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月兰

作品数:13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4篇动脉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螺旋CT血管...
  • 3篇介入
  • 3篇CT
  • 2篇动脉瘤
  • 2篇胸腺
  • 2篇重症肌无力
  • 2篇主动脉
  • 2篇无力
  • 2篇疗法
  • 2篇螺旋CT
  • 2篇介入疗法
  • 2篇肌无力
  • 2篇病变
  • 2篇成像
  • 1篇动脉病变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王敏杰
  • 11篇范月兰
  • 11篇左长京
  • 9篇薛宏
  • 9篇王培军
  • 8篇田建明
  • 7篇萧毅
  • 6篇吕桃珍
  • 3篇杨继金
  • 3篇崔恒武
  • 3篇李晓兵
  • 2篇涂来慧
  • 2篇朱文江
  • 2篇张仁琴
  • 1篇任丽
  • 1篇毕永民
  • 1篇郝强
  • 1篇徐伟
  • 1篇周晓平
  • 1篇曾浩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仿真内窥镜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 (CTvirtualendoscopy,CTVE)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47例主动脉病变进行CTVE成像 ,5 8例并行DSA检查 ,37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 147例主动脉中 ,139例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 (2 )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 ,夹层动脉的内膜瓣 ,假性动脉瘤的破口。结论 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 (CTA)的优点于一身 ,可以明确诊断各种动脉疾病 ,帮助和指导手术 ,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萧毅田建明王培军左长京王敏杰崔恒武曾浩吕桃珍薜宏范月兰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CT仿真内窥镜
CT导引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研究被引量:43
1999年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止痛疗效,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 42 例由胰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胆管癌引起的顽固性上腹痛或伴有牵涉性背痛的患者经CT导引两侧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观察对比剂扩散情况。结果 经3 个月随访观察,在2 周、1 个月、2 个月、3 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 % 、88-10% 、85-00% 、80-56 % 。有显著止痛效果的病人,可观察到对比剂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本组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推广应用。
崔恒武田建明王培军陈爱华左长京萧毅王敏杰范月兰
关键词:介入性放射学腹部疼痛癌性疼痛CT
多层螺旋CT门静脉容积显示技术三维成像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门静脉容积显示技术三维成像方法。材料和方法:14例正常者及32例肝胰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三维重建,对正常和异常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亮度及不透明度,均可获得良好的门静脉VR图像。VR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和病变组的门静脉系血管情况,且有较强的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容积显示技术三维成像是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术,可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图像和更多的信息。
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萧毅左长京薛宏范月兰
关键词:门静脉CT三维成像
大动脉瘤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比较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瘤螺旋CT 血管造影(SCTA) 检查技术和应用价值,为合理选择SCTA 和DSA 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34 例大动脉瘤,均行SCTA 和DSA 检查,其中29 例经手术证实,术后7 例随访检查用SCTA。SCTA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 和表面遮盖显示(SSD) 两种方法重建血管。结果:胸主动瘤10 例,腹主动脉瘤15 例,胸腹主动脉连续性动脉瘤2 例,髂动脉瘤7 例。SCTA 和DSA 均能较好地显示大动脉瘤的部位、形状、范围及夹层情况。MIP 重建图像能显示动脉壁钙化,SSD 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动脉瘤的三维形态,SCTA 结合CT 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更清楚显示动脉腔、动脉壁、附壁血栓及动脉周围组织结构。DSA 图像空间分辨力较SCTA 高,但不能清楚显示动脉壁、附壁血栓及动脉周围组织结构。结论:对大动脉瘤可首选SCTA 检查以替代DSA 检查。
王培军朱文江田建明左长京吕桃珍萧毅王敏杰薛宏范月兰杨继金
关键词:大动脉瘤DSA螺旋CT血管造影
胸腺介入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索一种对重症肌无力具有确切疗效,又能减少创伤性和并发症的新疗法。材料和方法:13 例重症肌无力(MG) ,CT 引导下于胸骨切迹上方经皮穿刺胸腺,用本院研制的微波治疗仪作多点微波热辐射治疗,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结果:13 例MG 的症状和体征于治疗后3 天内即好转,其中3 例于治疗后肌力即好转。随访3 年后,显著好转10例,好转3 例。胸腺体积于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缩小,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缩小率分别为24 .2 % 、31 .7 % 、34 .1 % 。胸腺内可见低密度区,由胸腺组织和水分气化及凝固性坏死所致。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腺介入疗法对MG 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显效快,并发症少。适用于MG 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不愿做胸腺手术切除或无法切除、胸腺放疗效果差、能较好配合治疗的MG 患者。
