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钊文 作品数:56 被引量:455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5年 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是一种轻简化水稻种植技术,在适宜的地区可以取得较高产量。该研究比较了国内水稻机械穴播主要推广地区采用的机械穴播种植技术和机械插秧种植技术的稻米品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械穴播技术有利于提高稻谷的整精米产量,机械穴播在安徽南陵、四川绵竹、新疆温宿和山东高清等地区的整精米产量分别比机械插秧显著提高了9.11%、27.02%、4.08%、11.11%。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表现降低趋势。机械穴播显著降低了山东高清地区稻米的垩白粒率,对其余稻米外观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该研究初探了水稻机械穴播技术对中国部分水稻种植区较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水稻机械穴播技术在适宜地区的推广应用。 王在满 罗锡文 陈雄飞 莫钊文关键词:机械化 移栽 水稻 机插秧 稻米品质 机械深施肥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和超级杂交稻品种天优99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械深施肥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根系空间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施肥处理下超级稻品种的平均产量较人工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72%和15.37%,差异显著,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千粒重的提高;深施肥处理下超级稻品种孕穗期≥15 cm根层的根系体积较人工撒施处理提高41.25%,较不施肥处理提高100.78%;根系干质量较人工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84.11%和139.19%,差异显著。深施肥处理较人工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扬花期0~5 cm根层根系体积(31.99%和42.43%)和根系总体积(26.60%和34.39%);显著提高成熟期≥15 cm根层的根系体积(142.62%和158.56%)和根系干质量(104.20%和163.87%)。 陈雄飞 王在满 石庆华 罗锡文 莫钊文 张明华 杨文武 章秀福关键词:超级稻 根系分布 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倒伏指数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6年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稻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行距20 cm)进行开沟起垄,试验以杂交稻品种培杂泰丰和常规稻品种玉香油占为材料,比较分析人工穴播和人工条播2种播种方式下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系生长动态以及抗倒伏性状。结果表明,与条播方式相比,穴播方式显著降低了培杂泰丰的重心高度和基部3节总长,显著提高了培杂泰丰分蘖期的根系干质量和孕穗期的单茎根系体积以及玉香油占分蘖期的平均直径和单茎根系体积。说明开沟起垄方式下穴播较条播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王在满 郑乐 张明华 王宝龙 莫钊文 罗锡文关键词:水稻 直播 倒伏指数 根系生长 水氮处理对糙米香气2-乙酰-1-吡咯啉的积累和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研究背景]香稻是稻中珍品,香稻因其具有浓郁香味而深受青睐。米香作为衡量水稻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经济评价指标。如何在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提高香稻米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2-乙酰-1-吡咯啉(2AP)是香稻米香的... 莫钊文 李艳红 汤永坚 田华 段美洋 潘圣刚 钟克友 肖立中 唐湘如关键词:香稻 养分含量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钾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2023年 钾是决定农业丰产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根系是植物吸收利用养分的重要器官。文章综述了钾素高效水稻根系特征、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钾素吸收利用关系,探讨了促进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钾素吸收利用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 邓作茂 覃松生 莫钊文 巩云云 魏志华 欧枝凯关键词:水稻根系 形态生理 钾素 水杨酸和盐浸种对香稻和非香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明水杨酸和盐对香稻和非香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香稻品种农香18和非香稻品种华航丝苗为材料,设置水杨酸(SA)0,1 mmol/L和盐(NaCl)0,50 mmol/L浸种处理,测定了幼苗叶片和茎鞘超氧化物超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及香稻香气2-AP含量。SA、盐以及两者的混合溶液浸后,香稻2-AP含量均显著增加。1 mmol/L水杨酸与50 mmol/L盐混合溶液处理显著提高香稻幼苗脯氨酸含量而对非香稻品种无显著影响;50 mmol/L盐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香稻和非香稻幼苗茎鞘POD活性及香稻幼苗茎鞘SOD活性;1 mmol/L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香稻和非香稻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及香稻幼苗POD活性。SOD、脯氨酸和POD是水稻幼苗响应水杨酸和盐浸种处理的主要生理特性指标。盐胁迫下香稻2-AP含量增加,SA可缓解盐胁迫,同时可提高香稻2-AP含量。 