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岛和贵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千叶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3篇多态性研究
  • 2篇生物学
  • 2篇随机扩增DN...
  • 2篇菌属
  • 2篇扩增
  • 2篇尖端赛多孢子...
  • 2篇DNA多态性
  • 1篇新生隐球菌
  • 1篇眼炎
  • 1篇隐球菌
  • 1篇真菌性
  • 1篇筛窦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 1篇生物学方法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丝孢菌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机构

  • 10篇千叶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东京情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福岛和贵
  • 8篇席丽艳
  • 6篇西村和子
  • 5篇龙泽香代子
  • 4篇吴绍熙
  • 4篇鲁长明
  • 3篇滝泽香代子
  • 2篇曾敬思
  • 2篇郑岳臣
  • 1篇谢穗生
  • 1篇曾凡钦
  • 1篇徐晓容
  • 1篇廖瑞端
  • 1篇宫治诚

传媒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株新生隐球菌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20株临床分离于脑脊液、血液、尿液、痰液和支气管灌洗液的隐球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以油菊籽、咖啡酸玉米琼脂、刀豆氨酸-甜菜碱-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尿素酶试验、37℃生长试验I、D32生化鉴定板和荚膜形成试验等初步鉴定后,再经大亚基核糖体DNA(LSUrDNA)的D1/D2区域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菌种。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结果20株菌皆具有以下特征:①形成荚膜,②37℃3天内生长试验皆为阳性,③咖啡酸玉米琼脂和油菊籽培养基皆可以产生褐色菌落,④尿素酶试验96 h皆呈阳性,⑤CGB培养基未见蓝色菌落生长,⑥ID32鉴定板可以鉴定到属,种的鉴定结果各不相同,⑦大亚基核糖体DNA(LSUrDNA)的D1/D2区域序列分析证实皆为新生隐球菌的新生变种,⑧血清型仅见A和AD二型,以A型为多数(83.33%),⑨20株临床分离株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有一定的生态多样性。结论20株临床分离株皆为新生隐球菌的新生变种,血清型多数为A型,少数AD型,但不同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生物多态性。
席丽艳鲁长明福岛和贵龙泽香代子西村和子谢穗生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变种生物学特征
Arthrographis kalrae致真菌性全眼炎伴发侵袭性上颌窦和筛窦窦炎
2005年
目的 报告国内第一例由Arthrographiskalrae引起的真菌性全眼炎伴发侵袭性上颌窦、筛窦窦炎病例 ,并对眼内脓液中分离株进行鉴定。方法 从一例眼外伤患者左眼眶内清除组织及脓液中培养分离出真菌 ,并通过形态学、生化学包括尿素酶试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最高生长温度测试、ID32生化鉴定板、药敏试验、组织病理学、辅酶Q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形态学特征为具有双相型特点的菌落 ,镜下为典型链状关节孢子 ;生长温度最高可耐受4 2℃高温 ;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敏感。所含辅酶Q为辅酶Q 10 (H2 )。D1/D2和ITS区域的DNA序列分析 ,经正反链验证 ,分别确定了 6 0 4个和 5 0 8个碱基位点。通过日本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 (DDBJ)进行同源性序列搜索证明 ,分离株与模式株UAMH36 16 (Arthrographiskalrae )的D1/D2和ITS区域有 10 0 %的碱基同源序列 ,证实为Arthrographiskalrae。 结论 这是国内首次鉴定Arthrographiskalrae,也是首次发现由该菌引起的真菌性全眼炎伴发侵袭性上颌窦、筛窦窦炎病例。
席丽艳福岛和贵鲁长明龙泽香代子廖瑞端西村和子
关键词:筛窦侵袭性上颌窦真菌性ITS区
16种支孢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了解支孢属腐生真菌与致病真菌的基因学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法对16种支孢26株菌的DNA指纹图谱作了分析。结果①共选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2个具有稳定、清晰DNA扩增带型的引物,即引物2:5'-AGCGTCCTCC-3',引物5:5'-CAGCACCCAC-3'。②26株菌DNA带型不完全相同,有一定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变异性,遗传相似性约为37.4%。③同种菌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④部分腐生菌与致病菌位于同一树组中。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法研究发现支孢属内各种间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但腐生菌与致病菌的DNA带型未见明显特征性差异。
席丽艳龙泽香代子Kaoru Okada吴绍熙福岛和贵
波氏假阿利什霉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孢子、菌丝对唑类抗真菌剂敏感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波氏假阿利什霉和有性期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不同菌体形态对唑类抗真菌剂敏感性的异同。方法:参考美国NCCLS M38-A试验方案,检测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力康唑对9株波氏假阿利什霉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孢子、发芽孢子及菌丝的MIC,并分析比较相互间的异同。结果:大多数受试波氏假阿利什霉与尖端赛多孢子菌菌株以三种不同菌体形态接种时,对上述三种唑类抗真菌剂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对同一种唑类药物,两菌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菌均对伏力康唑较敏感,其敏感性高于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者。结论:在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三种唑类药物敏感试验中,其接种易于获取并易于量化的未发芽孢子时的MIC,可反映此三种唑类药物体外对发芽孢子及菌丝的抗菌活性。在受试的三种唑类药物中,伏力康唑在治疗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方面值得推荐。
曾敬思福岛和贵郑岳臣滝泽香代子西村和子
关键词:抗真菌剂尖端赛多孢子菌菌丝孢子MIC
