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飞飞

作品数:2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教学
  • 4篇儿科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小儿
  • 3篇内镜
  • 3篇产儿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新生儿
  • 2篇通气
  • 2篇全身
  • 2篇胃癌
  • 2篇胃肠
  • 2篇细胞
  • 2篇脑损伤
  • 2篇基因

机构

  • 20篇南通大学
  • 6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南通市第六人...

作者

  • 26篇申飞飞
  • 16篇吴尤佳
  • 8篇索桂海
  • 7篇郑玉芹
  • 5篇李小环
  • 4篇祁代华
  • 4篇杨卫霞
  • 2篇赵春玲
  • 2篇蔡晋
  • 2篇黄锋
  • 2篇徐美玉
  • 2篇段莎莎
  • 2篇于威
  • 1篇郭战萍
  • 1篇郭飞
  • 1篇周晓宇
  • 1篇倪凯华
  • 1篇孙宝兰
  • 1篇李斌
  • 1篇王跃国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行胶囊内镜检查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小肠疾病的镜下表现及患病率。结果 80例受检者共发现病变56例(70.0%),小肠疾病42例(52.5%),其中小肠黏膜下肿物6例,小肠肿瘤3例,小肠多发息肉1例,小肠蛔虫2例,小肠多发溃疡6例(其中1例疑似克罗恩病),小肠炎16例(其中非特异性炎症10例,疑似缺血性肠炎1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多发血管瘤3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小肠外压征1例;另外食管憩室1例,糜烂性胃炎2例,浅表性胃炎4例,胃溃疡4例(残胃溃疡1例),幽门管溃疡1例,结肠息肉1例,升结肠肿瘤1例,其余24例患者镜下未见异常(30.0%)。结论胶囊内镜对各类小肠疾病包括炎症及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作为小肠相关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李小环韩文良申飞飞赵春玲陈贝贝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
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M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间诊断为IM的住院患儿,分为EBV感染者和非EBV感染者。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IM住院患儿127例中EBV感染者102例(感染组),非EBV感染者25例(非感染组)。(1)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发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2)感染组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皮疹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3)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改变较非感染组更明显;(4)感染组谷丙转氨酶、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较非感染组变化更显著。结论:IM患儿EBV感染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治。
申飞飞王朵梅孙宝兰吴尤佳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儿童
2019—2022年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2019—2022年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上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血液标本,检测患儿MP感染情况,分析MP感染不同年份、季节、性别及年龄的流行情况。结果 12 830例住院儿童的血标本中MP阳性率为16.55%(2 123/12 830),2019年住院儿童MP阳性率为17.97%,2022年住院儿童MP阳性率为16.48%,呈下降趋势(P<0.05)。女性住院儿童的阳性率19.38%(1 198/6 182)高于男性住院儿童的阳性率13.91%(925/6 648)(χ^(2)=69.277,P<0.05)。夏季(19.84%)、秋季(19.57%)两季阳性率高于春季(12.97%)、冬季(12.38%)(P<0.05)。不同年龄的2019—2022年住院儿童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岁(9.68%)、1~3岁(12.95%)、4~6岁(18.23%)、>6岁(23.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的儿童阳性率最高。不同疾病组2019至2022年住院儿童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49%)、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28%)、重症肺炎(16.43%)、其他疾病(1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是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2019—2022年住院儿童MP感染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其感染水平仍较高,以夏秋季高发,>6岁儿童尤其女童是MP感染的高发人群。应针对高发人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临床抗感染策略,切实提高本地区儿童的身心健康。
仇冬梅申飞飞沈丽媛吴尤佳
关键词: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
“参与式教学”在儿童糖尿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提高医学生在儿科临床学习实践中的质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在2009级临床专业本科生见习阶段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童糖尿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和生活管理中,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能力。同时,糖尿病患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医学关怀,也有利于临床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杨卫霞蔡晋申飞飞黄锋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46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原发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的功能,改善微循环,补充足够热量和补充电解质。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46例患儿中显效36例,有效4例,无效6例,其中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有效率86.96%,无效率13.04%。死亡者均为1岁内婴儿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应用新斯的明、碳酸氢钠、H2受体拮抗剂及多巴胺等药物,改善了患儿的胃肠功能障碍、微循环及胃肠道功能,大部分患儿未发生严重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申飞飞
关键词: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疗效
1型糖尿病儿童血MIF和MCP-1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mctantprotein-1,MCP.1)以及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MIF、MCP-1、IL.18、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pH值检测,根据患儿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DKA组和非DKA组,另选25例正常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病程患儿血中MIF、MCP-1、IL-18水平的差异,同时寻找血pH值、HbAlc与相关细胞因子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IF、MCP.1、IL-18水平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显著升高(P〈0.01),而IL-18在DKA组中的水平高于非D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程小于1年患儿MIF、MCP-1、IL-18水平高于病程大于1年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CP.1与pH、HbAlc正相关(P〈0.05),lg(MIF)与pH、HbAlc无相关性(P〉0.05)。结论:MIF、MCP-1、IL-18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水平较正常儿童高,新发病者尤其明显,该类细胞因子参与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MCP-1可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患儿近期血糖水平。