王培军吕桃珍涂来慧张仁琴左长京王敏杰薛宏范月兰杨继金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CT介入疗法
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46例疑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 ,分别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成像。统计SSD、MIP及VR成像对正常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 ,统计门脉期VR成像对正常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VR成像对正常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0 %、10 0 %、90 .9%。对正常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显示率均为 10 0 %。根据肿瘤浸润血管的情况作出可切除性判断。结论 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胰周血管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具有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萧毅左长京薛宏范月兰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胰腺癌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扫描参数及图像处理的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扫描参数的优化、造影剂的使用以及图像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方法 :73例可疑脑动脉瘤患者行 CTA,其中 4 2例同时行 DSA,CTA与 DSA对照 ,分析扫描参数、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图像后处理方法对 CT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以下扫描参数图像的质量较好 :层厚 1.0~ 2 .0 mm,螺距 1.0~ 1.2 5 ,重建间距0 .5~ 1.0 mm。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以 3.0~ 4 .5 ml/ s较合适 ,用量一般 80~ 12 0 ml。图像后处理同时应用 SSD及 MIP法 ,行 MIP法一般先人工编辑去除颅骨 ,以更好地显示动脉瘤及其与血管的关系。结论 :合理选择扫描参数、造影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图像后处理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脑血管 CTA图像。
薛宏左长京任丽王敏杰范月兰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图像处理脑血管造影脑动脉瘤造影剂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 )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16例颅底肿瘤 ,MRI明确诊断后行 SCTA。 SCTA与 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 2 .0 m m,间距 1.0 mm ,螺距 1.0~ 1.2 5 ,均以 3.0 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 0 ml;用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三维图像 ,5例行伪彩 SSD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SCTA清楚显示了 14例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 ,而 1例颅咽管瘤、1例胶质瘤瘤体未显示 ,仅显示了受压移位的邻近血管及其与颅骨的关系。 SCTA的三维图像及模拟手术入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SCTA提供的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三维图像 ,是对常规二维影像的重要补充 。
左长京周晓平萧毅崔恒武吕桃珍王敏杰薛宏范月兰
关键词:颅底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螺旋CT血管造影SCTA
重症肌无力胸腺介入治疗技术
1997年
重症肌无力胸腺介入治疗技术王培军①吕桃珍左长京田建明涂来慧张仁琴徐伟郝强薛宏王敏杰范月兰胸腺在重症肌无力(MG)的发病机理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胸腺切除虽可取得明显疗效,但并非所有MG患者胸腺均能切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重症肌无力治疗方法,即在CT引导下...
王培军吕桃珍左长京田建明涂来慧张仁琴徐伟郝强薛宏王敏杰范月兰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介入疗法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3 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采用准直 2 5mm ,层厚 3 0mm ,螺距为 6~ 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 (VR)、表面遮盖显示 (SSD )、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及多层面重建法 (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 ,并比较 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  3 1例中有 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 ,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 ,SSD未能显示。 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 ,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 ;5例术后出现渗漏 ,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 ,MIP、SSD仅显示其中的 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 ,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 ,VR及MPR显示 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 ,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诊断 ;VR及MPR图像优于SSD及MIP 。
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萧毅王敏杰左长京毕永民薛宏范月兰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主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