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亚玲 作品数:21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更多>>
准潜流人工湿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准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主体、布水板、挡水板、软体网填料层、蛭石填料层、土壤填料层和填料架;湿地主体内部设有布水板和挡水板,布水板和挡水板之间的空间内自下至上依次设有网填料层、蛭石填料层和土壤填料层,... 张建 李超娜 张成禄 李晔 赵星辰 郑红蝶 芦亚玲文献传递 浮空可清零气溶胶质量浓度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浮空可清零气溶胶质量浓度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浮空可清零气溶胶质量浓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QCM组件、热脱附组件和控制电路;热脱附组件具有加热腔,加热腔贯穿热脱附组件的顶部以形成与外... 芦亚玲 颜鹏程 巩崇水 任余龙 周甘霖 齐月 韩晖 杜昊霖 邓祖琴北极夏季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为研究北极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于2013年8月8-12日环Svalbard岛收集大气气溶胶样品,利用带能谱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共分析2530个单颗粒,并获得颗粒物的形貌特征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北极地区颗粒物主要表现为5种类型,分别为海盐颗粒、富S颗粒、富Fe颗粒、含碳颗粒和矿物颗粒.后向气流轨迹显示,采样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北极点周边的海洋上空和附近格陵兰岛地区.来自海洋上空的大气中主要包含海盐颗粒,所占数量比例为54.7%;经过陆地的大气样品中95.4%为矿物颗粒.利用时间密度因子法估算出北极地区PM2.5质量浓度范围为0.55-0.72μg/m^3. 芦亚玲 贾铭鑫 李文凯 常嘉敏 迟建伟 刘磊 孙俊英 李卫军 王文兴关键词:大气气溶胶 单颗粒 透射电镜 一种气溶胶集成式移动观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溶胶集成式移动观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气溶胶观测装置及方法技术领域,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四周均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滚轮,且面板上一体成型安装有把手;第一调节测量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测量机构包括第一箱体,所述... 巩崇水 段海霞 颜鹏程 芦亚玲 赵采玲 李红 李宝江 曾淑玲应用长时序NDVI评价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受旱状况 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不同年份冬小麦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以甘肃陇东雨养农业区为研究区域,应用1981-2006年NASA GIMMS 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降水、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通过研究25个冬小麦生长季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特征以及与降水、土壤水分和生育期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能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冬小麦受旱指数WWDI(Winter wheat drought index),并根据气象数据、冬小麦产量和历史年鉴资料对WWDI监测的冬小麦受旱状况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WDI能够很好地监测冬小麦的全生育期的受旱状况,应用WWDI确定的1981-2006年间冬小麦受旱最严重的几个年份分别是1995,2000和1992年,这几年冬小麦的受旱程度与其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非常一致;WWDI与冬小麦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 001),可以作为定量评估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受旱状况的指标。 郭铌 芦亚玲 韩兰英 张某草关键词:干旱 NDVI 雨养农业区 一种田间模拟农作物持续干旱受灾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气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田间模拟农作物持续干旱受灾装置,包括试验区及抽湿机,试验区通过横隔墙分隔为两列试验行,试验行通过纵隔墙分隔为多个试验格,每一试验格内均通过隔网分为上下方向的种植部及排水部;横隔墙... 赵鸿 杨阳 王鹤龄 张凯 齐月 蔡迪花 赵福年 陈斐 魏星星 芦亚玲一种垂直稳定云台系统及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稳定云台系统及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垂直稳定云台系统包括云台固定装置、云台减震系统及仪器固定装置;云台减震系统铰接于第一连杆使得云台系统能够实现偏航角度调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使得云台系统能... 王玮 王小平 王丽娟 芦亚玲 胡蝶 沙莎 郭铌 孙旭映 李耀辉文献传递 三种土壤导热率模型对中国北方地表温度的模拟 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提高模式CLM4.5(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对我国北方地表温度的模拟性能,本文利用近30年实况地表温度站点观测资料,开展了Johansen、Côté-Konrad及Lu-Ren三个常用土壤导热率模型对地表温度模拟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导热率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北方地表温度的时空特征,但Lu-Ren方案的模拟误差、均方根误差更小,与实况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实况分析表明,近30年来北方地表温度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中,尤其2003年以来增温趋势更加显著;三种方案均能模拟出这种变化趋势,与实况变化间相关显著,但模拟的增温幅度偏小,其中Lu-Ren方案模拟的变化趋势与实况值最接近.基于Taylor图和降水模拟评估表明,三种方案中Lu-Ren方案模拟效果最好.由此可见,在CLM4.5模式中增加适合我国北方气候模拟的土壤导热率新方案(Lu-Ren方案),提高了CLM模式的模拟效果,促进了该陆面模式的发展. 任余龙 李振朝 蒋俊霞 高晓清 周甘霖 芦亚玲关键词:地表温度 数值模拟 庐山地区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于2011年8月—9月期间以庐山山顶作为高山采样点对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采用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方法获得单颗粒的形貌和化学组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单颗粒主要为富硫、金属、矿物、飞灰、烟尘和有机颗粒等6种类型,其中富硫颗粒和金属颗粒占绝对主导,两者占总数量的80%以上。单颗粒的能谱结果显示细小的金属和飞灰颗粒包含的金属元素主要为Mn、Fe、Pb、Zn以及少量的Cr、Co、As、Cd等,表明这些颗粒主要来自于重工业排放如有色金属冶炼等。同时借助单颗粒图像分析技术获得了不同类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富硫和金属颗粒的粒径主要在0.05~2μm,均表现为单峰分布,峰值分别处在0.6~0.7μm和0.3~0.4μm之间。高空中发现的与工业源相关的金属、飞灰和烟尘等细颗粒完全内混于二次形成的富硫颗粒,这种内混的颗粒能够贡献到高空的云凝结核中。一旦成为云凝结核,这些细小颗粒很可能会加快二次硫酸盐的形成,进而加重酸雨(云)对本地区人体健康和植物生态系统的危害。 芦亚玲 常加敏 赵立宁 朱超 刘磊 刘澎 孙瑞莲 李卫军 王韬关键词:单颗粒分析 形貌特征 基于TESEBS模型估算高原地区地表蒸散发 2017年 为检验TESEBS(Topographical Enhanced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利用2014年高原9个站点的实测资料对TESEBS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鉴于模型估算的感热通量偏差较大,提出利用地表温度—植被指数(LST-NDVI)特征空间法来确定蒸散发率,并将模型估算的卫星过境时刻瞬时蒸散发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ESEBS模型估算高原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较大;利用LST-NDVI特征空间法确定蒸散发率能很好地改善模型对蒸散发的估算精度,相关系数从0.65提高至0.83,均方根误差从144减小至80 W·m^(-2),相对误差从67%减小至39%。特征空间法引入后,TESEBS模型估算的地表蒸散发明显小于原模型的估算结果,且模型给出的研究区地表蒸散发分布特征与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特征相一致。 王丽娟 郭铌 王玮 芦亚玲 沙莎关键词:青藏高原 LAND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