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炳荣

作品数:116 被引量:477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4篇机械工程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8篇车体
  • 33篇列车
  • 28篇有限元
  • 25篇高速列车
  • 17篇机车
  • 16篇损伤识别
  • 15篇模态
  • 14篇多体系统
  • 13篇载荷识别
  • 13篇车体结构
  • 12篇试验台
  • 11篇载荷
  • 10篇有限元法
  • 10篇铁路
  • 9篇多体动力学
  • 8篇疲劳寿命预测
  • 7篇载荷谱
  • 7篇机车车体
  • 7篇车辆
  • 6篇小波

机构

  • 115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五邑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中国北车唐山...

作者

  • 115篇缪炳荣
  • 30篇张卫华
  • 23篇李旭娟
  • 21篇张盈
  • 21篇肖守讷
  • 21篇杨忠坤
  • 19篇王名月
  • 11篇金鼎昌
  • 8篇张哲
  • 7篇王宇
  • 6篇曹辉
  • 6篇阳光武
  • 6篇陈辉
  • 6篇陈翔宇
  • 6篇周凤
  • 5篇陈建政
  • 5篇李伟
  • 4篇梅翔
  • 4篇黄景春
  • 3篇肖建

传媒

  • 6篇机械强度
  • 6篇机车电传动
  • 6篇铁道机车车辆
  • 5篇机械制造与自...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铁道学报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噪声与振动控...
  • 2篇铁道车辆
  • 2篇内燃机车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第十届全国动...
  • 1篇模具技术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机械传动
  • 1篇电力机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机械制造
  • 1篇力学季刊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5篇2018
  • 10篇2017
  • 1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车车辆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对机车车辆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包括总寿命、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的3种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名义应力法(S—N法)和局部应变法(ε—N法)的疲劳设计技术在文中得到详细说明。机车车辆结构的疲劳设计必须服从一定的疲劳机理,并在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安全设计中考虑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的应用。如今利用虚拟样机的有限元疲劳(Finite Element-Fa-tigue)分析和疲劳试验相结合技术成为代替传统的预测疲劳寿命的主要方法。通过考虑疲劳设计准则,许多疲劳寿命的研究可以被用来进行评估和分析国内的机车车辆主要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对于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评估和比较。最后结合实例介绍了工程实践中的有限元疲劳分析技术的具体应用。
缪炳荣阳光武肖守讷金鼎昌
关键词:机车车辆
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车体结构疲劳寿命仿真被引量:31
2007年
提出一种多体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法相互结合进行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并以机车车体结构为例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利用SIMPACK的多体仿真技术获得车体结构的动载荷历程;在ANSYS中利用准静态应力/应变分析法计算结构危险节点应力影响因子;根据模态分析技术确定车体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以及危险点位置。最后,基于动应力历程以及Palmigren-Miner损伤理论,利用FE-FATIGUE软件的基于应力的结构安全因子分析法对车体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其中包括应力应变的循环计数、损伤预测和最终寿命估计。
缪炳荣张卫华肖守讷金鼎昌贺建清
关键词:多体系统动力学疲劳寿命预测车体结构动应力
基于逆问题的轮轨接触力识别研究
逆问题属于机械结构动力学中的第二类逆问题,即根据结构系统响应,边界条件和结构系统模型来确定系统的输入.但是在绝大部分实际应用中,由于初始条件以及部分状态变量的未知性,逆识别问题是严重病态的,所以需要正则化方法将病态问题转...
李旭娟缪炳荣史艳民
关键词:逆问题车辆动力学轮轨接触力正则化方法
多点激励荷载下比例车体疲劳强度及载荷谱研究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点激励荷载下比例车体疲劳强度及载荷谱研究试验台,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机械部分包括T型槽实验台、支撑装置、比例车体等;电气部分包括系统主控制器、伺服控制器等。比例车体通过支撑装置连接在T型槽实验台上...
缪炳荣张卫华谭仕发史艳民李旭娟杨忠坤王名月
文献传递
