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山羊
  • 3篇藏山羊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研究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DNA
  • 2篇微卫星标记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产绒量

机构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3篇姬秋梅
  • 3篇王杰
  • 3篇益西多杰
  • 2篇欧阳熙
  • 1篇张亚美
  • 1篇许期树

传媒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藏山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选用10个SSR标记,经PCR扩增、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法显色,对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以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作对照.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在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群体的平均H、PIC、Ne分别为0.673/0.631/4.3、0.680/0.649/4.7、0.777/0.660/4.3、0.797/0.716/5.1、0.793/0.561/3.2和0.680/0.629/4.6.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D=0.063)聚为1类;建昌黑山羊和美姑山羊(D=0.026)聚为1类后,再与白玉黑山羊聚为1类;最后两类与新疆山羊聚为1大类,与各群体的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一致.
王杰华太才让欧阳熙益西多杰姬秋梅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藏山羊遗传多态性
藏山羊产绒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6年
运用SAS软件分析了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原种场的169只藏山羊成年不同个体(其中公羊77只,母羊92只)的产绒量(Y)与7个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以及最优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毛长、绒长、体长、胸围、管围与产绒量呈正相关,体重、体高与产绒量呈负相关,其中胸围与产绒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0.2985),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直接通径系数(4.3540)和间接效应值(5.5062)均最大,胸围的大小对藏山羊的产绒量具有极为重要影响,毛长对产绒量的直接效应值(-0.5290)最小.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极显著(P<0.01)的相关因子有:毛长和体重(r=-0.4184)、胸围和管围(r=0.4057)、体长和胸围(r=0.3645)、体高与胸围(r=0.3211)、体重和管围(r=-0.3048),相关系数较高差异显著(P<0.05)的相关因子有:绒长和体重(r=0.2762).藏山羊产绒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模型为:?=2.1920X2-2.4210X3-1.6110X4+5.0240X6-1.5800X7±29.7220.(X2-绒长,X3-体重,X4-体高,X6-胸围,X7-管围).
许期树王杰张亚美华太才让益西多杰姬秋梅
关键词:藏山羊产绒量通径分析
藏山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2006年
选用10个SSR标记,经PCR扩增、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银染法显色,对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以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作对照.结果表明,10个SSR标记在高原型藏山羊、山谷型藏山羊、白玉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和新疆山羊群体的平均H、PIC、Ne分别为0.673/0.631/4.3、0.680/0.649/4.7、0.777/0.660/4.3、0.797/0.716/5.1、0.793/0.561/3.2和0.680/0.629/4.6.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D=0.063)聚为1类;建昌黑山羊和美姑山羊(D=0.026)聚为1类后,再与白玉黑山羊聚为1类;最后两类与新疆山羊聚为1大类,与各群体的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一致.
王杰华太才让欧阳熙益西多杰姬秋梅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藏山羊遗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