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斌
- 作品数:189 被引量:396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18)F-FDG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结直肠癌术后患者23例行28人次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半定量分析病灶PET显像的标准摄取值,并计算延迟显像双时相扫描储留指数(RI)。随访12-36个月,评价PET、低剂量平扫CT和PET/CT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PET/CT显像中,恶性病灶的SUVmax值为7.15±3.67,RI值为(46.1±22.2)%。PET/CT显像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100.0%、97.8%、100.0%、80.0%。PET和低剂量平扫CT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5.0%、95.6%、97.6%、75.0%和90.0%、60.0%、86.7%、94.7%、42.9%。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较高准确性,可为肝转移和腹腔早期局部转移的再次手术提供方便。
- 过兆基章斌曹苇
- 关键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结直肠癌
- ^(18)F-FDGPET/CT在结节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 2014年
- 目的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18 F-FDG PET/CT)在结节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同累及范围及不同分期的结节病患者检查资料,比较CT和18F-FDG PET/CT对病变检出能力,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变累及区域数目及辅助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比较胸内结节病与全身结节病及不同分期的胸内结节病的SUVmax。结果 15例患者PET图像上均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放射性浓聚,全身放射性浓聚最高部位SUVmax为2.3-18.9(6.83±4.31)。PET/CT检出37处病变区域,平扫CT检测出26处。SUVmax与病变累及区域数目、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及24-h尿钙浓度呈正相关(r=0.56,P=0.029;r=0.757,P=0.018;r=0.694,P=0.026)。结论 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价结节病的累及范围和病情活动程度。
- 邓胜明张玮章斌潘律德董佳佳彭啟亮吴翼伟
- 关键词:结节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 经皮瘤内注射188Re-锡硫胶体对兔VX2肝癌的疗效与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经皮瘤内注射88Re-锡硫胶体对兔VX2肝癌模型的疗效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建立45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A组,对照组)、无水乙醇1 ml(B组)、37MBq 188Re-锡硫胶体0.1 ml(C组).各组分别于术后1、4、7天处死5只动物,测量肿瘤体积,并行病理学检查及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所有荷瘤兔均在术前及术后1、4、7天检测ALT、血清尿素值.结果 术后1天各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天B、C组肿瘤体积[分别为(905.7±113.3)mm3和(860.2±59.6) mm3]与对照组[(1 873.1 ±77.3)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组间无明显差异(P =0.421);术后7天C组[(2 169.6±141.9) mm3]与对照组[(4 093.1±126.5)mm3]比较、B组[(2 569.5±64.6)mm3]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C组在治疗4天后凋亡指数仍处于较高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C组凋亡指数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内注射188Re-锡硫胶体内照射治疗VX2兔肝癌模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凯蒋国民刘一之倪才方金咏海章斌
- 关键词:肝癌瘤内注射
- 鼻咽癌诊治中核医学显像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南方为高发地区之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分期对于鼻咽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核医学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PET/CT技术的出现,其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国内外研究中核医学显像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周敏章斌
- 关键词:鼻咽癌核医学显像
- PET-CT显像中SUVmax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正电子放射经中轴断层(PET)-CT显像中SUVmax在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1例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结果肿瘤的大小与SUVma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鳞癌和腺磷癌的SUVmax显著大于其他NSCLC(P<0.01),腺癌SUVmax大于肺泡细胞癌和黏液腺癌(P<0.01和P<0.05)。高分化腺癌组SUVmax小于中、低分化腺癌组(P<0.05),而高、中、低分化鳞癌组之间SUV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不同病理类型与SUVmax值之间相关联。