杨卫霞徐美玉黄锋张向东蔡晋申飞飞
关键词:1型糖尿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方法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方法的效果,寻求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早产儿83例,于生后6小时内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r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监测,收集生后24小时内尿液标本行S100B蛋白检测,在生后7~10天内完成头颅MRI检查,并在纠正胎龄18月时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检查,比较三项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与神经行为学随访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损伤组51例中aEEG轻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27例,正常10例;非脑损伤组32例中aEEG轻度异常5例,重度异常1例,正常26例,两组aEEG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92,P<0.01).脑损伤组尿S100B蛋白1.93±0.79 ng/mL,异常37例,正常14例;非脑损伤组S100B蛋白0.93±0.38 ng/mL,异常7例,正常25例,两组尿S100B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95,P<0.01).脑损伤组MRI异常36例(70.59%),正常15例(29.41%);非脑损伤组MRI异常3例(9.38%),正常29例(90.62%),两组MRI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2,P<0.01).aEEG灵敏度最高,MRI特异度最高,aEEG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为三者中最高.头颅MRI与纠正胎龄18月时神经行为学随访结局相关性高于aEEG及尿S100B蛋白.结论:aEEG是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手段,头颅MRI有助于判断早产儿脑损伤预后.
丛晓亚申飞飞索桂海郑玉芹李海英吴尤佳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尿S100B蛋白
高危儿全身运动质量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探究影响高危儿全身运动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而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新生儿室住院治疗的高危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完成了GMs扭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评估,最终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GMs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扭动阶段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OR=5.735,95%CI:1.032-31.855)、颅内出血(OR=8.278,95%CI:1.853-36.982)、新生儿低血糖症(OR=5.265,95%CI:1.219-22.746),影响扭动阶段异常程度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HIE(OR=15.566,95%CI:1.349-179.59),不安运动阶段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新生儿窒息(OR=4.289,95%CI:1.114-16.519)。结论 HIE、颅内出血、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是影响高危儿全身运动质量的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高危儿进行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柏丹丹申飞飞索桂海郑玉芹李海英吴尤佳
关键词:高危儿
置信职业行为在儿科本科实习中的应用初探
2024年
目的探索如何将置性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bities,EPAs)应用于儿科学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实习阶段,提升儿科本科实习培养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参加实习的本科医学生5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EPAs评价。两组学员的培训时间均为4周。观察学生实习前后EPAs评分的差异,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在传统教学考核成绩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EPAs自评分、中级职称带教老师评分、高级职称带教老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6.96±1.75)分vs(39.32±2.06)分]、[(17.21±1.66)分vs(41.00±1.68)分]、[(17.35±1.64)分vs(39.86±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沟通能力评价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As评价在儿科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申飞飞邵志莉郑玉芹吴尤佳
关键词:本科实习儿科学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90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F组(23例)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1)·h^(-1);M组(23例)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 mg·kg^(-1)·h^(-1);FM组(22例)联合使用芬太尼2μg·kg^(-1)·h^(-1)和咪达唑仑0.1 mg·kg^(-1)·h^(-1);FMH组(22例)联合使用芬太尼1μg·kg^(-1)·h^(-1)和咪达唑仑0.05 mg·kg^(-1)·h^(-1)。比较4组患儿用药前(0 h),用药后4 h、8 h、12 h、24 h的新生儿疼痛兴奋镇静量表(N-PASS)评分、吸气峰压(PIP)、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血糖(Glu);比较4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和短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90例患儿用药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的N-PASS评分、PIP、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和分组交互作用(P<0.05)。患儿用药不同时间点的FiO2、HR、MBP、G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间用药后不同时间点N-PA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M组、FMH组不同时间点N-PASS评分均低于F组、M组(P<0.05)。4组患儿用药12 h、24 h时的PIP、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组、FMH组用药12 h、24 h时的PIP、RR均低于F组、M组(P<0.05)。4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及短期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RR,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但两药联用的最适宜剂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净月徐美玉吴尤佳申飞飞索桂海李海英
关键词:芬太尼咪达唑仑早产儿镇痛机械通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