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林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内循环
  • 3篇膜分离
  • 2篇造纸
  • 2篇造纸废水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装置
  • 2篇酸析
  • 2篇微电解
  • 2篇吸附反应器
  • 2篇膜组件
  • 2篇反应器
  • 2篇废水
  • 1篇毒死蜱
  • 1篇宣纸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饮水
  • 1篇有机化合物
  • 1篇预处理
  • 1篇制浆
  • 1篇制浆造纸

机构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申林
  • 5篇周江文
  • 5篇徐微
  • 3篇李学德
  • 2篇秦玮
  • 1篇蒋彬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酸析-铁碳微电解-MBR组合工艺处理制浆造纸废水试验研究
造纸工业是我国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之一,由于废水 COD、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型造纸企业数量仍占多数,鉴于造纸产品市场的巨大需求,短时期内很难全部“取缔”。受经...
申林
关键词:制浆造纸酸析法铁碳微电解
文献传递
BARF对饮水中微量百菌清与毒死蜱的去除特性被引量:1
2014年
以模拟饮水处理工艺沉淀池出水为试验原水,采用连续流试验装置研究BARF对百菌清与毒死蜱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BARF对两种物质的去除机理。水温为24-27℃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当空床停留时间(EBCT)在7.5~30min,BARF对百菌清与毒死蜱去除率分别达到66.7%-86.2%、69.6%-93.0%,两种物质去除率随EBCT增加而增加,但超过15min后增幅较小;当EBCT为15min,在15-20℃、10~15℃、〈5℃3个温度段内,BARF对百菌清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2%、79.3%、59.8%,对毒死蜱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7%、91.4%、80.3%,温度降低不利于两种物质去除。试验水质下,EBCT为15min、水温高于15℃时,BARF出水百菌清与毒死蜱浓度可达到国家现行饮水水质标准;BARF启动之初对百菌清与毒死蜱的高效去除主要靠活性炭吸附作用,生物膜稳定后,生物作用对两种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大贡献。
徐微周江文申林
关键词:活性炭生物膜有机化合物
内循环联合膜分离的吸附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循环联合膜分离的吸附反应器、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该反应器本体(1)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水装置(2)和出水装置(3),该反应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吸附剂投加装置(14),该出水装置(3)的位于...
徐微邵宗慧申林周江文李学德
酸析—曝气微电解预处理宣纸造纸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安徽省泾县某宣纸厂檀皮清洗环节产生的黑液与抄浆工段白水组成的造纸废水作为处理对象,采用酸析-铁碳微电解进行预处理以削减污染负荷,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结果表明,酸析、铁碳微电解两个过程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和色度,酸析-微电解对宣纸造纸废水的COD、色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62.8%-73.1%和71.3%~89.1%,曝气微电解反应过程可有效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能,GC/MS检测表明铁碳微电解作用可破坏废水中某些有机物的结构,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可改善出水的可生化性;微电解反应系统进水COD浓度小于3000mg/L时,微电解系统出水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不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申林徐微秦玮周江文蒋彬
关键词:酸析曝气微电解造纸废水可生化性
内循环流化床吸附-膜分离工艺的饮水除氟特性被引量:1
2016年
将内循环吸附与膜分离技术联合,开发一种新型饮水除氟工艺。为明确工艺特性,以模拟高氟水为实验原水,采用连续流小试装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了HRT、吸附剂投加量2个重要参数对工艺除氟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RT与活性Al_2O_3投加量对工艺的除氟效能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最优值。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HRT=3.2 h,活性Al_2O_3投加量为5 g·L-1。该条件下,出水氟浓度最低可降至0.2 mg·L-1,在瞬时出水氟浓度与累积出水平均氟浓度超标前,单位活性Al_2O_3的处理水量分别为1.15 t·kg-1和1.36 t·kg-1;工艺运行过程中,TMP处于较低水平且增加缓慢,表明膜污染程度较小;基于吸附原理与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工艺连续流动态数学模型,模拟得出的出水氟浓度动态变化曲线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
徐微周江文秦玮申林李学德
关键词:饮水除氟膜分离
内循环联合膜分离的吸附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循环联合膜分离的吸附反应器、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该反应器本体(1)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水装置(2)和出水装置(3),该反应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吸附剂投加装置(14),该出水装置(3)的位于...
徐微邵宗慧申林周江文李学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