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前进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针敏现象与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的变化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部分神经肽物质的变化。方法:针刺“后三里”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法筛选出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并以放免法测定大鼠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强啡肽、β-内啡肽、SP物质含量。结果:SP物质针刺敏感(1.57±0.49)与不敏感(3.19±1.43)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DynA针刺敏感(23.08±8.61)与不敏感(54.63±23.39)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β-内啡肽针刺敏感(19.08±7.42)与不敏感(42.70±26.91)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鼠针刺镇痛不敏感现象并非是脂肪条带结构上强啡肽和SP物质的水平低于针刺敏感大鼠所导致。
- 张兰凤王静孟凡迅周鸣鸣王军陈磊瞿前进张苗苗
- 关键词:针刺镇痛强啡肽Β-内啡肽
- 大鼠脂肪条带结构针刺镇痛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条带结构针刺镇痛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择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后三里以及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A1、A2),分别进行针刺,针刺结束后立即断头处死,分离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制备匀浆液,采用放免法测定样本中的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DynA)、P物质(SP)含量。结果:βEP针刺后三里(19.08±7.42)与针刺A1、A2位点(2.27±1.99)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5.5374,P<0.01)。DynA针刺后三里(23.08±8.61)与针刺A1、A2位点(2.19±1.81)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5.8194,P<0.01);SP针刺后三里(1.57±0.49)与针刺A1、A2位点(1.05±0.60)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t=1.6330,P>0.05)。结论:针刺正常大鼠后三里腧穴,可使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特异性针刺镇痛效应物质βEP、DynA含量升高。
- 张俊芳孟凡迅党瑞山刘芳陈尔瑜周鸣鸣王军陈磊瞿前进
-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后三里Β-EP
- 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的针刺效应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后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沿大鼠“后三里”腧穴下方8mm处的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手术切除6mm,2周后针刺“后三里”,测定针刺前后痛阈,并与术前针刺痛阈进行对比。结果: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针刺前的痛阈(6.77±1.38)与针刺后的痛阈(7.13±1.19)比较,未发现有意义的变化(P>0.05),与切断前针刺痛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和完整性与胃经的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作用。
- 顾云孟凡迅周鸣鸣周蓉陈磊王军瞿前进李娇
-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胃经后三里针刺痛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