从母婴分离的念珠菌DNA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1对分离于分娩前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口腔并经常规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为同种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再次进行大亚基rDNA的D1/D2区域DNA序列鉴定。采用电泳核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进行分型研究,以确定是否为同一来源的菌株。结果11对22株菌,其中8对母婴分离株的16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GeneBank(登录号U45776)搜索与白念珠菌参考株Cal_Y12983具有100%的同源序列,被确认为白念珠菌;另2对的4株菌和1对的2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GeneBank搜索与Cgra_Y65(U44808)和C.kruseiY-5396(U76347)具有100%的同源序列,分别被确认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电泳核型分析,每一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谱带。每一对光滑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尽管产生1、2条不同谱带,但仍被认为是来源于同一个体,因为主要谱带是相同的。RAPDDNA带谱分析,对母婴分离株除1对2株菌的DNA谱带略有不同外,其余10对皆具有同样的DNA谱带。结论1111株婴儿株与其母亲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完全相同,可认为是经母亲产道垂直传播所致。
席丽艳福岛和贵滝泽香代子鲁长明岑丽卿西村和子
关键词:念珠菌属母婴分离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母婴垂直传播分子生物学方法
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2005年
目的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多引物聚类分析所得树状图显示,除来自哥伦比亚土壤的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外,其他受试菌株无地域性群集分布特点。但受试菌株中的多数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株分别聚集成一群。结论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存在较大株间差异,致病菌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趋势,RAPD分型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之间具有一定一致性。
曾敬思福岛和贵郑岳臣滝泽香代子西村和子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尖端赛多孢子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型
裴氏着色霉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进一步了解裴氏着色霉的基因学特征 ,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方法 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法对来源于 7个国家的 3 2株裴氏着色霉 (日本 15株 ,中国 3株 ,委内瑞拉 4株 ,中美洲 4株 ,哥伦比亚 2株 ,墨西哥 2株 ,巴西 1株 ,泰国 1株 )的DNA指纹图谱作了分析。结果 ①共选用 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 ,筛选出 3个具有较好DNA扩增片段的引物 ,即引物 1:5’ GAGCC CTCCA 3’ ,引物 7:5’ CGGCCCCTGT 3’ ,引物 8:5’ AGGTCACTGA 3’。② 3 2株裴氏着色霉的DNA带型不完全相同 ,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性。③来源于同一国家的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④来源于日本的 15株菌株采用引物 8扩增后呈现两种DNA带型 ,I型 (有 3条主带 ) ,Ⅱ型 (有两条主带 ) ,其余国家菌株由于数量较少 ,DNA分型不明显。⑤同一引物扩增 ,90 %以上菌株可获共同的DNA片段。结论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 ,其DNA带型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 ,本研究方法简便快速 ,可用于着色芽生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可能的基因学诊断中。
席丽艳竜泽香代子曾凡钦KaoruO吴绍熙福岛和贵
关键词:DNA多态性
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研究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多态性,了解两菌在DNA型别与形态学及菌种来源地域的相互关系。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自五个国家的21株分离株(19株卡氏枝孢霉,2株阿耶罗枝孢瓶霉)进行研究。结果:①1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DNA扩增的引物。②19株卡氏枝孢霉的DNA带型具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带型与卡氏枝孢霉略有不同,但与中国株具有较大相似性(85%的遗传相似性)。③卡氏枝孢霉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同一国家的菌株具有相似的DNA带型,位于树状图的同一树组中。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发现卡氏枝孢霉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其DNA带型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带型与某些株卡氏枝孢霉更相似。本研究方法简便、快速。
席丽艳吴绍熙KaoruOkada泽香代子宫治诚福岛和贵前林行雄
关键词:DNA多态性
广东地区马尔尼菲青霉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比较广东株、广西株和泰国株之间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测定大亚基核糖体DNA基因(LSUrDNA)的ITS区域的碱基序列,以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结果12株广东分离株及2株广西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测定的结果,通过DDBJ国际GenBank进行菌株同源性搜索与泰国菌株具有10096的同源性。经2个随机引物扩增18株菌,引物ATGS将18株菌分为9个亚型(A1~A9);引物OPAO15将18株菌分为7个亚型(P1~P7)。12株广东株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2个引物分别分了4~7个亚型。其中1株分离于广西边界的广东株与广西株具有相同的随机扩增DNA电泳图谱,但另1株远离于广西边界地区的菌株与广西的菌株也具有同样的DNA带型。部分广东株和广西株具有和泰国株同样的遗传相似性。结论12株广东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株与广西和泰国株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推测广东自然界中极有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菌株。
席丽艳福岛和贵鲁长明龙泽香代子徐晓容西村和子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子流行病学
酱油曲霉培养物中吡嗪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1999年
席丽艳龙泽香代子OKaoru前林行雄吴绍熙福岛和贵
关键词:酱油曲霉培养物吡嗪类化合物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