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6
- 2012年
- 目的: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对照标准,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64-slice CT coronary artery,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SCTCA及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冠状动脉造影根据15节段法显示60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中,64排螺旋CT提供可供分析的优良血管540节段;显示97支血管病变,病变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43.3%,发生部位以左前降支(LAD)最多(38.1%)。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5.4%,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95.6%,准确率95.2%。与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9,P=0.290)。结论:64S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一种冠心病的无创性筛检手段,对冠心病分层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后中长期疗效的评估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申燕艳李荣富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 宏观引导与综合教学模式在放射科影像技术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
- 2022年
-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放射科影像技术临床实习生为研究的对象,通过使用宏观引导以及综合教学模式来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效果,使教学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方法:此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时间段内放射科实习生28例,为了更好地对宏观引导与综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此次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开展研究,将其中的14例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的传统带教组,主要使用的带教方式为传统的带教方式;将剩余的14例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并对其使用宏观引导与综合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在对两组实习生进行带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其带教的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估。结果:通过使用上述的方式对选取的28例实习生进行研究后发现,使用宏观引导与综合教学模式的一组实习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表现得都比较好,并且该组的实习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在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加的积极主动。两组实习生最终对比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为此次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撑。结论:从以上的研究结果中可知,在抗压、学习主动性、理论实践学习等方面,使用宏观引导与综合教学模式的效果都更加得初衷。因此,作为医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对实习生进行带教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该种方式,才能使其将理论使实践结合,更好的提升实习生全方位的素质。
- 申燕艳
- 关键词: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带教效果
-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及实习模式,研究组给予改进模式教学,组间进行临床教学效果、实习满意度、教学质量的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习生,研究组实习生课堂参与能力、综合技能、基础理论、技术操作得分均更高,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实习生在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展开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师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临床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实习生掌握医学影像学技术,有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吉善创申燕艳李文美黄福灵曾自三
-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质量
- 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冠心病的意义及进展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冠状动脉CT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虽然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在判断该病变与心肌缺血关系上的效果并不理想。血流储备分数(FFR)是目前医学上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与功能性缺血关系上的金标准,但FFR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大,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最终的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FFR在临床医学上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有效结合了解剖学和无创条件功能学,既能保证患者的诊断结果与FFR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又能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在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就FFRCT的基本原理、应用价值、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 申燕艳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
- 64排螺旋CT在单心室、单心房的诊断应用
- 申燕艳
- 64排螺旋CT在单心室、单心房的诊断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单心室、单心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单心室、单心房或单心房合并单心室病例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比64排螺旋CT与超声心电图(US)的准确性。64排螺旋CT采用对比增强容积扫描,于ADW4.4高级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对照64排螺旋CT诊断单心室、单心房及其并发畸形诊断准确性高于US。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全面、准确诊断先天性全心复杂畸形之单心室、单心房及其合并畸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文纳入的病例数少,仍需大型的队列进一步证实本文的结论。
- 申燕艳李谷买李荣富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单心房体层摄影术超声
- 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对照组进行常规电压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图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Ao)、右冠状动脉(RCA)、噪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高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SN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对实验内容的认可度、对检测费用的接受程度、对本次检查的耐受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成像清晰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量,减少检查对患者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申燕艳曾燕冲范金凤黄福灵管学春林盛才
- 关键词:能谱CT冠状动脉CTA
- 两款移动DR临床应用的性能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折叠臂有线平板非晶硅(硫氧化钆)移动DR(A款),与旋转伸缩臂无线平板非晶硅(碘化铯)移动DR(B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ICU病房分别使用两款DR随机进行床旁胸部摄影,各50例,移动DR至目标病床开始计时,直至完成摄影离开目标病床计时终止,计时时间视为完成一例床旁摄影检查所需时间;摄影条件固定源像距100 cm,摄影电压55 k V,只改变m As值,以达到预定的图像质量要求:图像整体显示从肩膀的软组织、胸廓的软组织至胸椎的椎体、椎间隙均能层次分明清楚显示,心影重叠肺纹理隐约可见,心脏、纵隔、横膈边缘锐利,肋骨、肺野黑化度适中。按预定的评价标准在PACS阅片工作站比较两组照片影像显示效果、曝光量m As值及操控设备所需时间。结果两组的影像显示效果没有差异,均能达到预定的评价标准;而两组接受的X线量及操控设备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完成一例检查,耗时平均值A款机为(400.1±60.3)s,B款机为(200.2±30.0)s;曝光X线量m As平均值A款机为(3.823±0.634)m As,B款机为(1.638±0.246)m As。结论比较设备操控的耗时及患者接受X线量,B款移动DR明显优于A款移动DR。
- 黄邻彬申燕艳夏东
- 关键词:床旁摄影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 目的:双源CT可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即使高心率的病人也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影像质量,能可靠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标准,浅谈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 申燕艳
- CT-FFR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价值观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模拟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CID)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CT-FFR检查的73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CT-FFR值。以FFR值为参考标准,计算CT-FFR值在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对CID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CT-FFR值在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对CID的诊断效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CT-FFR值与FFR值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73例,其中出现CID34例,占比46.57%,共检测病变血管90支。患者水平CT-FFR诊断CID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88.23%、55.76%、75.00%、87.87%(Kappa=0.546);血管水平CT-FFR诊断CID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84.21%、83.78%、84.21%、83.78%(Kappa=0.679)。CT-FFR在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诊断CI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和0.774。Pearson相关性分析,CT-FFR值与FFR值在血管水平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以FFR为“金标准”,CT-FFR诊断CID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申燕艳曾燕冲范金凤黄福灵林盛才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