质量浓度对黄豆幼苗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石油污染对黄豆生长性状、籽粒品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考察了黄豆不同器官中石油烃的残留量。【结果】盆栽试验表明,当土壤中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为3~5g/kg时,其对黄豆幼苗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影响甚小;当其质量浓度为10g/kg时,叶绿素含量减少10.8%,MDA含量增加12.4%,SOD活性降低9.8%。田间试验表明,土壤中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为10g/kg时,黄豆的出苗率、株高、根重及籽粒中的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和生物量较对照分别降低8.1%,10.0%,18.6%和7.7%;当土壤中石油烃的质量浓度由10g/kg增加到30,50g/kg时,黄豆根部石油烃残留量由3.15mg/kg增加到10.64,17.87mg/kg,黄豆籽粒中的苯并[a]芘含量由4.71μg/kg上升到5.32,5.59μg/kg,石油烃对黄豆的生长性状和籽仁品质有明显毒害作用,但对土壤细菌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黄豆生长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限量为5g/kg,黄豆不同部位石油烃的残留量表现为根〉茎〉叶〉荚〉籽粒。
- 李春荣王文科曹玉清田华
- 关键词:石油污染黄豆生态毒性石油烃
- 不同土壤对菲的吸附解吸及阻滞性能被引量:6
- 2020年
- 吸附解吸是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环境行为。文中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在粗砂、风积沙及黄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探讨了菲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并进一步计算了菲在三种土壤中的吸附阻滞及解吸滞后系数。结果表明:菲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具有明显的"二阶段"特征,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拟合三种土壤对菲的吸附-解吸过程;三种土壤对菲的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黄土对菲的解吸等温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风积沙和粗砂对菲的解吸等温数据更符合Langmuir模型;三种土壤理论最大平衡吸附解吸量值均大于实际值;不同土壤的阻滞系数及滞后系数表现为黄土>风积沙>粗砂,黄土的阻滞系数达到了1.0623。
- 田华田雪辛拓张佳丽赵雨阳
- 关键词:土壤吸附解吸
- 用Delphi实现关中水资源DSS中数据库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阐述了关中水资源DSS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是根据水资源管理的需求,以Windows系统为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Delphi开发研制而成,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报表、制图的功能。
- 王钊王文科杨泽元田华
-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数据库DELPHI
- 土壤中LNAPL的自然衰减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前,石油污染及其治理问题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选用柴油作为LNAPL的代表,通过实验分析了LNAPL的自然衰减规律(挥发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吸附作用等),估算了低浓度时各种作用对土壤中柴油去除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土壤中的LNAPL在自然条件下能发生一定的衰减作用,而且当浓度较低时,自然衰减作用对柴油去除率较高,达到了62.86%。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LNAPL的自然衰减作用可以有效地分解LNAPL化合物,达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LNAPL的治理和防护奠定了基础。
- 王小丹王文科段磊田华王丽娟
- 关键词:LNAPL自然衰减贡献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