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刚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殖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生殖细胞
  • 2篇生殖细胞瘤
  • 2篇睾丸
  • 2篇睾丸肿瘤
  • 2篇细胞瘤
  • 1篇蛋白
  • 1篇低危
  • 1篇预后
  • 1篇肾细胞
  • 1篇肾细胞癌
  • 1篇生殖系
  • 1篇生殖系统
  • 1篇生殖系统肿瘤
  • 1篇年龄
  • 1篇年龄因素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4篇谢宇
  • 4篇范刚
  • 3篇韩惟青
  • 1篇杨科
  • 1篇裴夏明
  • 1篇蒋志强
  • 1篇曾福华
  • 1篇黄招琴
  • 1篇张健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肾细胞癌中埃兹蛋白与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埃兹蛋白(ezrin)与CD44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6例RCC患者的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及17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ezrin与CD4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RCC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RCC中埃兹蛋白[60.7%(34/56)vs 29.4%(5/17),P<0.05]与CD44蛋白[64.3%(36/56)vs 0(0/17),P<0.0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合病理诊断结果研究发现,CD44蛋白和埃兹蛋白表达水平随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5);在肿瘤最大径>7.0 cm的RCC组织中,埃兹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最大径≤7.0 cm的RCC组织(P<0.05),而CD44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组织内埃兹蛋白、CD44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CD44与埃兹蛋白在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427,P<0.01)。结论:埃兹蛋白与CD44在R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埃兹蛋白与CD44在RC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谢宇范刚黄招琴韩惟青
关键词:EZRINCD44肾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转录因子 AP-2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AP-2)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及化疗耐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AP-2在不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组织中分别呈现出抑癌或促癌的双向调控效应。研究 AP-2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可为相关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谢宇范刚张健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低危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估低危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NSGCT)患者的严密随访保守治疗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治疗的效果,以探讨危险因子用于临床Ⅰ期NSGCT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2001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1例临床Ⅰ期NS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血管淋巴管浸润、胚胎癌成分>癌肿成分50%及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AFP和/或β-HCG)仍持续不降甚至增高者,最终将46例低危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严密随访组(30例)和RPLND治疗组(16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2项临床指标(胚胎癌成分、年龄)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 46例患者中5例失访,4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89%.平均随访时间61个月(15~ 147个月),其中严密随访组平均随访58个月(19~ 147个月),RPLND组平均随访65个月(15~ 144个月).严密随访组和RPLND治疗组生存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24/27)和86%(1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78).含少量胚胎癌成分(胚胎癌成分<50%)的混合性肿瘤患者无瘤生存率为83%,不含胚胎癌成分患者为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30).<15岁组与≥15岁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21).结论 低危临床Ⅰ期NSGCT患者严密随访保守治疗与RPLND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低危患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严密随访可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
范刚谢宇韩惟青蒋志强杨科曾福华裴夏明
关键词:睾丸肿瘤年龄因素
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预后危险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NSGCT)一经确诊应立即接受根治手术,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多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医学影像诊断及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子评估结果.目前国内对NSGCT预后相关危险因子缺乏系统的总结,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NSGCT预后的因素有:肿瘤转移与否及转移部位、转移灶大小、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胚胎癌成分优势、血管淋巴管浸润、个体及社会经济因素:患者年龄、隐睾病史、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等.
范刚谢宇韩惟青
关键词:睾丸肿瘤生殖细胞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