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久益 作品数:10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荆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诊断和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CT证实的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均有脑皮层不同程度的脑回样或条带状钙化,4例伴病侧大脑萎缩,3例伴病侧颅板增厚,1例合并眼部脉络膜血管瘤和侧脑室脉络丛增大。8例均出现与CT表现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CT能准确诊断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源义 刘四斌 胡久益关键词: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MSCTA与DSA对肝脏肿瘤血管评估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估肝脏肿瘤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对30名肝脏肿瘤患者采用MSCT血管造影术(MSCTA)和导管血管造影术(DSA)两种方法 ,对肝动脉、门脉及公认的重要的血管变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刘四斌 谢欢 刘江泽 黄原义 吴文泽 胡久益文献传递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 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经DSA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轴位增强扫描。4例行三维多层重叠薄块采集(3dimensionalmultioverlappingthinslabacquisition,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4例,额叶、顶叶共3例。常规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水母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4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结合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黄源义 胡久益 刘四斌 黄江华关键词:脑静脉畸形 血管畸形 MRI MRA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附42例分析) 被引量:6 2004年 黄源义 杜新华 刘四斌 胡久益关键词:脊柱转移瘤 MRI 影像学诊断 骨质破坏 肿瘤浸润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3例共46侧关节盘行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T2*WI扫描,分析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变化和关节盘的形态等。结果:46侧关节盘中有17侧(17/46)正常;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1侧(11/46),主要MRI表现为闭口位时关节盘在髁状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关节盘可变形伸长,后带膨大,信号基本正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侧(15/46),主要MRI表现为在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位置均位于髁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不回到关节窝内,关节盘形态严重变形,出现圆形、折叠型、伸长型等,关节盘信号基本正常;关节盘内侧移位2侧(2/46),外侧移位1侧(1/46),这两种类型主要MRI表现为关节盘变形,呈低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关节盘的位置、结构及盘突关系,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刘四斌 周文辉 胡久益 胡道予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FA值、ADC值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程度的关系,评价DTI技术在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获得L_5神经根Lindblon分级(共4级)及FA值、ADC值,分析Lindblon分型与FA值、ADC值的关系,并进行双侧L_3~S_1神经根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结果患侧L_5神经根平均FA值显著低于健侧(t=-4.416,P<0.01),平均ADC值高于健侧(t=3.334,P<0.05);各级神经根平均FA值、ADC值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50.347,P<0.01;F=53.572,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根受压Lindblon分级与FA值呈负相关(rs=0.970,P<0.01),与ADC值呈正相关(r_s=-0.963,P<0.01)。结论 FA值、ADC值可以反映神经根受压程度,且随着受压程度的加重,FA值降低,ADC值升高。 吴杏 胡久益 王小双 刘四斌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MSCTA和DSA对肝脏肿瘤血管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肝脏肿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肝脏肿瘤患者采用MSCT血管成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对肝动脉、门脉及重要的肝脏血管变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中MSCTA观察到12例动脉变异,包括8例肝右动脉的改变,3例肝左动脉的改变,1例腹腔干过早分叉。动脉门脉瘘4例,门脉癌栓3例。30例同时行DSA检查,动脉的数量和所有动脉血管的变异均与MSCTA的结果相一致(准确度96.7%,敏感度92%,特异度100%)。结论:MSCTA能提供有价值的肝脏血管信息,在肝脏肿瘤外科手术或介入术前可作为一种无侵袭性的首选检查方法。 刘四斌 胡道予 谢欢 刘江泽 黄原义 吴文泽 胡久益关键词: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附8例分析)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多个重叠薄层采集(3D-MOTSA)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扫描,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周文辉 王琴 胡久益 谢孝平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适形放疗前肿瘤CT定位扫描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herapy,3DCRT)前的CT定位扫描技术进行研讨,以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及病变靶区的精确度。方法:对恶性肿瘤80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前的肿瘤CT定位,再通过医院HIS系统将所获得的图像传输至ELEKTA医用直线加速器,对患者进行精确放疗。结果:80例肿瘤患者均定位准确,病变组织明显缩小,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符合3DCRT的要求。结论:CT是3DCRT中提供精确定位的方法之一,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周进 胡久益关键词:CT定位 迷走肝动脉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迷走肝动脉的DSA表现,探讨其对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23例肝癌患者的DSA资料,将Michels肝动脉分型Ⅰ型以外的变异肝动脉称之为迷走肝动脉(aberrant hepatic artery,AbHA),统计每组迷走肝动脉的发生率。结果:223例中,AbHA32例,占14.34%,共有40支变异肝动脉,其中迷走肝总动脉(aberrant common hepatic artery,AbCHA)2支(5%,2/40),迷走肝固有动脉(aberrant proper hepatic artery,AbPHA)1只(2.5%,1/40),迷走肝右动脉(aberrant right hepatic artery,AbRHA)24支(60%,24/40),迷走肝左动脉(aberrant left hepatic artery,AbLHA)13支(32.5%,13/40)。有30支变异肝动脉直接参与肿瘤供血,其中24支行TACE治疗,6支行肝动脉化疗(TAI)。结论:正确认识肝动脉的解剖变异特征对提高TACE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黄源义 刘四斌 胡久益 谢孝平关键词: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