李媛 李武 莫钊文 闻祥成 王抄抄 徐刚红 李妹娟 聂俊 唐湘如关键词:香稻 水杨酸 生理特性 超声波处理对水稻发芽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3年 以常规籼稻华航31和常规粳稻中花11为试验材料,采用40 kHz和20 kHz混频超声波对水稻种子进行30 min的处理,通过温室培养和大田试验,研究超声波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提高华航31和中花11产量分别达9.23%和6.84%,主要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加了华航31和中花11的有效穗、结实率和收获指数;超声波处理能提高华航31和中花11秧苗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超声波处理能提高华航31和中花11种子的萌发速度,而对两个品种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聂俊 严卓晟 肖立中 潘圣刚 莫钊文 罗一鸣 唐湘如关键词:超声波 水稻 发芽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讨提高香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水分管理方式。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美香占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W1)、轻度落干(W2)、自然补水灌溉(W3)、重度落干(W4)5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形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就象牙香占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增加了8.23%和11.24%,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4.35%和19.94%,而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降低了24.32%和17.57%;就美香占2号而言,W1、W2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产量提高了0.05%和6.99%,W3、W4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显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了27.07%和17.61%,W4处理水分利用率降低了3.22%。齐穗后期轻度落干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改善香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水分过度胁迫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故掌握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及阈值,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产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 韦小珊 梁俭伟 张集胜 佟天一 黄穗华 莫钊文 莫钊文 潘圣刚 田华 唐湘如关键词:香稻 灌溉方式 水分利用率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液体肥分蘖期减氮侧深施用和常规全量撒施固体肥对香稻关键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和氮代谢生理影响及其与香稻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华南香稻种植区分蘖期机械化侧深施液体肥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2019—2020年连续进行2年大田试验,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和象牙香占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设置了全程不施肥处理(T1)、常规全量撒施肥固体肥处理(T2,总施氮量为150 kg N·hm^(-2))、液体肥分蘖期减氮10%侧深施处理(T3)和液体肥分蘖期减氮20%侧深施处理(T4)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香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和氮代谢生理的影响。【结果】(1)2年大田试验中,2个香稻品种均在T3处理下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T1处理。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下玉香油占2019年和2020年的产量分别提高1.84%和15.20%,象牙香占2019年和2020年的产量分别提高0.65%和3.71%。这主要与T3处理下具有最高的有效穗数有关。(2)2年大田试验中,在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2个香稻品种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总氮素积累量普遍在T2处理下最高,T3处理和T2处理间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总氮素积累量差异不显著。在成熟期,2个香稻品种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总氮素积累量均在T3处理下最高;对玉香油占而言,2019年成熟期T3处理下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总氮素积累量分别较T2处理增加25.14%、26.57%和21.31%,2020年的相应增幅分别为5.83%、21.80%和46.47%;对象牙香占而言,2019年成熟期T3处理下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总氮素积累量分别较T2处理增加19.95%、3.73%和13.41%,2020年相应增幅为21.17%、1.78%和14.37%。此外,2个香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也均在T3处理下最高。 桂润飞 王在满 潘圣刚 张明华 唐湘如 莫钊文关键词:香稻 侧深施肥 液体肥 氮素吸收利用 机械穴播种植方式对华南双季稻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机械穴播技术对华南双季水稻的适应性,分析机械穴播种植方式产量的稳定性,2010—201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采用玉香油占和培杂泰丰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人工插秧、机械插秧、人工撒播和机械穴播4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穴播的水稻产量与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相当或增产,且明显高于人工撒播方式;机械穴播方式的收获指数最高;机械穴播方式下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有一定优势。通过不同季别和不同品种开展的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表明机械化穴播种植方式高产稳产,在华南双季稻生产中有较好的适应性。 王在满 张明华 王宝龙 邢赫 戴亿政 莫钊文 罗锡文关键词:水稻 机械穴播 适应性