基于小波方法的板结构损伤识别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进行不同边界条件下板结构损伤位置和大小的评估以及传感器布置和噪音对损伤识别影响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通过薄板结构的有限元模态分析,获取有无损伤板结构点的固有特性参数的分布状况,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将矩形薄板的模态节点位移数据进行分解计算,获得损伤位置数据的高频信息和奇异值。其次,进行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板结构损伤识别分析,利用小波系数的最大值变化率进行板结构损伤程度的定量化评估。最后,分析了传感器布置以及噪音情况下小波变换方法对板结构损伤识别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四边固支约束下的小波系数比四边简支约束的小波系数大0.5%,比两边固支约束的小波系数大0.88%;在网格g=40 mm且通过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去噪处理之后都能够有效识别板结构损伤。说明该方法针对二维板结构损伤位置及程度的识别问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能够为车辆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提供技术思路和参考价值。
李旭娟缪炳荣史艳民王名月
关键词:离散小波变换损伤识别小波系数
高速列车结构振动特性及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高速列车结构振动特性和疲劳特性的作用机理研究是重要的课题之一。首先,为了探明车辆动态特性及结构动载荷的作用机理,根据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混合模拟技术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这里重点研究车体结构高速运行时的结构振动特性。其次,...
缪炳荣张卫华梅翔尹海涛金鼎昌
关键词:有限元法车体结构
文献传递
基于Morlet小波与CART决策树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2024年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过程中样本处理、故障识别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orlet小波和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移动窗方法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样本处理。其次,对提取的短样本进行变分模态分解与特征提取,完成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构建。然后,使用训练集训练CART决策树分类模型,同时引入随机搜索和K折交叉验证用于模型关键参数优化,以获取理想的轴承故障分类模型。测试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实现多种轴承故障的有效诊断、在含噪测试集中表现良好,而且单个样本的数据长度和采样时长的缩短效果明显。
刘俊利缪炳荣张盈李永健黄仲
关键词:故障诊断滚动轴承小波CART决策树
应用多体有限元法预测车体结构疲劳寿命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结合的混合方法对机车车体结构疲劳寿命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在SIMPACK中建立机车整车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不同的载荷工况计算其载荷时间历程;其次根据有限元准静态应力分析法,获得车体结构的准静态应力应变影响因子(stresses influence coefficient,SIC),再利用模态分析技术获得车体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以及确定车体结构危险点位置。基于危险应力分布的动载荷历程,结合车体材料的S—N曲线以及Palmgren-Miner损伤理论,利用FE-FATIGUE软件的安全强度因子分析法和WAFO(wave analysis for fatigue and oceanography)技术进行标准时域的车体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其中包括应力应变的循环计数、损伤累积和寿命预测。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相互对比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预测车体结构的疲劳寿命,其精度和动力学与有限元模型的精度有关。
缪炳荣张卫华肖守讷金鼎昌
关键词:车体结构多体动力学有限元疲劳寿命预测
一种囊式机车车辆推动碰撞实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囊式机车车辆推动碰撞实验系统,空气压缩系统(100)通过管道与大容量高压气体贮存系统(200)气路连接;大容量高压气体贮存系统(100)与气囊充气管路系统气路(300)连接;气囊充气管路系统(300)与气...
张卫华肖守讷柳忠彬缪炳荣阳光武
文献传递
基于LQR的车体与车下设备耦合振动控制及共振效应研究
2021年
提出一种在车体和车下设备之间进行主动减振控制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和优化技术。首先用扫频法确定车体与车下设备的低阶耦合共振频率为8.2 Hz。然后分别在同步正弦和延迟随机激扰下求解最优控制参数。发现以时域性能为目标时,时域响应幅值能显著降低,但只能在耦合共振频率附近降低振动能量。为克服这一不足,提出以频率性能为目标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所得控制参数能使车体加速度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d,RMS)值降低40%以上。并能在较宽的频段内降低振动能量,恰好弥补了以时域性能为目标的不足。最后分析了参数扰动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体质量±5%的变化范围内,加速度RMS值的降幅在40%以上;轨道激扰增加不超过2%的随机高斯噪声时,加速度RMS值的降幅在10%以上。因此,改进后的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车体振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控制“裕量”,可以保证工况条件劣化后的减振效果。
雒耀祥缪炳荣陈翔宇彭齐明蒋钏应
关键词:振动与波高速列车刚柔耦合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