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芬丽

作品数:71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药物
  • 17篇用药
  • 11篇合理用药
  • 11篇处方
  • 8篇药动学
  • 8篇处方点评
  • 6篇药物相互作用
  • 6篇抑郁
  • 6篇菌药
  • 6篇抗菌
  • 6篇抗菌药
  • 6篇抗菌药物
  • 5篇文拉法辛
  • 4篇代谢物
  • 4篇单胺
  • 4篇单胺类
  • 4篇单胺类神经递...
  • 4篇递质
  • 4篇抑郁症
  • 4篇抑郁症模型

机构

  • 5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7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69篇苏芬丽
  • 36篇熊芬
  • 21篇唐洪梅
  • 16篇李焕德
  • 13篇孙旭
  • 12篇罗骞
  • 9篇蔡庆群
  • 8篇张庆业
  • 8篇王峰
  • 7篇姚媛
  • 5篇苏志强
  • 4篇涂星
  • 4篇张毕奎
  • 4篇丘振文
  • 4篇彭文兴
  • 3篇向大雄
  • 3篇朱荣华
  • 3篇王姿媛
  • 3篇杜瑜
  • 2篇梁海霞

传媒

  • 6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今日药学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西北药学杂志
  • 4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师
  • 2篇药学教育
  • 2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家庭医药(就...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的研制及其体内体外评价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考察格列齐特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离体组织黏附力,以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Carbopol,CP)为生物黏附材料和骨架材料,乳糖为稀释剂制备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以磷酸盐缓冲液(pH8.6)为溶出介质,测定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释放度。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片剂对家兔离体胃、肠组织的黏附力。采用HPLC测定犬血浆中的格列齐特浓度,研究格列齐特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与格列齐特Ⅱ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其与家兔离体胃、肠组织的黏附力明显大于普通片剂,且与肠的黏附力大于与胃的黏附力。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对格列齐特Ⅱ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82.74±20.75)%。结论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在胃、肠道具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利用生物黏附技术可以提高格列齐特的生物利用度。
张毕奎苏芬丽向大雄朱运贵谭建国许飞李焕德
关键词: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药动学相对生物利用度
LC-MS/MS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建立 LC—MS/MS 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3,4-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含量。方法:采用 Ther—mo C_(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柱温为室温;水(含0.05%的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ESI^+多个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反应质荷比(m/z):177.06→59.92(5-HT),170.00→152.00(NE),154.00→137.00(DA);ESI^-多个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反应质荷比(m/z):190.00→145.90(5-HIAA),263.00→165.00和263.00→150.00(MHPG),166.90→122.80(DOPAC),180.70→136.60(HVA)。结果:5-HT、NE 和 DA 分别在4.45~4450 ng·mL^(-1)、4.11~4110 ng·mL^(-1)和4.10~41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4.45,4.1l,4.10 ng·mL^(-1);5-HIAA、MHPG、DOPAC 和 HVA 在12.5~10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最低检测浓度为12.5 ng·mL^(-1)。日内和日间 RSD 均小于8.5%,重复性好。结论:本方法灵敏、快捷、准确、专一性强,可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递质的研究与分析。
苏芬丽王峰朱荣华黄爱玲李焕德
关键词:单胺类神经递质脑组织
浅析《广东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中成药的辨证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为辨证应用《广东省基本药物目录增补品种》(2010版)中的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124种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和主要成分,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升降沉浮、归经等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思想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应用基本药物中中成药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辨析其适应证,根据疾病证型选药,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方能取得好的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苏芬丽罗骞熊芬张庆业苏志强唐洪梅
关键词:中成药辨证
关于临床药学工作模式的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从各级医疗机构的特点和提升临床药师素质两个方面,分析现阶段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完善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的建议。临床药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是临床药学工作模式走向完善的必备条件;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和优势特色,积极探索多样化差异化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
熊芬苏芬丽吉家兴罗骞
关键词:临床药学
Wnt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潜在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21年
肝纤维化是肝长期受到各种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一种可逆性病理过程。近期较多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模型中存在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靶向抑制Wnt通路可阻止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增殖,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本文就Wnt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孙旭熊芬黄育生闫雪苏芬丽蔡庆群丘振文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WNT信号通路
格列齐特生物粘附缓释片的研制及其体内体外评价
目的:制备格列齐特生物粘附性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离体组织粘附力,以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Carbopol,CP)为生物粘附材料和骨架材料,乳糖为稀释剂制备生物粘附性缓释...
张毕奎苏芬丽向大雄朱运贵谭建国李焕德
关键词:格列齐特粘附力
文献传递
罗红霉素与氨溴索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复方罗红霉素氨溴索片中两药在体内是否存在药动学上相互作用。方法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4×4交叉试验设计,每组1人,交叉服用复方罗红霉素氨溴索片、罗红霉素片加氨溴索片、罗红霉素片、氨溴索片,服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肘静脉血4~5mL,血药浓度采用HPLC/MS测定。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以90%的可信区间进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是否具临床意义的判定。结果复方制剂、合用药物以及单用药物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复方或是合用2种药物,均未产生有临床意义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结论罗红霉素氨溴索片中2种成分在体内不产生统计学上和临床意义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颜素华彭文兴李焕德王峰苏芬丽
关键词:罗红霉素氨溴索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
92例肿瘤住院患者复方苦参注射液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肿瘤科复方苦参注射液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肿瘤科2008年9月~2009年5月份使用过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住院病人92例,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临床上存在超...
苏芬丽熊芬唐洪梅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肿瘤用药分析
文献传递
内分泌专业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模式的探索
2022年
为探索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模式,总结了内分泌专业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带教方法和经验体会。该模式通过细化理论知识培训,强化临床实践,规范药学监护环节,提升中药临床药师专业能力,使整个培训带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不断完善和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提供参考。
苏芬丽姚媛沈创鹏蔡庆群唐洪梅
关键词:内分泌
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上报的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及其品种数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31个品种,发生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1.12%,以女性患者居多;静脉滴注给药占88.46%;涉及抗感染药物82例,占24.26%;中成药74例,占21.89%;单品种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共41例,占12.13%;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8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孙旭熊芬苏芬丽苏志强利亭婷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静脉滴注合理用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