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 作品数:34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从湿地到农田:围垦对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湿地围垦转化为农田直接影响碳循环过程,但之前的众多研究忽略了相关人为活动如农资生产、农用器械使用等所产生的碳排放.为了更全面认识湿地围垦为农田所导致的这种变化,以崇明岛为研究地区,基于通量观测和生命周期评价,本文分别探讨当考虑和不考虑人为活动伴随的碳排放时,生态系统总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如果只考虑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碳通量,农田仍表现为碳汇,但与自然湿地相比,其碳排放增加了10.47t(CO_2-eq)·hm^(-2);当将农业生产中人为活动碳排放纳入计算后,崇明岛自然湿地和围垦农田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5.38和6.54 t(CO_2-eq)·hm^(-2),碳排放增加了21.92 t(CO_2-eq)·hm^(-2),其中,人为活动碳排放为11.45 t(CO_2-eq)·hm^(-2);田间种植和农资生产的碳排放共占农田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84.6%,化肥的生产施用是农田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围垦使生态系统乃至区域尺度的碳源汇属性发生变化,需重新评估其影响;同时,为了达到低碳农业的目的,需减少化肥施用、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侯颖 李红 赵敏 熊俊 戴圣骐 赵斌 胡静 郭海强关键词:围垦 农田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新常态下上海环境保护的新特征和新挑战——“十三五”上海环境与发展形势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全面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为切实把握好"新常态"的特征,应对好"新常态"的挑战,从而积极谋划上海"十三五"乃至中长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参考。 胡冬雯 胡静 周晟吕 汤庆合关键词: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环境经济政策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2019年 基于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环保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调研“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11—2017年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情况,并开展评估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环境经济政策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尤其在财政奖补方面占绝对优势,但各省市差异较为明显,且区域层面联动政策相对欠缺。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及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需求,建议在环保基金、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环境信用体系等领域率先开展区域联动试点,并从机制、法律、技术等层面给予保障,探索形成区域环境经济政策共商、共享、共赢模式。 戴洁 黄蕾 胡静 钱美尹 李月寒关键词:长三角 一体化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能源约束下的长三角区域煤电行业排放绩效和“十四五”控排策略研究 2021年 燃煤发电是长三角区域目前最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但同时其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等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利用情景分析法,对长三角区域煤电行业"十四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煤电机组传统污染物如SO2、NOx及颗粒物控制已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成为长三角区域煤电机组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碳排放权交易可为新增碳排放指标提供一定的缓解出口,但新增煤耗指标的来源尚不明确,难以获取。建议煤电行业密切关注近期碳排放达峰和远期碳中和要求,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全区域、多方位统筹协调,严格控制新增项目排放增量、充分挖掘现有项目减量排放潜力,实现行业绿色发展。 戴洁 桑妲 胡静 励刚 张啸虎关键词:煤电 污染物排放 碳排放 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为评估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研究应用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核算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应用问卷调查法核算了居民为应对大气污染采取的防护成本。核算结果表明,从2013年到2015年,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 周晟吕 胡静关键词:大气环境 文献传递 温室气体监测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中国加强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核算的迫切需求,总结概括了温室气体大气背景浓度监测、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等3种温室气体监测类型的国内外进展,探讨了各类温室气体监测的区别、监测的必要性、主要的监测途径。以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试点为例,提出我国温室气体监测中存在监测对象不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薄弱等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赵敏 胡静 汤庆合 李立峰 戴洁关键词:温室气体 排放源 上海地区土壤碳汇功能评估 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上海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2004年—2005年上海耕地地力调查资料,以及2009年实地调查采样、实验分析获得的数据,研究了3个时期上海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多年来上海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库逐渐减小,从而使得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土壤成为一种碳源,而不是碳汇。城市郊区以扩大蔬菜、果树、苗木种植为特征的旱地作物种植方式代替水稻田,是城市化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明显特征,而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林地、菜地。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重要影响,同时,耕作制度、耕作方式、施肥等农业管理方式也有一定影响。虽然园林绿地得到快速发展,但没有弥补城市化过程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带来的有机碳损失。 赵敏 胡静 汤庆合关键词:城市化 碳源 上海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及其潜力分析 的碳汇功能是影响全球碳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研究得出上海2003年森林植被的碳汇约为25万t/a(以碳计),只相当于同期碳排放的0.6%.虽然上海森林覆盖面积逐年... 赵敏 胡静 汤庆合关键词:森林植被 碳汇功能 上海市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2024年 以上海市2家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Ⅰ和Ⅱ为例,核算近年来因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产生的碳排放量。污水厂Ⅰ和Ⅱ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对N污染物的处理,分别占总碳排放的61.36%、46.18%;污水厂Ⅰ电耗产生的碳排放从2015年到2022年翻了一番,污水厂Ⅱ电耗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达45.20%。2家污水厂单位进水的总排放强度分别为1065.02、1110.26 g CO_(2)eq/m^(3),与国内某些厂相比属较高水平;与IPCC缔约国相比,2座厂人均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76、1.93 kg CO_(2)eq/人,属较高水平。此研究运用指南进行核算,有助于了解上海污水厂碳排放基本情况,进而细化核算方法、完善排放因子,是减污降碳、实施双控的基础工作。 李丹 钱晓雍 赵敏 胡静 林卫青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 温室气体 排放量 上海市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017年 绿色供应链是将环保节能等“绿色”因素融入整个供应链的新型环境管理手段,该概念在20世纪由美国提出后,逐渐影响各国的环境管理理念.概述了国内外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与实践现状.阐述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上海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环境风险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和规避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上海市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政策环境、企业管理、技术储备和公众意识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在上海市继续深化示范和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胡冬雯 王婧 胡静关键词:绿色供应链 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