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后宗教语境下阅读诺曼·梅勒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写于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去世周年纪念之时。文章从后宗教语境、作家的宗教意识,以及作家创作中呈现出的独特人生观三个角度作粗略讨论,以见教于方家。
- 石雅芳
- 关键词:宗教意识艺术创作人文关怀
- 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从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所面临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出发,提出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的应对性策略,即"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文章重点介绍了"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具体的实践环节,给陷入困境的英美文学教学找到了一种应对性的教学办法,目的是使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获得预期的效果。
- 石雅芳商正孙礼中
-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 《地铁通达之处》:英国现代版的“情感教育”
- 2016年
- 当代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处女作《地铁通达之处》出版后曾获毛姆奖,但它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却远不及作者的其他作品。从"情感教育"、戏仿、现代英国性这三个视角,解读生活于英国伦敦郊区、地铁沿线及曾一度旅居巴黎的主要人物,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情感困扰、生活追求与成年迷茫,探索这部带着浓郁戏仿色彩的英国现代版的"情感教育",试图揭示作者对生命、时代及空间的独特理解与思索。
- 石雅芳程娅
- 关键词:戏仿
- 论诺曼·梅勒在虚构与非虚构中的穿越被引量:3
- 2012年
- 虚构与非虚构的并行不悖,是美国当代作家诺曼.梅勒作品中一个显著特征。他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将个人的经历客观化与非虚构化;通过类似史学家的史料收集以及凭籍史料得出结论的态度,突出了非虚构文本创作的要求;同时,用小说家的语言与手段将真实生活中摄取的史实融汇成篇。这样,文本实现了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穿越,消解了传统的历史与小说之间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与分离,为重构当代小说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采。
- 石雅芳
- 关键词:诺曼·梅勒虚构
- 论《刽子手之歌》中的作者不在场被引量:3
- 2005年
- 本文试图将当今文学评论中的热点话题与作品研究结合起来。文章以作者不在场等相关思想为论述的出发点,进而分析了梅勒小说《刽子手之歌》中作者不在场的多种叙述策略,即文本风格的变化、文本与读者的直接交流以及文本的多维空间及互文性,以达到探索当今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身份与角色的转变及其意义的目的。
- 石雅芳
- 关键词:《刽子手之歌》梅勒小说文学研究
- 看海明威笔下尼克和桑地亚哥身上的英雄情结
- 1996年
- 在世界小说家天地里,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象海明威这样的英雄好汉了.人们为他所创造的象《丧钟为谁敲响》里的罗伯特以及《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这样的“硬汉”形象所感动,但更多的时候大家为作家在生活中以及艺术创作中的英雄本色所折服.因此,人们心中的海明威既是位伟大的小说家,又是一位带着传奇色彩的英雄.说《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压不倒摧不垮的斗士,是无可厚非的,可如果你读了海明威的《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你也许会对人们心目中的这位英雄好汉生出一缕茫然感.笔者正是在这一缕茫然感的驱动下,开始对镂刻于作者人格中的英雄情结以及带着作者的人格投影的艺术形象尼克·亚当斯和桑地亚哥两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英雄情结进行一番思考.一、海明威的英雄情结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来说,情结有几种起源,原型是所有这些起源中的一个,而且原型事实上是情结的核心.“原型作为核子和中心,发挥着类似磁石的作用,它把与它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海明威的英雄情结首先是来源于普遍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神话英雄原型.这种人类的早期经验是“
- 石雅芳
- 关键词:英雄情结《绿野仙踪》哈姆雷特亚当斯英雄主义精神
- 不确定性:现代生活的一种注解——解读美国当代作家梅勒的《一场美国梦》被引量:3
- 2004年
- 本文讨论了诺曼·梅勒《一场美国梦》的主题———生存的不确定性。如果说梅勒不少的其他作品是以真实报道的手段反映现实生活的话 ,那么《一场美国梦》则是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就是说后者侧重追寻作者或人物的心理轨迹。文章通过解读作品 ,揭示了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几乎存在于人生各个重要方面 ,致使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上帝与魔鬼、谎言与真理、英雄与懦夫、疯狂与理性、黑人与白人等方面的界限模糊不清 ,没有确定性可言。总之 ,作品透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了时代的一个特点 (本质 )———生存的不确定性。
- 石雅芳
- 关键词:梅勒小说
- 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被引量:6
- 2004年
- 文通过对梅勒《裸者与死者》发表时及发表后的文化语境的思考 ,发现其受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具有适时性、预见性及普适性这三方面内涵。文章指出 ,这三方面的内涵不仅在小说出版时 ,甚至在今日都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吻合 ,从而使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 石雅芳
- 关键词:小说梅勒文化语境
- 真实是艺术永恒的灵魂——解读安娜·奎德伦的近作《伤痕累累》
- 2003年
- 艺术的美有多种显象,然而,真却在所有美的显象中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它是艺术的灵魂.失去了真,艺术就会黯然失色,当然小说艺术更是如此.
- 石雅芳
- 关键词:小说艺术家庭暴力
- 分析“三段——四环”互动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2018年
-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外语教学逐步得到重视,英语课堂互动也受到了相应的关注,关于外语课堂互动的文章让人眼花缭乱,几乎在每一本有关于教学方法和教育改革的书中对课堂互动都会有所涉及,而且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从互动学习的角度来研究英语教育问题是语言教学理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作的新的尝试,代表了语言教学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本选题的研究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宗旨,同时也是对互动学习理论的广泛性和适用性的一种检验,有利于理论本身的发展。
- 石雅芳
- 关键词:互动模式初中英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