- 张子洲朱晔涵章斌
- 关键词:SUVMAX非小细胞肺癌
- 不同剂量^(131)I治疗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评价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不同剂量^(131)I治疗后的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DTC患者^(131)I治疗后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评估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2年9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对二分类数据进行效应统计量描述。采用χ^(2)检验和I2值对文献进行异质性评价。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2754例患者,其中低剂量组(1.1~2.2 GBq)1452例、高剂量组(3.7 GBq)1302例。(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31)I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86~1.01,P=0.07)。对地区[欧洲(RR=0.95,95%CI:0.90~1.01,P=0.08);亚洲(RR=0.86,95%CI:0.68~1.08,P=0.20)]、术式[甲状腺全切除术(TT)(RR=0.78,95%CI:0.49~1.23,P=0.28);甲状腺近全切除术(NTT)(RR=0.97,95%CI:0.93~1.01,P=0.15)]、危险度分层[中低危(RR=0.92,95%CI:0.83~1.01,P=0.08);低危(RR=0.98,95%CI:0.83~1.14,P=0.76)]、治疗前TSH刺激方式[甲状腺激素戒断(THW)(RR=0.90,95%CI:0.79~1.02,P=0.11);THW/外源性补充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R=0.96,95%CI:0.90~1.03,P=0.23)]及清甲成功定义标准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Tg<10 ng/ml(RR=0.94,95%CI:0.86~1.03,P=0.20);Tg<2 ng/ml(RR=0.85,95%CI:0.68~1.05,P=0.13);Tg<1 ng/ml(RR=0.96,95%CI:0.84~1.11,P=0.61)]等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31)I治疗后长期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58~1.49,P=0.77)。对术式[TT(RR=1.09,95%CI:0.28~4.21,P=0.80);NTT(RR=0.88,95%CI:0.52~1.50,P=0.63)]、危险度分层[中低危(RR=2.00,95%CI:0.50~7.94,P=0.32);低危(RR=0.83,95%CI:0.50~1.37,P=0.46)]及随访时间{[<5年(RR=0.45,95%CI:0.10~2.02,P=0.30);≥5年(RR=1.03,95%CI:0.60~1.75,P=0.93)]、[<10年(RR=1.00,95%CI:0.56~1.76,P=0.99);≥10年(RR=0.80,95%CI:0.35~1.82,P=0.54)]}的�
- 张静陆奕行邓胜明章斌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疗法META分析
- 18F-FLT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前临床大多以CT检查结果为常规放疗靶区勾画的依据.NSCLC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阻塞性肺炎时,CT上较难判断肿瘤真实边界,不同医师勾画的GTV存在较大差异.18^F-FDG PET显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指导放疗靶区的勾画,不过其在肿瘤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4].18^F-FLT能反映肿瘤细胞增殖状态,较18^F-FDG有更高的特异性.笔者观察了14例NSCLC患者的18F-FDG和18^F-FLT PET/CT显像结果与CT检查结果对诊断分期和GTV勾画的影响,探讨18F-FLT在NSCLC放射治疗计划制定中的作用.
- 吉爱兵徐晓婷章斌周菊英吴翼伟
- 关键词:PET/CT显像靶区勾画18^F-FDG细胞增殖状态
- 靶向肿瘤PD-L1的PET显像剂标记前体、显像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PD‑L1的PET显像剂标记前体、显像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PET显像剂标记前体的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创造性地采用理论计算探究了分子与靶蛋白的作用模式,并根据分子自身的性...
- 葛书山邓胜明章斌李继会桑士标王燕曹津铭李骏鹏贾童童
- 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面的降解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后3h和3、6、13、20、27、34、41、48、55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显像,示踪至同位素信号消失。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经HE染色后对其中的炎症细胞进行分析。脾脏细胞经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25+/CD3+T细胞的比率。结果大鼠种植再生多孔丝素膜55d,SPECT显像的同位素信号基本消失。创面皮肤下HE染色观察到少量的炎症细胞,未观察到残留丝素成分。实验组脾脏中CD3+CD25+/CD3+T细胞的百分率为(7.34±1.85)%,对照组为(7.18±0.3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应用可在2个月内完全降解吸收,对免疫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 陈明心章斌陈昌友朱晓燕李明忠刘雨张琴闫书芹苏成海孙杰邱玉华
- 关键词:炎症反应免疫细胞
- MNU诱导的大白鼠膀胱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观察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 杨玉成侯建全周守军袁和兴卢建林刘洪兴康苏娅章斌
- 关键词:化学致癌剂N-甲基亚硝基脲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